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
Experience Exchange
I G I T C W 经验
258DIGITCW
2020.07
1 行业发展现状
查阅数据统计得知,在2019年有近100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属于开设的学校数量较多的专业之一,每年培养的学生总数多。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上,课程和方向较为多样化。但是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加速,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迅速,计算机行业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学校所培养出的计算机毕业生在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在逐渐减弱,存在着毕业生专业素质不高、实际应用水平低的问题[1]。
近几年内全国开设计算机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在逐渐增多,但是每个地区之间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别。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在逐年下降,数量也严重降低。同时,计算机行业每年现实的就业情况也在逐渐变得不容乐观。随着计算机教育在各大中小学校中的普及,全社会处在大数据的互联互通之中,基础性的计算
机操作能力在全社会范围内不断提升。所以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时代,当前社会需要的是更专业、更高端的技术人才,这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媒体的衍生化,也发展出了一批互联网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壮大的背后是需要一批计算机能力强,对互联网有高度敏锐性以及创新性的人员。这也引出了当前的招聘现状,不少互联网企业愿意花更多的钱聘请计算机专业领域的人才,也不愿意花低价雇佣一个只具备基础计算机知识的员工,人才的累积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讲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在市场竞争中能够站稳住脚跟的关键。但纵观当前的高职毕业就业人员比例情况,可以明显发现在计算机领域能够做到精做到完美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人对于计算机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表面,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计算机更多值得开发的功能,因此在使用的时候也是一贯的传统操作流程,并不能满足当下人才市场对于计
算机人员的要求,很容易受到市场的淘汰,在面试的时候也难以有突出的表现。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是要从理念上创新思维,大胆开拓教学新局面。
2 高职院校转型问题
2.1 对智能化理解不够深入
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是要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进行深度的融合,推动制造业走向智能化之路,
从而促进制造业全面转型升级。实现战略目标能够帮助制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全面深入到我国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然而,实现目标的过程需要计算机行业的高精尖人才能够大量涌现。这些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素养,也要做到深入理解我国的智能化改造理念。但是,在目前各学校中制定的培养方案还存在许多问题。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整体性和针对性的把控,不能及时对接社会需求与教学任务,毕业生对行业和工作的理解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缺失。
2.2 课程设置不科学
当前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着重复率较高的问题,而且不同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也较为明显。根据大学生课程评价的数据显示,在计算机这门课程上,教学内容处于随机的状态,较为随意性,没有严格的规范体系,很多内容学习没有按照学生的学习吸收度进行安排,造成了学习内容滞后甚至重复教学占用资源等现象的产生。这样的课程安排,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吸收,也浪费了课程资源,浪费大家的学习时间。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课程,但是随着我国毕业生计算机水平整体的提升,这门课程与其他专业相比在发展过程中止步不前。专业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
传统专业转型必要性浅析
魏 翔1,2
(1.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永州 425000;2.湖南潇湘技师学院,永州 425000)
摘要:当前我国信息化进程加快,为了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高职学校传统计算机专业要积极作出改变。当
前教育中存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不够合理、完善等问题,学校要结合专业前沿发展动态及本地发展需求不断作出调整,培养出适合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专业转型;人才培养doi :10.3969/J.ISSN.1672-7274.2020.07.158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20)07-0258-02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析(项目编号:18c1427)。
Experience Exchange
经验交流
DCW
259
数字通信世界
2020.07
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专业程度不高的问题。这其中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学校普遍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兴趣缺乏基本的了解,导致在设置课程中不具有针对性,培养目标不够精准,课程内容甚至千篇一律。
2.3 评价体系不完善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课程调整变化时,学校管理体系也应该跟上步伐。当前的评价管理体系已经逐步落后。在教学的管理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评价体系应更加灵活。而不应恪守死板,那一套标准评价所有学生。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倒逼着学校加快寻应对的办法。除了要在教育学生的专业技能使他们更加适应社会智能化的进程之外,还要加强其他方面的学习,增强学生能够与时俱进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高职学校应加快调整应对计算机专业转型
3.1 加快调整培养方向
学校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要注重“因地制宜”,重点关注学校所在地区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对人才的真实需求。计算机专业本身存在着可塑性强的优点,学校能够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需求来设计针对性的培养方式。对于不同市场需求要开设相映岗位的系统课程,将专业方向不断细分,达到对接企业需求的目标。不仅包含设计软件课程,也要加强对大数据方向的人才培养。
3.2 培养计划精细化
在以往的课程中学校培养方式还比较粗放,毕业生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经常会出现所学知识难以应对实际工作的困难。在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下,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仍然巨大,但是每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存在着明显的失衡问题。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毕业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在面对现实操作的时候不能够很好地运用所学内容,甚至在面试的时候一问三不知的状态,这都是前期基础知识不牢固,没有真正去理解知识点,也没有去拓展自我的知识面。所以计算机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还应不断探索,明确培养目标。努力在教学的大纲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师教学方式上积极作出改变。除了要不断出自身专业设置存在漏洞之外,还要设置市场急需的专业方向,调整策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学校也要通过自身专业的设置来不断调整适应社会需求。针对社会与
学校之间存在的人才培养矛盾,要加强对计算机行业市场信息的分析,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更好地带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峰泉,苏培华.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探索研究[J].电子测试,2015(23):87-88.
(上接第248页)学生进行引导。同时,在进行情景设置是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帮助的同时,增强
竞争意识,使学习氛围积极向上,小组学生共同进步。进行信息化教学方式不仅仅是为了借助这样的手段使学生学习更多相关的知识,这样的方式更加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改进课堂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可以一同探讨专业知识。
3.3 拓展课程内容
传统声乐课程的设定趋向于仅注重专业内容本身,更多的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了解,使得学生在学习到专业知识后却无法在将来就业或其他相关领域发展时更好地运用。可以在专业课堂中,利用互联网让学生们清楚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中,除了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以及对于其他声乐相关内容的了
解。清楚在学校外对于声乐方面的能力要求,能够尽早的制定学习计划,明确需要学习的目标。同时可以使学生增强学生在声乐
方面的知识储备,拓展视野,提升学习质量。
4 结束语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进行信息化教学是现代社会中教育发展下的必要教学模式,不能盲目遵守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才能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学与时代接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声乐课程突破局限性,逐渐变得多元化,让学生在声乐课堂中自主学习,在走入社会时也能够灵活的运用声乐知识,达到自己的目标。
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学校全国排名[1] 王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信息化教学应用初探[J].黄河之声,2018(1):112.
[2] 闫美丽.信息化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培训,2017(08):10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