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作者:刘娜 刘贵平 高秀珍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年第32期
作者:刘娜 刘贵平 高秀珍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年第32期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对信息化社会认知的水平和日后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该文将依据我院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四个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要点。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分层次教学;翻转课堂;计算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2-7670-02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我院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专业的不同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当前,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无处不在,通信、金融、医疗、交通、旅游、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领域都有计算机的应用。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引导学生融入信息化社会的第一课。这一课的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对信息化社会认知的水平和日后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所以,如何上好这一课,就成了广大高校计算机基础
老师思考的重要问题了。该文将依据我院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四个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要点。
1 分层次教学
例如,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无非是点点鼠标、上上网而已,而这些自己在高中甚至小学的时候就会了,根本没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调查显示,在你觉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否有必要开设的问题上, 约有13.53%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必要开设,我已经基本都会了。也有约53.16%的学生选择了能熟练操作Office软件。然而,在课前计算机基本操作测试结果显示,平均分仅为25.6分,及格率仅为6%。可见,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水平认知存在很大差异。在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确实已经扎实的掌握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针对这部分学生,老师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疏导,让他们扮演老师的角,指导周围的同学。如果不采用类似的方法,他们就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甚至会导致课堂的混乱。所以,我们提出分层次教学的方法。
分层次教学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次教学法,该文主要是学前测试免修。调查显示,约57.97%学生同意“入学后进行测试,已具备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可以免修”。通过
学前测试免修环节,有以下益处:(1) 通过学前测试,引导学生走出自我水平认知的误区;(2) 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的积极性,到自身的薄弱环节;(3) 避免重复学习,节约优质时间,课程教学针对性强;(4) 可操作性强。
2 分学科教学
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计算机操作时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事情,自己以后从事的又不是这一行业,所以对于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缺缺。因此,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成了任课老师的重要任务。约70.48%的学生选择“应学习与专业应用有关的计算机课程如Photoshop、AutoCAD或网页制作等”,可见,当计算机基础内容融入各个专业领域,还是很容易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因此,我们提出分学科教学。
分学科教学。就本课程而言,主要是针对不同专业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使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例如,文科、艺术类专业(如学前教育、新闻、美术、语文、外语等),侧重于多媒体课件制作、图形图像处理等教学内容的讲授;理科、工科类专业(如数学、医学、土木、电气工程等),侧重于数据分析、计算机编程等教学内容的讲授。通过分学科教学,有以下益处。(1) 能够有效提高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需要计算机基础教师融入到
各个专业领域,了解并掌握当前计算机在各个专业领域的应用情况,如此一来不仅拓宽了计算机基础教师的知识面而且加深了计算机基础教师对各行业的了解,这无疑是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3) 更合理的利用时间。通过分学科教学,就有了充分的时间在重点部分充分的展开,如学生设计作品展、程序设计大赛等。而现在,所有学科的教学内容都一样,没有主次之分,课程内容“丰富”却没有时间深入学习。
3 尝试翻转课堂
就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日益“丰富”的同时,课程容量与学时的矛盾日益凸显。教师忙于完成教学内容,整日疲于填鸭式的教学,尽管学生一再呼喊“老师,我们想边学边练”。在“你更喜欢在哪种环境下学习?”的调查中,约70.8%的学生选择“理论课和上机课都在机房,一边学一边练”,但终究因为学时和内容的矛盾,使得老师也爱莫能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委托专家对21世纪的国际教育进行大范围的调研,最后在提交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中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学习过程现在正趋于代替教学过程。”翻转课堂概念的提出,为这一教与学矛盾的解决提供了突破口。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并吸引了多方的关注。它的形式定义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但是我们更加关注它的深层涵义,首先,由于它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其次,它构建了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学习过程替代教学过程”这一理念的实施。再次,教师角的转变,由“圣人”变为“教练”。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1) 翻转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信息化利用的过程,教师可以将课程中的网络学习、信息检索等部分知识融入到这一过程;(2) 由于其开设时间长,网络上有大量的教学内容可以参考学习,但其良莠不齐,教师在使用时要注意甄选。
4 计算机思维的融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社会使知识产生了裂变,如果教师依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授课手段,就会导致淘汰。相对其它课程而言,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面临着教学内容和授课手段更新的危机更为严重。很多人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产生了信任危机,对其课程的存在产生了质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迫在眉睫,而近年来逐步兴起的计算思维的
教学理念,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带来了希望。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给出并定义了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这一概念[1]。周以真教授将计算思维这一思想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2]。
计算思维是所有人都具备的潜在思维,早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计算思维不仅适用于计算机科学,而且适用于所有能应用计算机辅助的各个学科。计算思维贯穿了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始终,包含了解决各种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各个阶段所有可以采用的核心思想。计算机计算能力强大应用广泛,借助人的计算思维赋予计算机以智慧和激情,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各个学科。我们有理由相信计算思维将成为每一个人的技能组合成分而不仅仅限于科学家。普适计算之于今天就如计算思维之于明天。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计算思维的培育非常重视。2010年7月,在西安会议上,发布了《九校联盟(C9) 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确定了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3]。关于计算融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我国才起步,各个高校依
据自身特点,从不同的维度和深度提出了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型。总体思想是以计算思维来替代计算机技术四大领域的基础作为大学新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数学基础篇、科学篇、构造篇和展望篇四个部分[4]。
参考文献:
[1] 董荣胜,古天龙理科不好的女生学计算机行吗.计算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J].计算机科学,2009,36(1):1-4.
[2] 周以真.计算思维[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7,3(11):83-85.
[3] 九校联盟(C9) 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中国大学教学,2010(9).
[4] 杨彩云,王军华.计算思维视野下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构建[J].高教论坛,2012(2):73-7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