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核心
典型负语言
高语境(汉语)和低语境(英语等其他语言)
对语言环境依赖性强
跨文化交际重要性
跨文化意义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LSHarms认为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发明,近百年来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他认为,本阶段的交际以跨文化交际为主要特征,是第五个阶段,其重要性堪比语言的产生。
什么是主流文化:
什么是亚文化:
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把眼光首先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研究。
跨文化交际学首先在美国兴起,其原因有:一、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二、各民族争取权力的斗争,是美国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三、美国与各国频繁交往,国际交流密集,对大批留学生和移民的训练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跨文化交际发展:
《无声的语言》Edward Hall,1959,被看作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1970,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具有重要的学术领域意义。随后大学中纷纷开设此系。
1972,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会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
1974,跨文化教育训练和研究学会在美国马里兰州召开首届会议,宣布成立,这是跨文化交际学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组织。
70年代中期,美国已近更有两百多所大学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并设有硕士和博士学位。
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行为准则,社会关系,思想观念(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因素。
文化的特性: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遗传。
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一个人具有什么文化不取决于他的种族,而取决于他生活的文化环境
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
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支配着人的行动
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随历史时期不断变化。
传播的种类:人类传播和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中又有社会传播和非社会传播,非社会传播指向内传播(自我传播),社会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
向内传播:只一个人自己脑子里在自我交流活动或是自言自语
人际传播: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信息传受过程,还包括各种形式的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在学校,公司,工厂,机关,军队,党派,众团体等内部的传播,有横向有纵向
大众传播:职业化的传播机构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包括杂志,广播电视等。
传播模式:Harold Lasswell提出,通常被称为5W模式,Who,Says What,in What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即存在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此模式简明扼要却失之简单,对于传播的社会环境和反馈没有考虑。
1949,Claude Shannon,Warren Weaver共同提出了另一个线性模式,即:
信源,发射器,(噪音源)信道,接收器,信宿,虽更细致但是并未根本解决线性模式的缺陷。
50年代,Charles Osgood,Wilbur Schramm提出循环式的模式,加入反馈这一要素。构成循环模式。
为什么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言,是语言在需要的时刻更加精确和缜密。
语言即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如英语中的brother没有一个字与之对应,而汉语的兄妹则源于文化的长幼有序,并且十分重视亲属系别。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不仅反映文化的形态,而且语言结构部分地或者全部地决定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
学者对此研究看法:语言反映而不创造价值;语言拥有众多我们尚且无法认识的共同成分;语言与社会是平等的成分,不能确定何为主。
批评:无法证明不同语言使用者对世界的观察不同;很难下结论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陈原:违反唯物史观,且不符合现实社会生活。
跨文化交际不仅要注意词的概念意义,更重要的是随时随地重视词的内涵意义。如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相同或大致相同;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同;概念意义相同,一个有内涵意义,一个无。如八,红,政治,知识分子,龙,
交际文化和风格:
交际风格:当人们连贯地表达思想时,不仅词汇反映文化背景,表达方式、说理方式、思维模式无不表现特定的某些特点。如美国人的思维是“桥式”,他们会明白直接地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对方,犹如一座桥,读者只要从桥的这一头走到另一头即可把意思弄清楚了,日本则为垫脚石式,他们采取迂回隐含的方法,犹如在水下投下一块一块的垫脚石,使读者借助于垫脚石悟出作者的意思。Ishii认为这两种思维模式反映了每日不同文化,美国是“低语境”国家,一切都要靠用语言讲清,而日本是“高语境”国家,很多意思都包括在语境之中个,不需要每一点都明白无误地讲出来。
非语言交际: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有学者认为,在人们的直接交际活动中,30%由语言传送,70%的信息依靠非语言手段。
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中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距,接触等。非语言交际还包括副语言,对时间与空间的利用,副语言又称伴随语言,包括音质,音符,音量,语速以及绘画中发出的一些非语言的声音。
非语言交际的特点与作用:
语言交际遵循语法规则,具有严谨的结构,而非语言交际却没有正式的规则和模式,没有固定的结构,因此要正确地理解非语言交际行为往往需要综合分析周围的情况才能确定。
语言交际使用特定的符号,而非语言交际却没有一套具有明确意义的符号,如三的手势在英文是很好,好的意思,在我国是三的意思,而在拉美国家则是猥亵的意思。
语言交际在讲话的时候进行,在停止讲话的时候中断,因此语言交际是时断时续的,而非语
言交际则是连续不断的。
预言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生而知之的,非语言交际的手段一部分是人类的本能,如哭笑等,另一些是后天习得,如手势,姿势,副语言手段等
最后,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从事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时使用的大脑半球不同,左半球负责语言交际,右半球负责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结合进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大致上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如当你接受礼物是,嘴里说如何如何喜欢,但是脸上的表情却是不愉快,也就是你的脸出卖了你的内心。
美日价值观的差异:日本沉默,不正视人眼,从而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对现象加以分析。
中美教育教学差异分析:有哪些,及其成因,可以从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中美差异。如美国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站立和坐着的姿势太过随便,缺乏纪律,东倒西歪,教师管教不严,而英美人参观我们的教室则认为管的太死,学生没有什么自由。中国强调集体,纪律,合作,他们则强调个人,自由,发展自我。
个人空间和体距:
个人空间是指一个人与另一人之间所保持的空间或距离。一般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亲密距离近者可以没有距离,远者从6-18英寸。美国中产阶级一般认为在公众场合不宜保持亲密距离,如果其他人进入了这个距离,同行间会感到很不舒服。
与情景有关的见面语,中国多
事实上,在人们的习俗中贯穿着这一民族的价值观念和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家庭的地位和作用(整章),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对比分析)
如果妻子和母亲吵了架,作为丈夫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在中国……在美国……(P150对比分析)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障碍之一:认识上的误区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实际交际过程中最易犯的一个毛病是误以为对方和自己没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就会困惑,失望,造成交际的失败。
障碍之二: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对于某些个人或体的属性的一套信念。这些属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注意:和概念形成易混淆
它妨碍我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处,不利于顺利开展跨文化交际。
障碍之三:民族中心主义
所谓民族中心主义就是按照本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交际方式、社会风俗、管理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
文化属性是什么意思文化休克和跨文化训练
文化休克(含义)
文化休克一词系Oberg于1960年在他的一篇学术论文中首次使用。
文化休克是人们对于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的心理反应。通俗的说,一个人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原来自己熟悉的一套符号、习俗、行为方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被另一套新的自己不熟悉的符号、习俗、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所替代,因而在心理上产生焦虑,在情绪上不,甚至沮丧。在眼中的情况下,会产生各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疾病。最严重的甚至会患精神病或者自杀。这就是文化休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