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中的同步方式
同步是数字通信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同步,就是要求通信的收发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
数据通信中常用的两种同步方式是: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1.异步传输
(1)异步传输分组的组成
在异步传输中,数据被划分成字符分组独立进行传输。该小组包含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可选项)和停止位,具体如下:
☆ 1 bit 起始位:
表示字符的开始
☆ 5~8bit 数据位:
表示要传输的字符内容
☆ 1bit 校验位:
用于进行奇校验或偶校验
☆ 1~2bit 终止位:
表示接收字符结束
(2)异步传输的工作原理
异步传输的工作原理如图2-1-10 所示(图中的信号为负逻辑):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的区别无数据传输时,传输线处于停止状态,即高电平(逻辑"0" );当检测到传输线状态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即检测到起始位(逻辑"1" )时,接收端启动定时机构,按收、发双方约定的时钟频率对约定的字符比特数(5~8bit )进行接收,并以约定的校验算法(如果有校验位)进行差错控制;待传输线状态从低电
平变为高电平时(检测到终止位),接收结束。
异步传输方式中,各字符分组所含比特数相同,因此传输每一字符所用的时间相同。起始位的作用是使每一字符内的各比特收发同步。但是,发送各字符的间隔可以不相同,也就是不同步。换句话说,异步方式中,各字符分组作为独立的单位被传输,其中的每个比特位都同步,但是传输的字符分组间并不要求同步。图2-1-10 异步传输工作原理
异步传输的优点是实现简单,但数据传输额外开销大(每个字符需加起始位和终止位)。因此,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低速设备,如键盘和某些打印机等。
2 同步传输
(1)同步传输数据帧的组成
同步方式是指在一组字符(数据帧)之前加入同步字符,同步字符之后可以连续发送任意多个字符。即,同步字符表示一组字符的开始。
同步方式数据帧的典型组成如图2-1-11 所示。
图2-1-11 同步方式下的数据帧组成
其中:
☆ 同步字符(SYN):
表示数据帧的开始
☆ 地址字段:
包括源地址(发送方地址)和目的地址(接收方地址)
☆ 控制字段:
用于控制信息(该部分对于不同数据帧可能变化较大)
☆ 数据字段:
用户数据(可以是字符组合,也可以是比特组合)☆ 检验字段:
用于检错
☆ 帧结束字段:
表示数据帧的结束
(2)同步传输的工作原理
发送前,收发双方先约定同步字符的个数及相应的代码,以便实现接收与发送的同步:
接收端一旦检测到同步字符SYN,即可按双方约定的时钟频率接收数据,并以约定的算法进行差错校验,直至帧结束字段出现。
同步方式中,整个字符组(数据帧)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被同步后,才作为一个单元传输,不需要对每个字符添加表示起始和停止的控制位。所以数据传输额外开销小,传输效率高。但是同步方式实现复杂,传输中的一个错误将影响整个字符组(而异步传输中的同样错误只影响一个字符的正确接收)。这种方式主要用于需高速数据传输的设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