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理论争鸣文_舒彩霞
英语听力与跨文化意识
摘要:英语学习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的学习,英语听力教学也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一直影响着学生的听力效果,所以在听力训练中一定要加强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因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它们是相辅相存的。关键词:听力教学;文化意识;文化差异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 Sapir)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学家帕尔默提到: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相辅而行的,它们可以相互协助和启发。所以说,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现在有些中国学生听力能力较差,与不了解英美文化,不懂的英美国家人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听力中的重要性英语听力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读、写、译”能力的前提之一,据统计,一个人在日常工作中有55%的时间在听。听力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是分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但教师在上听力课时,有时材料并不难,学生还是听不明白,不对答案。即使知道句子的字面意思,也不能透彻地了解其深层含义。这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对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应有的了解,从而导致了外语学习上的困难。比如:看下面一段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对话,Chinese:You look pale. What’s the matter? American:I’m feeling sick. A cold, maybe. Chinese: Go to see the doctor. Drink more water.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 Have a good rest. 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这一段简短的英语对话你肯定听明白了,但为什么那位美国人很不开心呢?这个问题你不一定能回答正确,这就是典型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美国人比较独立,他们对中国人的过分关心感觉很不舒服,因为在美国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小看了对方的能力。如果你了解美国的这种典型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你在选择上就容易犯错。而要做到文化适应就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读来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不断扩大知识面。知识面越广,越有利于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
二、目前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而我国由于
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学英语,老师在教英语时,都比较重视读写,而轻视了听说,学的是哑巴英语,尤其是听力能力更为不重视。就算是上英语听力课,也只是拿了一堆听力资料,反复地播放而已,学生有听不懂的地方也不加以解释,有时最多也就是把听力的原文给学生看看,上面涉及到的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他们也不给学生拓展开来加以介绍。长期以往学生感觉到上听力课就是听音和对答案,这样长期下来学生的听力没有得到任何的提高,更加谈不上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有时,听力材料没有任何生词,好像理解起来也没什么障碍,但就是选不对答案,就是因为他们欠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比如:busyboy 在英语中是“爱管闲事的人”,并不是“大忙人”的意思,在做听力测试之前老师就应该对此加以解释,这样在做听力练习中就不会有不该有的错误。另外,学生感觉英语听力课没有任何趣味,老师就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有的学生会有一些逆反心理,那么这对提高英语听力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绊脚石。还有,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听力习惯,他们上听力课时不能完全的集中精力,结果听到的都是片段式的、孤立的单词和短语,整个完整的句子没有听到,更不用说独立的对话和短文,这就造成了无法理解听力材料,更不能正确的选出答案。而且,现在很多学生的听力思维不是“英-英”式思维,而是“英-汉-英”式的思维,他要把听到的材料先在脑海中翻译成汉文然后再加以思考,这样必然延长听力理解的时间,那这往往就造成你听力理解的速度跟不上听力播放的速度,最后导致对听力材料的内容一知半解,听力水平和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在英语听力教学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途径
1、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求知欲的原动力,教师可以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创设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不断交换训练方法。比如:在上听力课之前老师可以先放一首优美悦耳的英文歌曲,并且介绍这首英文歌曲的写作背景以及歌唱者的一些有关情况,让学生带着美好的心境去感受、去欣赏,学生感觉到了英语的美好之处,也听懂了这首英文歌曲,那他就更有自信去上这节听力课。听力的内容选择一些与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有兴趣了,听起来也格外认真,长期这样训练下去,学生的听力水平会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进步,这样学生也
就更有自信心。往后可以逐步加大听力的难度,在听之前教师可以对材料做一个简单介绍,某些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先普及一下,这样必定事半功倍。
