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龙江乡集镇规划看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姚欣罗卿
【摘要】在当前全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形势下,通过对独龙族聚集地独龙江乡集镇规划的研究,探讨极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充分利用自身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化解和利用城镇化带来的外来文明,并在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中给予体现,切实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少数名族;文化;传承;发展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农业的平稳发展、工业的高速增长以及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今年,《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编制已接近尾声,中国开启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热潮即将到来,城镇化将向相对落后区域拓展,西部偏远地区少数民族乡镇即将迎来新一轮城镇化的发展。
在全球化深化与城镇化进程中,具有独特地域与民族文化的欠发达地区,其自身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元素正逐步被弱化、削减,现代文化元素在相应地强化。这些地区至今保存着一些珍贵的民族历史记忆和民族文化传统,如何应对新一轮的全球化与城镇化,并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民族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亟需研究的问题。本文以云南省独龙乡建设发展和规划设计为例,探研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持与传承问题。
1.独龙族概况
独龙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属怒江地区的土著民族,历史上称为“俅”“俅扒”“洛”“曲洛”等,自称为“独龙”。独龙江历史上长期属于化外之地。民国后,虽推行了保甲制度,建立了统一的行政组织,但是原来以家族为基础的村社头人制度仍然存在。直到新中国成立前,独龙族社会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第五次人口普查独龙族总人口只有五千余人,居全国56个少数民族倒数第三位。
到目前为止,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流域的独龙江乡依然是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地。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独龙江乡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差、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底子薄
等原因,独龙江乡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十分滞后,独龙族仍然处于整体贫困状态。
2009年,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快人口较少民族脱贫致富步伐”。总理也就解决好独龙族出行难问题做了重要批示。为了践行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2010年10月,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同志率队深入独龙江调研,并在独龙江乡召开专题会议,李纪恒同志强调,集镇要按旅游发展模式整体规划,把好规划设计关,充分彰显民族建筑风格,严把质量关,增强监督,努力建成怒江名镇、云南名镇、世界名镇。2010年11月,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对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综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作了安排部署,采用省级统筹、上海帮扶、
州负总责、县乡落实的方式,全力推进独龙江乡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2.快速城镇化下的独龙文化保护前景堪忧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创造了新纪录。最近十年左右,中国的城市(镇)化率每年大约提高1.2个百分点。这个速度是美国最快时期的城市(镇)化速度的一倍。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独龙江乡的建设已经明显呈现出“现代化”特征,并重点表现为集镇建设“现代化”和生活方式“现代化”。
集镇建设“现代化”。乡政府所在地孔当村,钢筋混凝土建筑几乎填满集镇,新式建筑要么是毫无细部的混凝土方盒子,要么使用欧洲柱式和浮雕,覆盖整个集镇近一半区域的现代建筑被统一粉刷为毫无由来的粉红,孔当村原始风貌丧失殆尽。传统孔当村老建筑被挤压至中部很小的一片凹陷区域,年久失修,连片致密建设,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由于建设推进过程中缺乏严密的规划和设计,集镇基础设施严重缺乏,虽然存在大量现代建筑,但整个区域给水排水体系极不完善;在乡域范围内,“新式”建筑材料如石棉瓦、铁皮等大量使用,对传统村庄风貌造成巨大破坏,近年来政府帮扶新建的多个独龙族新村也存在不同程度随意破坏村庄传统格局,建筑外观与周边环境冲突较大的现象。
生活方式“现代化”。其一,以众为本位的意识日渐淡薄,民族文化传承意识逐步淡化,族集体活动开始减少;其二,民族的审美心理、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现代文明尤其是网络、电视等传媒带来的新文化,开始改变独龙族人民对传统文化中服饰装饰、建筑风貌的看法。
作为全国唯一的独龙族聚集地和独龙族特小城镇,独龙族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正面临消亡的危险。本文以《独龙江乡孔当建成区环境整治和控制规
划》《独龙江乡旅游小集镇建筑风貌整治设计》为例,探索快速城镇化下欠发达地区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的规划方法。
3.规划编制情况
2011年底,贡山县独龙江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办公室全面加大规划和建设力度,在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民委、省环保局、省旅游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在乡集镇建成区域开展了《独龙江乡孔当建成区环境整治和控制规划》《独龙江乡旅游小集镇建筑风貌整治设计》的编制工作,力求在各级政府的指导下,让独龙江乡集镇区域早日建成拥有独特的独龙族风貌的民族旅游小镇。两个项目于2012年底完成编制,形成了系统的建设指导文件。
4.独龙族文化发展的思考
4.1以民族文化作为城镇建设的驱动力
一切社会的存在都有具体性、历史性、变化性,没有哪个地区和族的文化能亘古不变地流传,所有文化都必须经历外来文化的碰撞、冲击,同时在本民族、本地区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的基础上不断创
新(李艳萍,2009)。这种创新必须以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没有传统的创新,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独龙江神奇的地质地貌、多样的生产、生活方式、民族长期生活的历史造就了独龙江民族文化资源,并且传统文化中蕴涵着许多优秀、独特的因素,独龙族城镇建设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来自外在的冲击,要适应发展变化,就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独龙族社会现状经济水平较低,生产生活方式相对落后,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民族传统文化对其他地区的的影响力远不及经济发达地区,这就决定了促进独龙族地区文化转型的主要力量来自与外部。随着“现代化”文化的进入,旧有的文化理念逐渐被打破,新生的理念又尚未完全形成,但也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这一切使独龙民族地区文化在城镇化社会转型大背景下显得十分脆弱。要传承和创新这种文化,就必须挖掘其中与现代相适应的因素,方能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这也是民族文化寻求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的要素经改造后可与现代生活适应则继续保留发展,有的文化要素则难以适应而走向消亡。文化的发展传承能否在城镇建设中形成最核心内在的驱动力,以适应现代文明的本民族文化来化解外部城市文化的冲击,正是城镇建设发展的关键。
4.2充分吸收城镇化推进带来的先进文化
前期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独龙江原生态建设风貌和民族文化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冲击,如何通过有效的引导,避免进一步的摒弃传统式或破坏式发展,将外来发展的力量转化为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活力,有力地推动民族文化的革新,促进对先进文化的吸收融合?
