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岗位为导向的模块式课程体系重构
要: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以《网络互连技术》课程为例,就如何提升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模块式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信息工程技术渗透于国民经济及全社会的各个领域,传统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化改造日益旺盛的需求和新兴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给信息技术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社会中无法到工作或者说不到适合专业发展的岗位,尤其在高职教育这个层面。这说明社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与我们的专业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尤其高职教育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这其中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怎么来制定和完善课程体系,如何在有限的课
时内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这里笔者仅以《网络互连技术》课程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与大家探讨。
1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制定课程标准的前提,首先我们采用学校、企业专家共建的方式,邀请锐捷网络南京办事处、神州数码南京分公司、南京鼎盟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专家来共同制定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我院网络专业的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定位为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管理等,目标岗位锁定为网络管理员、网络安全助理、网站维护管理员、售前技术支持人员、网络工程施工员、系统集成技术员等岗位。其次,结合这些目标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来建设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开设的专业课程如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语言程序设计基础(c++)》、《数据库应用基础》、《组网与维护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网络互连技术》、《linux服务器架设与维护》、《网络安全技术》等。经过调研和讨论,在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我们将《网络互连技术》定位为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是网络工程的一门专业方向课,是网络专业中的网络组建(网络组建及网络互连设备的配置和调试)与网络管理(网络日常的维护与管理)能力培养
的重点,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它的前导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基础》,后续课程有《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该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建设相关技术及主流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调试,掌握从“建网”到“管网”的专业技能,培养相应的目标岗位职业能力。
2 结合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制定课程模块
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经过研究和探讨,我们设定网络管理员和系统集成技术员这两个岗位为本课程的目标岗位,故依据上述这两个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来制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为此,我们认真分析岗位职责,制定典型的工作任务。与此同时,我们结合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应用”、“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这两个赛项中对《网络互连技术》课程的所涉及到的能力要求来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提炼,制定了如表1的课程技能培训模块。
3 结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制定课程考核标准
模块式教学在课程考核上主要通过检查学生各个课程模块的完成情况来进行,主要包括基本知识考核、专业技能考核及综合职业能力评价这三个方面。
3.1 基本知识的考核
《网络互联技术》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广播风暴,生成树协议,tcp/ip协议,vlan技术、静态和动态路由协议,ppp协议,acl访问控制等一些比较抽象的网络基础理论知识和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命令,这其中有些内容是学生在前导课程中已经学过的,通过考核也是对前面课程的复习和提高,我们在进行考核时通过随机的抽问、建立客观题库等方式让学生明白怎么去配及为什么这么去配,打好理论基础和熟悉基本的设备操作。
3.2 专业技能的考核
专业技能是课程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考核的重点内容,该课程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vlantrunk的配置,stprstp的配置,端口聚合配置,rip协议配置,ospf协议配置,ppp协议的pa
pchap认证,端口绑定,acl访问列表配置,端口映射,nat配置等,由于采用工作任务式的模块化教学,故考核的主要方式是一个过程考核的形式,首先将学生分为osi参考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4人的若干个工作小组,分组情况是在学生自由组队的基础上老师再作适当的调整,其次学生在组内先讨论、交流并做适当的分工,通过团队协作来共同完成课程模块的学习,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为主、老师指导为辅”的方法,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重点的技术难点进行演示和讲解,通过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查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由老师带领学生对配置进行检查和验证,通过验证配置的成功与失败,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和查并分析原因,能更好的体验各个课程模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习兴趣,更好的激励学生提高专业操作技能。
3.3 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
职业能力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水平,还有工作的细致程度、团结协作的态度等多个因素,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但往往协作意识和挫折教育比较缺乏,通过模块式的工作任务,让每个学生个体在小组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每个人能更多的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培养学生不仅仅是会完成任务,还要更
多的学会思考和创新,并注意将素质教育融入其中,注重他们沟通交流、组织管理、自主学习等能力的锻炼,提高综合职业素质。
4 结束语
无论进行何种形式的课程教学改革,本质上都是为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目前来看《网络互连技术》课程在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的模块式课程体系上已初步取得较好的效果,以该课程为基础,已有六名学生在参加全省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赛项上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时针对高职学生普遍理论知识比较欠缺的情况,这种模块式课程设计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注重了理论知识的提高,例如原来在讲vlan三层通信时,一般都是先理论再实践,但在实际上课时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对理论知识觉得枯燥、难理解,到动手实践时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通过模块式的工作任务分解,让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再进一步的理论讲解,这种“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任务的能力,改变了过去那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当然,我们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比如在课程模块的内容设计、流程设计上还不够完善,如何在模块任务的实施阶段更好的做好小组内的协调工作,如
何做到优势互补,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等。在这些环节上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杨顺韬.基于工作过程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探讨以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
[2]张国才.《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