2、扎实学生英语语音知识
学生只有自己先把英语读音读准确了才能把听力听得更精确,尤其是一些单词的重读,单词与单词之间的连读,单词在句子中间的弱读以及前后音之间的连读等等,这些现象都会对学生的听力造成一些障碍和影响。尤其是有些听力材料语速较快,如果平时不注重循序渐进的训练,一些语速较快的爆破、连读、弱读、重音转移等有关语音语调变化的听力材料,学生便会觉得无所适从。
3、了解英美国家的典故、谚语和委婉语我们国家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有很多的经典故事,大量的谚语,还有中国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委婉语,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难
点,但是,一旦掌握了这些内容就可以进一步促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运用。同样在英语中也同样存在这些典故、谚语和委婉语,我们的学生也要学习和掌握,这对英语的听力的内涵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capital 这个单词来源于拉丁语caput,意思是“头”。大写字母,在一词之“头”,因此叫capital。另外,一个国家首都,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头脑所在”,“首”就是“头”,因此也叫capital。在建筑上,柱冠、柱顶部分也叫capital,因为它位于位子的“头”部。Capital 作“资本”讲时,也同样来源于caput,即“头”与cattle (家畜、牛)同出一源。在最初的时候,人们的财富,或叫“资本”,是以他的家畜头数来计算的,即有多少“头”。了解了这一点你就对这个单词的多种含义有较深刻的印象,在不同的听力材料中就有不同的理解。再如了解一些谚语对准确完成听力也很有帮助,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吃一堑,长一智。Save your skin.渡过难关。另外,了解英语中的委婉语对英语听力也大有益处。如:to go to sleep(长眠),tobenomore(没了,不在了),to close one’s eyes(闭眼,合眼),to lay down one’s life(献身,捐躯),to pass away(去世,永别,与世长辞)等等。
4、营造学习英美国家文化知识的氛围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英美国家文化知识的氛围,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视频、电影电视节目,使学生身临其境,潜移默化中掌握接受了
理论争鸣
英美文化;可以介绍一些英美小故事,举办英文短句表演,进行英语演讲比赛,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听力口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培养听力学习策略。在课外可以开展一些中美文化差异的讲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克服文化障碍,排除母语对理解英语信息的干扰。另外,还可以在教室以及走廊的墙上贴一些中美文化差异的图片和介绍,反映英美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些照片;课间播放一些英语歌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接受、掌握英美文化,排除他们在英语听力中的障碍,自信、流利地进行英语听说交流。
5、注重英美国家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对比
在进行听力材料的介绍与解释时,教师要适时、恰当地把本国文化与英美国家的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能更深刻的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从而更顺利地掌握英语的实际运用,并且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听力准确度,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例如:
A: How is your mother recently?
B: She is very busy. She works like a dog.
中国人看到这样的回答,感觉是一种贬义、
看不起的感觉,怎么忙得像狗一样,但是在英美
国家人们对狗有深厚的感情,他们用狗来形容表
示对她的赞扬和肯定,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个文化
差异,在做选择题时往往就容易出错。
总之,任何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任何
形式的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都依赖于一定的文化背
景知识,语言的这种文化载体特征决定了英语教
学过程必然涉及所学语言的文化。在实际的英语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所要讲授的教材内容与相
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综合地导入。英语听力教学中,
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文化意识,了解语言背后的
文化内涵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习的语言知
识,有助于学生攻克英语听力方面的难关,提高
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作者单位:无锡城市职
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舒彩霞(1971~),女,副教授。
参考文献
[1]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7期.
[2]李建夫:《外语习得中背景知识与共有
知识的互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
02期.
[3]王金花:《文化背景知识对大学英语听
力的影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年
05期.
[4]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
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10期.
[5]马颖:《探析跨文化意识在大学英语听
力教学中的影响和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
学报》2014年第11期.
[6]巩坚:《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与分析》
[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5月.
