现代交换复习总结
第⼀章
⼀、熟练掌握课本1.1.1节的相关内容和知识。
⼀、通信⽹的定义:通信⽹是有⼀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端系统、交换机)和连接这些节点的
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起,按约定的规矩或协议完成任意⽤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系统。⽤户使⽤它可以克服空间、时间等障碍来进⾏有效的信息交换。
⼆、在通信⽹中,⽹络将信息由信源传送⾄信宿具有两种⼯作⽅式:⾯向连接(CO)⽅式
和⽆连接(CL)⽅式。
三、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作原理和优缺点:
电路交换:通信双⽅在通信之前先建⽴两者之间的通信链路,并在整个通信过程中保持通信链路为通信双⽅所独享的交换⽅式。电路交换的基本过程包括连接建⽴、信息传送(通话)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优点:(1)、信息传输时延⼩。(2)、信息在通路中“透明”传输,交换机原封不动地传送信息,交换
机的处理开销⼩,信息传输效率⾼。缺点:(1)、电路资源被通信双⽅独占,电路利⽤率低。(2)、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当通信时间较短(或传送较短信息)时,通信信道建⽴时间可能⼤于通信时间,⽹络利⽤率低。(3)、有呼损。(4)、限制了各种不同速率、不同代码格式、不同通信协议的⽤户终端直接互通。
分组交换:在分组交换中,将⽤户传送的数据分成⼀定长度的包。在每个包前⾯加⼀个包头,⽤于标识⽬的地址,分组交换机可以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将它们转发⾄⽬的地,这⼀过程称为分组交换。优点:(1)、提供不同速率、不同编码⽅式、不同通信协议的数据终端之间能够相互通信的灵活的环境。(2)、在⽹络负荷较轻的情况下,信息的传输时延较⼩,⽽且时延的变化不⼤,能够较好地满⾜计算机实时交互业务的要求。(3)、实现线路的动态统计复⽤,通信线路的利⽤率较⾼,在⼀条屋⾥线路上可以踢狗多条信息通道。(4)、可靠性⾼。(5)、经济性好。缺点:(1)、有⽹络附加的信息⽐较多,对长报⽂通信的传输效率较低。(2)、技术实现复杂。(3)、时延较⼤。
四、快速分组交换(FPS)包括帧中继(FR)和ATM(异步传送模式)交换。
五、ATM的基本特点:采⽤固定长度的信元、⾯向连接、异步时分交换。
六、同步时分(STD)与异步时分(ATD)的⽐较:STD采⽤TDM(时分复⽤)技术,⽤固定的时隙来标识⽤户且其带宽固定分配。ATD采⽤STDM(统计时分复⽤)技术,信息携带“开销”来标识不同的⽤户
且其带宽动态分配。
七、掌握⽹络交换(P10)中的第⼆层交换和虚拟局域⽹的相关知识。
第⼆章
⼀、熟记OSI参考模型(P23图2-2)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基本功能:(1)物理层:对物理线路进⾏数字化,以便透明地传送⽐特流。(2)数据链路层:在相邻节点之间⽆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3)⽹络层:在⽹络的端到端之间传送分组。(4)传输层:在⽹络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为端到端⽤户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5)会话层:管理和协调两个终端或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互。(6)表⽰层:解决⽤户信息的语法表⽰。(7)应⽤层:确定应⽤进程的性质,为应⽤进程提供通信接⼝。
⼆、电信交换技术包括接⼝技术、信令技术、控制技术、互连技术。
三、交换系统是利⽤互连⽹络实现互连功能的,该互连⽹络有称为交换⽹络(交换机构)。
四、掌握P28 (5)阻塞特性的相关内容。对于电路交换,由于建⽴的是专⽤的物理连接,只有在呼叫建⽴阶段会因选不到空闲通路⽽遇到阻塞,即连通阻塞。即电路交换的阻塞发⽣在连接建⽴阶段。⽽分组交换则发⽣在存储-转发过程中。
五、交换单元是构成⽹络的最基本得部件。按照⼀定的拓扑结构和控制⽅式,由多个交换单元即可构成交换⽹络。交换单元可分为(1)集中型:M>N,也可称为集中器。(2)扩散型:M
换机的性能指标包括:容量、接⼝、质量。
