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
Culture and education
◎韩露
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文化对党性修养的影响
摘要: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传统文化里面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为我们当代中国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有许多做人为政的方法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大学》作为古代修身文化的经典,对党性修养具有借鉴意义。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善为党性修养提供了道德标准。
关键词:传统文化;修身文化;党性修养
文化属性是什么意思党性是无产阶级属性。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为我们党性修养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资源,2017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说明党和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已经到达一个新的高度,传统文化里面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为我们当代中国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有许多做人为政的方法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是注重修己安人的,意思是通过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管理好自己再为国家和百姓服务。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儒家、道家、佛家等各家各派对修身均有大量论述,考虑到儒家文化处于主导地位,影响广泛,而且对于党员加强党性修养来说,最有意义的是主张积极入世的儒家,因此,我们以儒家修身文化为主讨论传统修身文化对党性修养的启示意义。
一、《大学》对党性修养的借鉴意义
修身文化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儒家思想认为,修己是处世之本,古人谈为政都是从修身开始。儒家强调以“修己”为本,其原因是儒家思想以“修己”作为经世济民、治国安邦的根本和前提条件,作为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的灵丹妙药。关于修身的重要性,孔子和孟子都做过相关的论述,可见儒家创始人已经把修身视为做人为政的根基。我为什么要讲《大学》?不仅是因为修身在中国文化中地位最经典的表述是《大学》,还因为大学是古代教导贵族子弟怎样做官的文章,古代的贵族子弟念大学,念完做官,所以《大学》是在教育一代一代的官员。《大学》只有一千多字,主要就是以修身为核心来讲做官,对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怎样为官、怎样提高党性修养具有借鉴意义。《大学》开篇就提出了“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的德行有高有低,要彰显一个人高明的德行。大学是谈做官方法的,不是谈当官为什么要这么做,而是讲做官的标准要有高明的德行,如何亲近照顾百姓,如何达到理想的境界。如何去实现这“三纲领”呢?《大学》接着概括了儒家所提倡的进行道德修养和立身治世的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把这八个步骤
称为“八条目”。在这里,修身既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所要达到的结果,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因此,修身作为“八条目”的中心环节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整个中国文化就是围绕修身展开的。在这八条目中,格物是对事物的分辨,格的意思是分辨,物是与我有关的人和事;致知是知道善恶,就是人对事物产生基本的价值观判断;诚意,意就是意念,诚意包含三个意思:一是毋自欺,就是感官上不转弯,对事物最直接的念头,美就是美,丑就是丑,像小孩子那样纯真,不会掩饰、不会口是心非。二是自谦(同“慊”,切的读音),就是对自己满意。三是慎独,就是不论在什么环境下,想和做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正心是让我们不受情绪干扰,要学会控制欲望,控制感情。慎独是修养的一种境界,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你会去干什么?我们想到的很容易就和钱有关。要正心就是要把良知发挥到极致,因为良知能够分辨善恶,否则就不叫良知。这八个步骤当中,“修身”即“修己”,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是普天之下不分贵贱都应遵守的准则。修身就是要“择善固执”,就是选择正确的事坚持执行,放在今天来理解就是我们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在实践中检验了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就要坚定执政信念,不能动摇,这是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的做法。
二、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善为党性修养提供了道德标准
善最简单最直接的解释就是好,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在道德层面上修善,传统文化中的善包括德和行,就是在认知层面和实践层面要一致,都要达到好的标准。大学中说的“止于至善”就是修身要达到的目标。“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出自于《论语・季氏》,就是见不善好像把手伸到了滚烫的汤里,
必须马上拿出来。孔子用“探汤”这一生动形象来解释善,对后人的警示意义就是要修德,戒贪欲,一旦触及不善的行为和意识就要马上提醒自己躲开,去接近人的内特质。然而,我们并不知道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的人的内特性、内本质是什么东西。孔子的孙子子思引用诗经中的一首诗告诉我们,“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孟子说这首诗是知“道”之诗,懂得人道,懂得人文的道德,什么意思呢?天养育了我们小民,每一个物,每一个事都有它内在的原则,那么人作为人的原则是什么呢?就是趋向美好的道德,它总是向善的,总是为善的,孟子讲人与禽兽区分的标准就是善。孟子他讲天赋与人的作为人最本质的东西是善。善的德和行,大多与节制、奉献、坚持有关,这要有更强的意志品质、更高的精神境界,因而显得尤其艰难。而恶德恶行,则往往会给人一时的快感和享受,因而引人沉迷放纵。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个人修养是基于人性论。在传统文化中,无论性善论性恶论,抑或性无善无恶论,想“外王”,首先必须“内圣”。而《大学》则明确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安身治世之道。亦即一个人成才成功所走的路径是从修养开始。共产党员也是人,面临大千世界的种种诱惑,也有抵御不住的时候,作为执政党,其成员同样存在性善性恶的实情。怎么去抵御诱惑?就是靠党性修养。为了保证党的先进性,为了完成治国安邦的历史使命,保证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众的根本利益,获得广大人民众的支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加强党性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党性修养提供了内容借鉴,党性修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内涵上的滋养从而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性修养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就是围绕修身文化展开的。共产党员要靠党性修养去接近党性的初始状态就是心系众,与人为善。
(作者单位:中共鞍山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增强党性修养强化作风建设[J].王莹. 新西部(理论版).2016(03)
[2]加强党性修养与弘扬优良作风的策略思考[J].刘琳琳.赤子(上中旬).2016(03)
[3]加强党性修养的内涵及其途径[J].赵雨田.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05)
9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