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文化与中华文明
树木是构成自然界的重要因素。人类起源于森林,与树木有着不解之缘,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树木的认识不断加深,人和树木的关系必然会以民俗、文学、艺术等形式反映出来,赋予树木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树木文化。
所谓树木文化是以树为“载体”,与树有联系的古老而有生命力的社会文化现象。树木文化是树与文化的融合,是与树相关的社会多元文化的聚集与历史沉淀。树木文化是指树与社会生活、社会理想、人类环境、学术氛围、百姓命运等相关联的社会文化现象。人是有生命的,树也是有生命的,文化也是有生命的。人与文化形影相随,树与文化相依相存。
树木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文明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因此,发掘树木文化的丰富内涵,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树木森林是中华乃至人类文化的起源地
森林是人类的发祥地,是人类文化形成的基础。人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人类文明从这里起源
和延伸。战国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曾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上古”、“中古”、“近古”、 “今世”四个阶段。《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鸟兽龙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日有巢氏。民食果苽蚌,腥臊恶臭而伤肠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日燧人氏”。从有巢氏“构木为巢”,到燧人氏“钻燧取火”,让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状态,都要拜森林之赐。到后来的神农氏“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中国“上古”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直至人类进入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人类生产生活条件突飞猛进,人类逐步摆脱了对森林资源的依靠。
树木文化是中华汉字的造字源
在我们的祖先最初造字时,主要以象形为主。但到了秦汉时期,因为中原地带已经进入农耕为主时代,汉字的造字取向也就随之向植物方向发展了。表意的汉字赋予了树木的自然属性,同时更多的负载了它的人文、社会属性,这是一批具有创造性的精神财富。广袤的树木森林给造字的先圣丰厚的物质基础,以“木”为偏旁的汉字基本上与树木或木质有关,如“根、枝、杈、松、杨、桐、椅”等;以“艹”为字头的多为草本,灌木相关,如“茅、苗、萝、苹、茴、荠”等。
树木文化与古代哲学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讲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反映的是“天地之性”。如“水生木,木生火”,因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而生火;因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水生木。“金克木,木克土”则因“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五行与天干地支相对,所谓“东方甲乙木”,甲木属阳,一般指森林大树,性质强壮;乙木属阴,指小树花草之类,性质柔软,皆为树木自然属性的演绎。
树木文化与宗教神话
树与宗教有不解之缘。此形态树木文化之“树”,不是自然的树,而是神化之树。文化则以宗教故事形式而传播。在我国古代主要受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影响比较深,其都与许多树木有着深刻密切的联系。桃树、柳树、梅树、竹和银杏,与儒家、佛教和道教有着不解之缘,树木与宗教在各民族的宗教、深化和民间传说中,都有神树的描述,有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
树木文化与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所谓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其中的木就是指树木。五行相生相克,相互依存,内涵博大精深。
树木文化与文人名仕
“岁寒三友”松、梅、竹历来被看作是美好品质的象征。
文化属性是什么意思树木与封建等级
据《周礼·春官冢人》记载:“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春秋纬》:“天子坟高三仞(古时7尺至8尺为一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弈;土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这个规矩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改变。北京颐和园皇帝办公的院内栽植的都是松树,而在大臣们候朝的院内栽植的就都是柏树了。
树木与道德
在古代封建统治时期,统治者对于百姓砍伐树木,不食直接加以干涉,而是劝导,俾其知“非
时滥伐,足已伤其私德”。故《孔·祭义》有云:“树木以时伐焉,断一树,不以其时,非孝利。”
树木与中医药学
在绿植物的王国里,树木全身都是宝。有很多树木的花、叶、果实是可以入药治病救人的。如侧柏,种子药用称“柏子仁”,有滋补强壮的功效,小枝药用有健胃的功效;油松,松节、松针和花粉均可入药;银杏叶及果提取物有敛肺平喘、化淤止痛、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杜仲是著名中药材,药用部位是树皮,李时珍曰杜仲“久服轻身耐老”,说明杜仲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功效,现在研究证明杜仲叶和皮有同样功效。
树木与情感
《诗经》记载:“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说明是在房前屋后栽植树木,以遗留于子孙,而其子孙则重其祖先之恩泽,倍加保护,以不槐对先人,并代代思念。正所谓:古树留胜迹,恩情代代传。现在,我们不食还有好多从山西迁徒至各地的人记不清自己的祖先是从哪里迁走
的,只知道是山西洪桐大槐树那儿的吗。所以树木能够拉近祖先和我们后代的情感,时刻提醒我们爱护树木之重要意义。
树木与民俗文化
好多民俗文化与树木的记述有关。如在小孩出生前,为保佑母子平安,老年人总会在村子里一颗古树上系上红布条:有的怕孩子活不好便认古树为干妈等。有的地方还把古树当成这个地区的风水树,世代加以保护。
树木与地名
据《周礼·地官司徒》记载:“设其社稷之遗而树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逐以名其社与其野。”意思是说在祭祀土谷之神的地方,根据土地的适应性,种植相应的树木,这个地名就以这种树木来命名。北京至今还有很多以树木命名的地区,如檀峪、大柳树、大榆树、松园、椴木沟、梨树沟、槐柏寺街等等。
树木与姓氏
在古代,我们很多人的祖先是没有姓氏的,只有“君主”及达官显贵才有,大部分人的姓氏也是由天子或国君封的。住得比较偏远的人,看其住地周围有什么明显的标志物,如杨树多且巨大的就姓杨,柳树多且巨大的就姓柳,奕树多且巨大就姓弈。
树木与名胜古迹
“南朝四百八十寺”,每个寺院无不茂林修竹,概非此不足以云清静,故曰禅林,斧斤不得人之,是名山深林,乃衣钵之渊薮,暮鼓晨钟,传梵韵之清音。古迹因有众多古树的陪衬而显得生机勃勃。人们一提起迎客松,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黄山,可以说迎客松已成为黄山的标志,成为黄山的“名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