五、深刻了解⼏种典型的交换单元的⼯作原理(P31-33)。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的⼯作⽅式有输⼊缓冲和输出缓冲两种。
六、着重掌握单级⽹络和多级⽹络中交叉接点数⽬的计算(详细参见P34)。单级⽹络不存在内部阻塞,⽽多级⽹络存在。单机⽹络向多级⽹络发展是为了降低成本。多级⽹络与单机⽹络⽐较,优点是减少了交换⽹络总的交叉接点数⽬数⽬,降低了交换⽹络的复杂性;缺点是如限于出现的连接需通过多级交换单元之间的级间链路,增加了交换⽹络搜寻空闲链路的难度,会出
现内部阻塞。
七、话务量是表达电话⽹内机线设备负荷数量的⼀种量值,所以也称为电话负荷。在实践T 内发⽣的呼叫次数和平均占⽤市场的乘积,称为话务量,单位是Erl(爱尔兰),⼀条中继线(或⼀个机键)连续使⽤⼀⼩时,则该中继线(或机键)的话务量为
1Erl。
⼋、爱尔兰呼损公式是描述话务量A、呼损P和线出线数V三者之间的关系式。着重掌握呼损公式所描述的P、V、A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详见P39第4点(3))。
(1)当P不变,如果A增⼤,则V增⼤;或者说,如果V增⼤,则A增⼤。(2)当A不变,V增⼤时,P就会减⼩;或者说,如果减⼩P,则V增⼤。(3)当V⼀定时,当A增⼤,则P 增⼤;或者说,若P增⼤,则A增⼤。
九、着重掌握P40 例1。
第三章
⼀、交换机的基本功能是实现任意⼊线与任意出线之间的互连,即实现任意两个⽤户之间的信息交换。交换机的基本组成应包括接⼝、交换⽹络和控制系统部分。
⼆、数字程控交换机有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分为话路系统和控制系统两部分。
三、话路系统有⽤户级、选组级、各种中继接⼝、信号部件等组成。
四、数字程控交换机中⽤户电路的功能有下列7项:馈电B—交换系统向终端供电、过压保护O—防⽌⽤户线向交换线串⼊⾼压、振铃控制R—通知被叫⽤户有来话呼叫、监视S—判断摘机/接机、编译和滤波C—完成模/数转换、混合电路H—完成⼆/四线转换、测试T—检验短路。
五、数字程控交换机据偶遇的信令设备(信号部件):信号⾳发⽣器、双⾳多频(DTMF)、多频信号发送器和接收器、7号信令终端。
六、(重……点)重点掌握数字交换原理中时间接线器和空间接线器的组成、⼯作原理及相关SM地址的计算。(详见P54-56)时间(T)接线器主要由信息存储器(IM)和控制存储器(CM)组成。空间(S)接线器由节点矩阵和存储器组成。
七、T-S-T数字交换⽹络为三级交换⽹络,两侧为时间接线器,中间为空间接线器。
⼋、在通信设备之间相互交换的控制信息称为信令。信令系统是实现和配合各种信令协议与信令⽅式⽽需具有的所有软硬件设施的总称。信令按照信令传输⽅向分为前向信令和后向信令;按信令⼯作区域分为⽤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按信令的传输⽅式不同分为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我国采⽤1号信令和7号信令,1号信令是随路信令,7号信令是公路信令。
随路信令是传统的信令⽅式,局间各个华路传送各⾃的信令,即信令和话⾳在同⼀信道上传送,或在与华路有固定关系的通道上传送。
随路信令⽅式的基本特征:1.信令全部或部分地再话⾳通道中传送;2.信令的传送处理与其服务的华路严格对应、关联;3.信令在各⾃对应的话路中或固定分配的通道中传送,不构成集中传送多个话路信令通道,因此也不构成与话路相对独⽴的信令⽹。
共路信令:如果信令信号通过⼀个专门的⽹络,这个⽹络从逻辑功能上甚⾄从物理功能上与电话信息传递的⽹络完全分开,则这样的信令称为共路信令。这个专门传递共路信令的⽹络称为共路信令⽹。
九、7号信令的功能结构:1.第⼀级—信令数据链路功能级 2.第⼆级—信令链路功能级
3.第三级—信令⽹功能级
4.第四级—⽤户部分
名词解释:(必考其中⼀个)
TUP—电话⽤户部分 DUP—数据⽤户部分 ISUP—ISDN(综合业务数字⽹)⽤户部分MAP—移动⽤户部分 OMAP—操作维护管理部分 INAP—智能⽹应⽤部分
⼗、7号信令的三种消息格式:消息信令单元(MSU)、链路状态信令单元(LSSU)、填充信令单元(FISU)。
⼗⼀、信令⽹:指逻辑上独⽴于通信⽹、专门⽤于传送信令的⽹络,它由信令点、信令转接点和互连它们的信令链路组成。
信令点(SP):信令⽹上产⽣和接收信令消息的节点。信令转接点(STP):将从某⼀信令链路上接收的消息转发⾄另⼀信令链路上去的信令转接中⼼。信令链路(SL):连接两个信令点(或信令转接点)的信令数据链路及其传送控制功能实体组成信令链路。信令关系:若两个信令点的对应⽤户部分存在信令交互,则称这两个信令点之间存在信令关系。信令⼯作⽅式:指信令消息传送路径和改信息所属信令关系之间的结合⽅式。
