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子读物是指基于数字媒介终端的图文信息形式。当今,电子读物作为新形式的信息传播媒介,依靠着其所特有的优势,正在逐步地试图取代传统纸质书籍在信息传播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然而在这种环境下,反观传统的纸质书籍,却又有着电子读物难以取代的优势,即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所积累下的关于“文化”的信息指代作用。而与书籍所承载的“文字信息”相比,“文化信息”的传达是通过读者的感性认知过程所感知。因此,纸质书籍设计的重点在于追求书籍的文化性,从而强化书籍的感性表达。
关键词:纸质书籍;电子读物;书籍设计;文化;感性
Abstract: E-book refers to the form of graphical and textual information based on digital media terminals.
Nowadays, E-books, as a new type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edium, are gradually replacing the dominating status of printed books i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with their unique advantages. However, traditional printed books still have irreplaceable advantages, namely, their symbolic function about “culture” as a result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the “textual messages” carried by printed books, the communication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is achieved through readers’ perceptual cognizance. Therefore, the key of printed book design lies in the pursuit of the cultural property of books, and thus the perceptual expression of books can be strengthened.
Keywords: printed books; E-books; book design; culture; perceptual
当今,高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为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与之相伴生的快餐文化逐渐占据了文化的主流地位。电子读物的产生和迅速普及,正适应了这一文化背景,并给人们的快速“浏览”行为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人们过分地注重信息获得的效率和结果,从而忽略了获得信息过程的重要性。从电子读物的发展现状看,电子读物在许多方面已经取代了纸质书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纸质书籍在信息传播环节中的主导地位。在这种状况下,人们似乎不需要购买和使用传统的纸质书籍了,只需一部智能手机,或是一台平板电脑等具有阅读功能的电子终端设备,就能够获取需要的信息和知识。那么,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的纸质书籍是否还有其继续存在的价值、“书籍设计”作为一门专业领域又该如何发展以及今后书籍设计工作的重点是什么等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书籍”信息的双重性价值
完整的“书籍”概念具有文字信息载体和文化信息载体两方面的属性。“书籍”不仅要满足读者获得书籍内容与文字信息的理性需求,更要满足读者阅读审美和阅读体验方面的感性需求。
文字信息载体只是纸质书籍本质的一部分。作为整体的、宏观的“书籍”本身还具有文化信息载体的作用。书籍的文化信息不仅可以对书籍的品格塑造和质量提升起到综合性的作用,还能够在阅读和使用过程中激发读者与书籍在智力和情感方面的感性交流。
文字是书籍所承载的内容信息,是书籍成型之前既定的内容,无论它以何种形态或方式呈现,文字信息都是固定不变的。如果书籍的作用只是用于呈现这些文字信息,那么“书籍设计”的意义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然而,人的思维不只有理性思维,还有感性思维。感性思维往往是事物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体验带来的收获,而非经验总结后的结果。书籍本身的魅力只有通过人的感性思维才能被准确地感知和获得。
文化信息与文字信息的传达方式和传达过程是不同的,文字信息是通过理性的抽象文字符号所传达的,读者在获得文字信息时需要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就是要理性地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可供理解的形象内容或可供联系的其他符号,而后加以记忆。在读者记忆模糊或忘却之前,书籍的文字信息对于读者本人而言也就不再具有阅读的意义。而文化信息是以综合的感性方式传达的,读者对书籍的材质、形态、气味、重量等物质因素加以感受,同时调动曾经的记忆和经验,并与书籍产生感性层面的交流,使
曾经的感觉和情感再次抒发出来,并会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阅读。书籍的文化信息并不像文字信息那样具有时效性,而是像个性鲜活的艺术品那样成为读者感动的永恒源泉。
目前的电子读物只能取代物质书籍的文字信息载体功能,而书籍的文化信息载体功能只能通过物质手段和形式进行传达。因此,书籍的文化信息部分是物质书籍得以继续存在的关键,它是不能被电子读物所取代的那一部分。
二、纸质书籍设计的文化信息塑造
书籍的文化信息主要体现在书籍的外观形态和材料质感上,然而这两点也是纸质书籍区别于电子读物的两个重要
 83
NORTHERN ART 2016 06THEORETICAL RESEARCH
特征。
(一)纸质书籍外观形态的文化信息塑造
文化属性是什么意思
