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非计算机理工科专业
第一篇:教学大纲-非计算机理工科专业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总学时: 60
授课:
30
上机实验:
30
总学分: 授课对象:全校非计算机理工科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要求:必修
课程分类:计算机公共基础课
授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课程教学目的
C语言程序设计是是高等工科院校中非计算机机专业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本课程通过对C语言的基本语法、基本语句、基本控制结构以及程序设计的方法的讲述,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通过上机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的基本训练,使学生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的开发环境及软件开发的一般过程,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程序测试和程序调试技巧,培养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通过对一题多种编程序方法的讲解和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优化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面向具体应用的编程实践,使学生学会用计算机分析、处理较复杂问题的方法,为学习其他程序设计语言和后续的计算机课程,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1.程序设计引论(1学时)
(1)程序设计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以及程序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过程。 (2)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基本特点: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过程中的抽象、设计特征。 (3)程序与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与程序设计语言的相关概念,包括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指令、数据、源程序、目标程序、可执行程序、编译程序等概念,以及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过程,具有代表性、使用广泛的几种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 (4)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按照问题分析、程序设计、编码、调试与测试过程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以及程序在计算机内部工作的基本原理。 (5)程序的基本结构:用简单的实例说明程序的基本结构,同时介绍程序的开发环境、程序的运行过程(编辑、编译、连接、运行)。
2.数据类型基础(3学时)
(1) 基本数据类型:程序设计语言中基本数据类型的概念、各种数据类型的数值(整型、实型)在内存中的表示方式以及取值范围。 (2) 常量与变量:各种数据类型常量的书写规
则、变量的定义与命名规则、变量的存储与赋值,以及数据类型的转换规则。 (3) 运算符与表达式:算术、赋值、关系、逻辑等运算符的操作含义和优先级、结合性的概念,以及常用表达式的书写方式和计算规则。
3.算法设计基础和基本控制结构(6学时)
(1) 算法的概念和特征,算法的描述方式(流程图、NS图、伪码),问题求解过程中算法的角。 (2) 顺序控制结构:顺序控制结构的特点、顺序控制结构语句的使用方式,以及常用的输入输出函数。 (3) 条件控制结构:条件控制结构的特点和执行过程,包含单分支、双分支 和多分支的条件控制结构语句。 (4) 迭代循环控制结构:循环控制结构的特点和执行过程。循环的三种常见的控制方式(计数控制的循环、条件控制的循环、标记控制的循环)和设计方法,累加和累乘算法的设计方法,累加项或累乘项的构成规律。 (5)常用的算法:分治、统计、递推、迭代、穷举。 4.函数(4学时)
(1) 常用的标准函数:常用的标准函数,如fabs(), sqrt(),rand(), exit()等。 (2) 函数的定义与调用:函数定义与函数声明的含义,函数定义、函数声明、函数调用的格式,函数的返回值类型,以及函数调用的执行过程。 (3) 参数传递:如何为一个函数设置参数,在函数
理科不好的女生学计算机行吗
被调用时,参数是如何进行传递的。 (4) 变量的生存期与作用域:变量的作用域、生存期、存储类型等概念。 (5) 全局变量、局部变量、自动变量、静态变量的概念和定义、使用方法。 (6) 递归与递归函数:递归的概念,递归的数学描述,递归调用的过程、递归函数的实现,递归与迭代的区别和优缺点。 (7)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开发方法的主要特点,核心思想—程序设计的模块化。 5.数组(4学时)
(1) 数组类型组织数据的特点,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格式、存储方式、初始化方式、数组元素的引用以及输入输出的实现方式。 (2) 数组类型作为函数参数时的传递规则。
(3) 字符串的存储及其主要操作的实现,常用的字符串处理函数。 (4) 常用的算法:求最大最小值、排序、查等 6. 指针(6学时)
(1) 指针类型:指针类型的特点、定义和引用、指针类型参数的传递方式及适用场合。 (2) 指针与数组:指针与数组的关系,包括一维数组和指针之间的关系, 二维数组和指针之间的关系,利用指针操作数组以及向函数传递数组的方式,用字符指针操作字符串的方法
以及与用字符数组操作字符串的方法之间的区别,指针数组,带参数的main函数和命令行参数。 (3) 指针与函数:指针变量作函数参数与简单变量作函数参数之间的区别,按值传参和按地址传参两种方式的区别。 7.结构体和共用体(4学时)
(1) 结构体类型:结构体和共用体类型组织数据的特点,结构体和共用体类型变量的定义格式、存储方式、结构体和共用体成员的引用、输入输出的实现特点。 (2) 动态存储分配:存储空间的管理方式、动态存储分配的概念、在程序设计语言中实现动态存储分配的方式,在设计动态数组以及链表等动态数据结构中的应用。链表的概念、链表的实现方式。 (3) 指针与结构体:结构体类型参数的传递特点,利用指针操作结构体以及向函数传递结构体数据的方式。 8.文件操作(2学时)
(1) 文件的概念与类型:文件的概念,文件内数据的组织形式,文本文件与二进制文件的区别。 (2) 文件的操作:文件的打开、读写、关闭等常用的文件操作函数,文件的
读写包括字符读写、格式化读写等。
三、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基本要求
总体要求:
通过介绍C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理解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技巧,以及一些常用的算法(如分治、递推、迭代、穷举、递归、排序、查等)、常用的数据结构(如线性表、链表等),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培养利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初步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
课堂教学要求:
1)从实际案例出发,采取由问题设计算法,由算法带出程序(语法)的思路,即强调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方法,淡化语法细节。
2)注重软件设计的全过程,包括设计算法、选择数据表示方式、编码、测试与调试,而不是仅仅关注编码过程。
3)要求在讲解程序设计的过程中,贯穿介绍程序测试、程序调试和排错的基本方法。
4)要求在讲解程序设计的过程中,穿插介绍编码风格(如程序版式、标识符命名规范),强调程序可读性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
实验教学要求: 要求课程实验与课堂讲授内容保持同步。课程实验由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组成。基础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训练,加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综合实验主要针对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训练,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认识,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2.考试基本要求
考试方法: 取消卷面笔试(仅补考为卷面笔试),采用“C语言编程题考试自动评分系统”进行机上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 命题方法:
机上考试分两次进行。期中考试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在实验课上随堂考试。期末考试由课程组组织专门教师统一命题,进行统一考试。
题型包括编程题和程序改错题,其中,编程题为必答题,程序改错题为选做的附加题。对于附加题,只有程序完全修改正确才给加分,否则不加分。任课教师要负责对所有程序人工复核、确保成绩评判无误后,统计记录成绩。 成绩记载方法:
采用期中、期末机上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和实验)累计的方式,期中机上考试成绩占30%,期末机上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20%(作业和实验各占10分),总分满分为100分,大于等于60分为合格成绩,否则为不合格成绩,因附加了创新实践附加分而总分数超过100分者,仍按100分计。
第二篇:理工科专业
理工科专业分为理、工、农、医四个学科门类,各学科专业设置如下:
一、理学
1.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