⼗⼆、在7号信令⽹中,有直接⽅式、⾮直接⽅式、准直接⽅式三种信令⼯作⽅式。
⼗三、我国长途7号信令⽹采⽤三级结构,第⼀级是⾼级信令转接点(HSTP),第⼀级是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第三极是信令点(SP)。我国7号信令⽹信令点编码采⽤24位同意编码⽅式。
⼗四、我国信令⽹与电话⽹的对应关系:我国电话⽹为⼆级长途⽹(由DC1和DC2组成)加本地⽹。结合我国信令区得划分和真个信令⽹的管理,HSTP设置在DC1(省)级交换中⼼所在地,汇接DC1间的信令;LSTP设置在DC2(市)级交换中⼼所在地,汇接DC2和端局系统。⼗五、重点掌握P113习题与思考题4.5。
第五章
⼀、虚电路与数据报都是采⽤分组交换⽅式。虚电路是在数据传送钱先通过发送呼叫请求分组建⽴端到
端的虚电路;⼀旦虚电路建⽴,属于同⼀呼叫的数据分组均沿着这⼀条虚电路传送;最后通过呼叫清楚分组来拆除电路。在数据报⽅式中,交换节点对每⼀个分组单独进⾏处理,每个分组都含有⽬的地址信息。当分组到达后,个节点根据分组中包含的⽬的地址为每个分组独⽴寻路由,属于同⼀⽤户的不同分组可沿着不同路径到达终点,因此需要早⽹络的终点重新排队,按原来顺序组合⽤户数据信息。
osi参考模型的作用⼆、重点掌握P114-118相关知识。
三、X.25是数据终端与⽹络的接⼝协议,是以⾯向连接的虚电路为基础。
四、X.25包括物理层、链路层、分组层。分组交换发⽣在第三层(分组层)。
五、五种交换⽅式的⽐较:
六、X.25中逻辑信道号是标识逻辑信道的。逻辑信道号(LCGN)和逻辑信道号(LCN)共12b,⽤于区分DTE-DCE接⼝上不同的逻辑信道。X.25规定⼀条数据链路上最多可分配16个逻辑信道,各⽤LCGN区分;每最多可有256条逻辑信道,⽤LCN区分;⼀共可有4096个逻辑信道。除了第0号逻辑信道有专门⽤途,其余4095条逻辑信道课分配给虚电路使⽤。
七、ATM—异步转移模式 ATM采⽤统计时分复⽤ ATM采⽤分组交换的虚电路交换。
⼋、ATM信元长度为53B,分为两个部分:5B的信头包含表征信元去向的逻辑地址、优先级等控制信息;48B的信息段⽤于装载来⾃不同⽤户、不同业务的信息。
九、名词解释:
UNI—⽤户⽹络接⼝ NNI—⽹络节点接⼝ GFC—⼀般流量控制
VIP--虚通道标识 VPI—虚通路标识符 VCI--虚信道标识符
VP—虚通道 VC—虚信道 PTI—静荷类型指⽰
CLP—信元丢失优先级 HEC—信头差错控制 VCL—虚信道链路
VCC—虚信道连接 VPL—虚通路链路 VPC—虚通路连接
⼗、在⼀个物理通道中可以包含⼀定数量的VP,⽽在⼀条VP中⼜可以包含⼀定数量的VC。⼗⼀、ATM协议参考模型分为物理层、ATM层、ATM适配层、⾼层。
⼗⼆、交换系统中只存在ATM物理层,⽽ATM适配层和⾼层只存在于端系统中。ATM信元的⾸部是在ATM层加上的。ATM的交换发⽣在ATM层(第⼆层)。
⼗三、ATM适配层的协议由⾼层业务来决定,⾼层业务类型划分为三个基本参数:信元和信宿之间的关系、⽐特率、连接⽅式。
⼗四、重点掌握P147习题与思考题5.4、5.14。
第七章
⼀、计算机⽹络按地理范围分为局域⽹(LAN)、城域⽹(MAN)、⼴域⽹(WAN)。
⼆、计算机⽹络按拓扑结构分为星型、树型、总线型、环型及⽹状等类型。
三、VLAN—虚拟局域⽹
四、由于不同VLAN之间不能通过第⼆层的MAC地址直接通信,他们的互连要在第三层的IP 协议上进⾏。因此他们的互连通
常要使⽤外部路由器。由于路由器通常使⽤软件对IP包进⾏存储、转发,速录⽐交换机低,是VLAN之间的通信瓶颈。
五、⽹桥交换发⽣在第⼆层,以软件实现交换。与局域⽹第⼆代交换(交换发⽣在第⼆层,以硬件实现交换)相⽐,其速度较慢。
六、路由器内部可以划分为控制部分和数据转发部分(牢记P185图7-12)。重点掌握路由器的⼯作原理。(P185-188望⼤家⾃⼰总结⼀下,我个⼈总结可能不全⾯,此题最可能是画图说明题)
题型
⼀、填空题(20空,30分)⼆、选择题(10个,10分)
三、简答题(5个,30分,其中⼀题为6个名词解释)
四、画图说明题(1个,10分)五、计算题(1个,10分)
六、论述题(结合⾃⼰所学知识写关于对通信⽹和交换技术的理解,10分)
注:由于⽔平有限,资料中难免有不⾜之处,如有知识点遗漏,望⼤家谅解并结合⾃⼰补充之。望⼤家认真复习,好好利⽤复习资料。谢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