书同人面,纸质书籍同人一样,在外观形态上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特点。纵观书籍发展的历史,从甲骨文到竹简,再到卷本,再到如今我们正在使用的装订成册的纸质图书,每本书在装订形式、开本、印刷、版式,以至于读者的使用方式上都具有独特的个性。书籍形态的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人在不同场合、不同心态的选择需求;书籍形态的独特性赋予了书籍本身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使每一本书都成为一件艺术品。书籍的价值已不再局限于书籍内容的优劣,一本形态装帧符合内容的书,往往更能提升书籍的品质。而个人的电子读物阅读设备相对固定,外观形态区别较小。电子读物终端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式是工程师预先设定好的,读者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操作和使用,所有电子图书在同一个终端设备中的阅读方式都是统一不变的。电子读物在多样性方面不如纸质书籍丰富,在独特性方面也远不如纸质书籍具有个性,电子读物极容易使读者或使用者产生审美疲劳感和使用麻木感。
纸质书籍在外观形态上还具有多变性,这种多变性主要体现在读者的使用和与书籍的交互过程中,即“翻阅”行为所引发的书籍的变化。纸质书籍外观形态的多变与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密切相关。纸质书籍可以摊开,可以折叠,可以翻卷,可以撕扯,还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手书字体在纸张上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进行随意标注,通过这些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可以使书籍产生不同的形态,由于读者个人的参与,使书籍此时的形态发生了独特的变化,这些微妙的变化也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产生愉悦感和参与感,增加了书籍的文化附加价值。
一本书随着时间与翻阅次数的增加,外观也会从新变旧,它会将时光的痕迹和阅读时的痕迹渐渐保留下
来,一本用旧了的书就像一位老友,有情感的付出,有时间的沉淀,弥足珍贵。读者的每一次翻阅都会加快书籍陈旧的速度,而读者会在一次又一次的翻阅过程中感悟知识的魅力,体会和把玩书籍的乐趣,从而使读者对书籍形成了一种相濡以沫的情感。由于读者对旧书注入了时间和情感所产生的习惯性和恋旧情结,因此这种旧书对于读者自身来讲就具有了收藏价值,每次翻阅,总会小心翼翼,视如珍宝。这是阅读电子读物所不能产生的情感。
(二)纸质书籍材料质感的文化信息塑造
从古至今,纸质书籍都被视为文化的象征,虽然现代大部分书籍在书卷气方面不及古书,但与电子读物相比,由于纸张材料的运用,纸质书籍会有一定的优势。“书卷气不但不会降低书籍的商品价值,而且成为书籍这种文化商品不可缺少的附加值。”[1]书卷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彰显出书籍美的文化品质。
纸张是构成纸质书籍的主要材料,现代造纸技术能够制造出很多种带有自然肌理和形态的特种纸,不同肌理的纸张给人的感触是不同的,用不同纸张做成的书籍也会呈现截然不同的效果,给读者带来或华丽、或质朴、或厚重、或轻盈的心理感应。在书籍设计中,不能使纸张材质本身孤立于文字内容之外,而必须将纸张的个性与文字内容相结合。根据内容带给人们的情感基调,选择适合的纸张材料,通过对比、融合等艺术手段,强化书籍的品格。只有纸张材质运用得当,才能够更好地烘托文字的情感,使书籍散发纸张的文化美感。
除了书籍的文字内容带给读者的阅读美以外,纸质书籍自身的五感之美就来自于纸张,可以说,纸张是五感的重要载体和来源。“首先,读者会被书的外在所吸引。此时,视觉除了封面、彩、文字等最外在信息的感知外,还有书籍纸张的视觉肌理、纸张的彩、纸张的透明度、纸张的光感等等。其次,读者接近并拿起书籍翻阅,在对书的视知觉延伸状态下又跟随着触觉,如纸张材料所构成的书籍的重量、厚度、触觉肌理和纹理以及软硬度、柔韧度等手感。再次是听觉,借助读者的阅读行为和动作产生的听觉感受。以及嗅觉,纸张所散发出的自然纸香或人工香味等气息,最后是味觉,由通感所感受到的心理感受。五感皆因纸而生,纸张以一种内敛而张扬的多重性格,展示了成为书籍后的成熟之美。”[2]
另外,“电纸书”设备的出现,使得电子读物开始模仿纸张材质,也正说明了纸张材质在书籍文化塑造中的优势。
三、纸质书籍设计的意义与工作重心
电子读物的冲击,不仅使我们重新审视了传统纸质“书籍”概念的本质,也同样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书籍设计”专业领域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假如在未来的某一天,电子读物完全取代了纸质书籍,那么,“书籍设计”专业与职业也就失去了意义。为了避免这一天的到来,书籍设计工作者必须及时地看到纸质书籍在文化方面的优势,将塑造纸质书籍的综合品质作为设计工作的大方向。书籍的品质是以获得读者在感性和心理层面的认同为标准的,因此,书籍设计工作者要不断地分析读者受众的认知经验,研究读者的感性体验方式,将感性设计作为物质书籍设计工作的重心。
书籍设计包含理性方面的设计和感性方面的设计两方面内容,理性方面的设计主要是针对文字信息部分的设计,是书籍最基本的设计,是当前电子读物所具备的部分;而感性方面的设计主要针对书籍文化信息的设计,是不能被电子读物所取代的部分,也是今后书籍设计的重中之重。因此,书籍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与书籍创造一个感性的交流平台,书籍的感性设计在当今的信息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四、总结
在当今数字信息背景下,电子读物以信息环境作为优势将传统的纸质书籍逼入了绝境。面对这样的局面,每一位书籍设计工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对这两种事物进行比较,挖掘传统纸质书籍特有的价值,从而梳理出书籍设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纸质书籍设计急需要与感性设计进行联姻,分析读者受众的认知经验,研究读者的感性体验方式,捕捉读者的感性需求,明确书籍设计的工作核心,突出书籍的感性因素,不断地与电子读物拉开距离,将纸质书籍几千年来传承的文化性继承下来,并将书籍文化与书籍文字内容相结合的特加以强化,使纸质书籍成为承担起人类文化的符号。纸质书籍的文化特征,使得纸质书籍不会被电子读物取代。“书籍设计”作为一门专业领域要不断更新观念,继续在艺术设计领域和文化传承领域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雪梅.论书籍设计的书卷气[J].美术大观,2007(06):64.
[2] 周玉基.纸本书籍设计中的纸张美感探究[J].艺术评论,2007(12):106.
沈 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8406 2016 北方美术
理论研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