首先,应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开放的环境。独龙族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封闭和落后的环境,至今多数民众依然仍以血缘、宗族为联系核心,以民族头人为首脑。城镇化的推进为现代信息的传播提供了载体,外来先进文化激流洪水般涌入的同时,也为文化的交流和创新提供了空间。随着先进开放理念的传播,民族文化可以更多地展示、流传出来,在城镇建设中应给予更多的体现。其次,是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着民族文化的结构。独龙江来说,城镇商业的发展使城镇形成有别于传统村落的新型文化结构,主要是宗教文化的淡化和商业文化的兴起。最后,是独龙江中心城镇建设后对独龙江整个区域的辐射和带动影响,包括科技信息的传播,先进手段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新民族建筑的风貌、建造方式,当然还有好的生活习惯、社会交往、行为方式等一系列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变化。
5.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5.1贯彻长期、动态、协调的规划理念
虽然独龙江乡是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但城镇及乡村的建设推进必然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相对应的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有赖于随着城镇的发展完善来提供物质载体。规划设计中延续现有发展格局,保持现状基本形成的行政办公区域,在其他区域对居住、旅游服务、商业功能进行协调设置,充分考虑建设的时序性,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
均衡考虑,通过对未来发展方向和功能的预判,设置带状的功能分区,并设置与时间段相应的发展目标节点。
规划近期建设以居住及旅游服务区为主,现状为弃置地和自建房区域,主要布置居住和旅游商业,通过旅游广场、特商业街区的打造,结合居民自住形成富有人气、原生态的文化旅游片区,承担区域主要的旅游购物、客栈住宿和酒吧餐饮功能,建设节点为中心广场和商住步行街。中远期建设滨江休闲娱乐区、民族文化公园区,主要作为旅游服务、独龙族文化展示和生态休闲设施的建设,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建设节点为吊桥广场和民族文化广场。现状基本成形的行政教育综合区和办公综合区则以贯穿建设区的风貌整治为主,此外配置客运站、消防站等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5.2以独龙族文化创新为特html网页设计文化传承
努力发掘、利用、提升多样化的独龙族民族文化资源,以城镇化为依托,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对独龙族民族文化进行深刻的剖析、整理,寻在城镇现代化建设中能够展现的因素。规划和建筑设计对包括语言文化、习俗文化、服饰文化、节庆文化、建筑文化、工艺文化、艺术文化等方面进行提炼传承。以传统和创新的形式与城镇的发展相结合。
城镇民族特的展示,首先体现在整体规划布局形成独龙族传统村落布局肌理和界面。在开敞活动空间设置小型雕塑,以独龙族人民祭祀、欢庆、劳作、生活场景等具有地方特的内容为主题,设置符
合独龙族传统节庆、宗教文化等活动需要的场所。
其次是对城镇区域现状主要建筑提出创新改造方案,改造目标为保留本土特、时尚化、功能化、现代化,这一方案形式同样作为未来新建建筑的指导性参照。建筑设计的主导思想首先是时尚简约化。独龙族建筑绝大多数没什么繁杂的装饰,将一些重点元素保留,采取更简炼的处理手法。充分结合现代建筑功能,如与商业的LOGO、灯光相结合,建筑大印象依然是现代、时尚、简约的,传统元素在建筑立面上的比例针对不同建筑予以控制。第二是空间优化。独龙族传统篾笆房、木楞房尽管地域特强烈,但因其总体尺度比较小,门窗尺度过小,建筑内部光线是非常昏暗的,已经不适合现代化人居对通风、采光、卫生、安全以及其它各方面的需要,需要在现行规范的要求下进行调整。此外,本次风貌改造特别关注建筑使用功能的优化完善,如宾馆建筑“客松旺”,现状缺乏前台接待空间,正好该建筑正面有大片空地可利用,就本次风貌设计,一并解决建筑功能、空间的不足。第三是材料置换。受技术手段和经济水平的制约,传统建筑在材料选取以及空间创造上常常陷入被动,如屋顶材料茅草,独龙江在普卡瓦村十多栋民居建设的过程中,已经调集各种力量,汇集全乡茅草才完成茅草屋顶的铺设。建筑外观形态问题解决了,但防火难、维护成本高的问题难以解决。合理选择现代材料替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优选方案,能较好地兼顾实用与美感,不仅提高现代建筑安全质量,其古朴与现代的结合还能营造出惊艳的效果。当然,材料的选择得非常慎重,并不是所有材料都能置换,材料置换要兼顾颜、纹理、用量。第四是特元素的合理混搭。建筑构件既是整体的一部分,也是相对独立
的个体,将之抽取出来打散重组,与其它元素相互组合,在保持调、体量、材质协调的基础上,能形成令人耳目一新的混搭效果。第五是特空间的保留以及风水属性的适当剥离。建筑从来都是时代特征的载体,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的寄托,古人将对天地鬼神的敬畏都放在建筑之中,建筑开门、朝向、禁忌都非常讲究,甚至将一些信仰以特定的形式在特定的场所表现出来。现代建筑由于整体的需要以及对土地利用的高效率,需要对其风水属性进行适当的剥离,既使建筑能满足规划和使用的需要,也使人处其中能够更轻松自在、无拘无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