(上接第245页)
发与凋谢的梅花一起随风飘逝。 《照水占梅图》既体现了作者优越的书法功力,也展现了他非凡的文学功底,是融诗、书、画完美一体的精品。
前面我们讲到王冕墨梅的风格分为两种,一种疏枝浅蕊,如1346年画的《墨梅图》和吴镇合作的《梅竹双清》手卷,另一种为繁花密蕊,如《南枝春早图》和《照水古梅图》等,前者风格属于继承,后者属于创新。这一风格的转变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转变还是有其他原因?值得我们研究。这里限于篇幅,我只做简单阐述。
元代汉族文人在政治上失意,精神也时时处于痛苦之中,这便使元代的文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将绘画作为个人进行精神上自我调节的手段,文化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在绘画领域文人画盛行,文人画坛领袖赵孟頫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赵孟頫打出复古的旗帜并不是真的要恢复古代(晋唐)的画风。“古意”的真正意图是通过一种理想的审美标准去打破南宋以来越走越狭隘的院体画画风,也就是倡导创新。王冕作为墨梅画创作队伍的重要一员,对此自是认同,并付诸于在自己绘画之中并贯穿始终。我们从王冕早期的《墨梅图》和扬无咎的《四梅图》对比中就能看到许多创新之处。前面已阐述,这里不再铺开。
王冕曾远行交游,和当时文人画家代表多有
往来,和吴镇合作《梅竹双清》手卷便是例证。
对王冕影响最大的还是赵孟頫。
《宋史》卷三六八中有记载,赵、王两家世
家通好,素有交往。大德八年(1304),王冕路过
杭州时特地拜访赵孟頫。赵孟頫为王冕作《兰蕙
图》并题:王元章吾通家子也,将之邵阳,作此
兰蕙图以赠其行。大德八年三月二十三日子昂。
画中兰花用书法笔意写就,轻尘脱俗,以兰喻人,
表达了做人的境界。此种文人画风已直接的影响
了王冕绘画的艺术方向;王冕相继也承传了赵孟
頫在艺术上的“贵古意”、“书画同源” 的思想,
使他确立了诗、书、画、印全面发展的艺术思想,
也更加坚定了其投身书画艺术的志向,促进了王
冕墨梅风格的形成。
王冕的墨梅对明代影响深远。特别通过徐
渭、陈淳等人的发展与丰富,逐渐出现了大写意
与没骨花卉繁荣并峙的局面。“吾圈花少让元章
笔,发干元章不若吾。”徐文长天才纵逸,睥睨
一世,他认为发干元章不及他,而圈花则不及元
章。从这句话里可知他对元章的佩服程度。正是
在学习王冕的基础上徐渭才得以从摹古的一套清
规戒律中跳出来,创造了新生命。
明代另几位画梅高手,刘世儒、陈宪章、王
谦、盛行之都是王冕的衣钵继承人,他们画梅之
法和王冕相似没有多大的开拓。清代的扬州八怪,
如罗聘、金农、李方膺、汪士慎等人都深受他的
影响。如罗聘学他的圈白头花,金农、汪士慎学
他的千花万蕊,李方膺学他的水墨淋漓。虽然各
家风格不同,但还是从他那里蜕化出来。
通过以上浅显的分析,对王冕墨梅风格的成
因作了大致的梳理。元代是一个由外来少数民族
统治的朝代,元政府轻视汉族文化,歧视南方文
人,取消科举,取消画院,文人士大夫取士无门,
满腔的郁愤只得寄予书画来宣泄。苏轼“论画贵
形似,见于儿童邻”,赵孟頫“画贵古意”和“书
画同源”的口号为文人画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理
论基础。梅花品行高洁,深受文人喜爱,元代的
王冕,出身贫寒,为人正直,一生坎坷,以梅抒
clothes的中文意思写清高淡泊的情怀。王冕深受赵孟頫等文人画家
的影响,在继承华光、扬无咎一路的墨梅的基础
上有所发展,形成“繁花密蕊”的墨梅风格,为
后世所重。王冕墨梅在笔墨、构图、诗书画印相
结合方面做出典范,成为墨梅经典,对明清墨梅
的创作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直到今日仍煜煜生
辉。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文化馆)
23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