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四:文学的性质
一、名词解释
1、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
是对文学活动的普遍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性话语活动。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
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功利与无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的话语活动。审美表现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体现了文学性质的双重性。
3、话语
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进行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指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4、话语蕴藉
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故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活动的蕴藉深厚而又意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态,表明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二是具体的文本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5、广义文学
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6、狭义文学
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和散文等。
7、折中义文学
是对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间的难以确切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概括。
8、文学
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二、填空题
1、在审美活动中,人在直观的层次上是“  审对象  ”,而在深蕴的层次上则是“  审己    ”。
2、在世界文艺思想史上,较早将文学艺术看作是一种人类活动的是
列夫·托尔斯泰
3、我们平时所说的“画饼不能充饥”是说 作品   现实  之间存在差异,这是它的短处也是它的长处。
4、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提出了著名的  陌生化  概念,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认为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通过  含混  的语言使现实生活变得
  陌生    的过程。
5、作品本体论是  二十世纪初  才正式形成的。
6、二十世纪60年代兴起的 接受美学    读者反应批评  ,推动了文学研究由重视作者和作品向重视读者的范式转型。
7、在古代甚至今天,文学至少有着三种不同含义广义文学 狭义文学 
折中义文学 
8、一般而言,存在着三种文学观念:  文化  的文学观念, 审美  的文学观念,  惯例  的文学观念。
9、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即文化)中分离出来从而被赋予特殊的审美本质,这种历史性转变,在中国完成于 魏晋时期(3至6世纪) ,在西方则是
  16至18世纪   
10、中外文学理论史上,影响最大的两种文学本质理论是  表现      理论和
    再现  理论。
11、  歌德  是最早提出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这对范畴的人,由  民族文学     
走向  世界文学    是人类文学活动发展的历史趋势。
12、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括如下五个要素: 说话人    受话人 文本 
  沟通    语境 
13、文学作为反映,是  受动性    能动性    的统一。
14、总起来说,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既是审美的也是  认识——实践的 
15、到了 魏晋时期  时期,文学的审美属性才正式被确认并且伸张开来,曹丕在 《典论·论文》  中首次提出  诗赋欲丽  文以气为主  ,不仅把诗赋的语言形式美提到了首位,同时也强调了作家的创作个性的重要性。
16、文学是显现在  话语蕴藉  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17、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一是 整个文学活动    带有话语蕴藉属性,二是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18、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地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它们是 含蓄    含混 。这两种形态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表达上的
“小”中蓄“大”,而后者是阐释上的  “一”中生“多”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  B )中说“诗言志”,这表达了文学作品是由作者创造的思想。
    A.《毛诗序》     B.《尚书·尧典》
C.《荀子·乐论》  D.《文心雕龙·明诗》
2、西方文论中的作品本体论虽然有着自己的特点,但是都共同地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只存在于(  C )中。
    A.作品内容        B.作品创作
C.作品形式        D.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3、“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通过读者体验才最终实现的”是(  B  )的观点。
    A.英美新批评       B.接受美学
C.俄国形式主义    D.结构主义
4、(  C  )是文学的创作与鉴赏两大活动的联接点。
    A.作者      B.读者      C.作品      D.体验和想象
5、英国人类学家(  C  )在其代表作《金枝》中提出了“相似律”和“接触律”这两条巫术原理并加以论证。
    A.韦勒克     B.谷鲁斯    C.弗雷泽    D.格罗塞
6、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 B ),可以称为折中义文学。
A.报告文学         B.口头或书面作品
C.政治和宗教文献  D.散文
7、在中国,“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  C  )中。
A.《庄子》    B.《说苑》    C.《论语》    D.《楚辞》
8、在使用文学概念时,人们有意或无意地遵循或建立的某种未经言明而又约定俗成的规范,我们称之为(  C  )。
A.典范    B.形态    C.惯例    D.典型
9、文化对文学的支配正构成(  C  )所要表达的特定领域。
A.政治、法律制度    B.上层建筑
C.意识形态          D.经济基础
10、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比起政治和法律制度来,距离经济基础要远些,就如
(  C  )所说,属于“更高地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
A.马克思    B.    C.恩格斯    D.斯大林
11、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总的界说和规定是(  A  )。
A.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B.文学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C.文学是一种情感的外射    D.文学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
12、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是(  A  )。
A.根本性的    B.表层性的    C.非决定性的    D.决定性的
13、文学反映的能动性,指文学在反映现实过程中所具有的(  A  )。
A.选择或改造性质    B.纯客观的再现性
C.纯主观的表现性    D.意识形态的表现性
14、“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这句话是( C )说的。
A.黑格尔    B.马克思    C.康德    D.费尔巴哈
15、审美评价是包含在文学活动中的作家或读者的(  B  )。
A.意志态度          B.主观情感态度
C.客观理智态度      D.既有主观态度,又有客观态度
(二)多项选择
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摹仿的世界主要有( A B C )。
    A.或有的事    B.已有的事    C.应有的事    D.不可能发生的事
2、表现论与摹仿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A B D )。
A.是在创作论上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
B.是在文学批评论上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之生成的作用
C.是在文本存在形态上强调形式的本体论地位
D.是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
3、二十世纪的“作品本体论”的主要理论流派有( B C D )。
A.表现主义    B.英美新批评    C.结构主义    D.俄国形式主义
4、广义的文学包括( A B )。
A.今天所说的文学    B.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C.一切文化器物      D.原始的壁画
5、除文学外,“美的艺术”还包括( A B C D )。
A.书法    B.音乐    C.绘画、雕塑    D.电影和电视
6、一般有这样几种文学观念( A C D )。
A.文化的文学观念    B.宗教的文学观念
C.审美的文学观念    D.惯例的文学观念
7、在希腊时代尚无一般文学概念,而只有特定的( B C D )。
A.小说与散文    B.史诗与颂诗    C.演讲    D.悲剧
8、人类的活动的领域主要有( A C D )。
A.认识——工具领域    B.现实斗争领域
C.道德——实践领域    D.审美——表现领域
9、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可以从以下侧面进行分析:( A B D )。
A.文学与反映          B.文学与社会
C.文学与审美实践      D.文学与话语
10、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括的要素有( A B C )。
A.沟通与语境          B.说话人与受话人
C.文本                D.情感与直觉
11、文学的受动性反映指的是( A B )。
A.反映外部客体世界
文化属性是什么意思
B.反映内在主体世界
C.反映过程中所具有的选择性
D.反映过程中所具有的创造性
12、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它具有( A B C )属性。
A.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B.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
C.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D.既是人文的,也是自然的
13、从根本意义上言之,审美直觉( A C D )。
A.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
B.是概念性的而不是无意识的
C.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
D.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14、文学具有自己的特殊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这种特殊性在于,文学意味着
B C D )。
A.采取抽象——推理的方式
B.表现主观的情感评价
C.对现实抱有无功利目的
D.采取意象——直觉方式
15、但丁认为,文学具有这样几种“意义”,即( A C D )。
A.譬喻意义                B.推理意义
    C.道德意义和奥秘的意义    D.字面意义
四、判断题
1、文学活动虽然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但它毕竟是作者的创作活动,具有自身的独立的价值,不必依赖读者的阅读和鉴赏也能实现其价值。    ( ×
2、中国古语“诗无达诂”涉及了读者阅读的再创造问题。          (
3、岳飞的《满江红》表达的是忠君情愫,但现在我们把它诠释为爱国主义的诗篇,可见,文学阅读的接受活动对于文本意义具有能动的再创造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