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除了培养小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外,研究小学生语言学习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培养她们的语感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学习,探讨以及思考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小学生语言学习和语感培养的有关内容。
儿童语言的获得
后天环境决定论:
定义:语言能力是后天环境决定的结果,强调环境、强调存在物质的刺激,该理论把人机械化了。
强调语言是一种习惯,与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先天的或遗传的因素无关。人脑好像一块白板,知识是通过后天经验获得的。
譬如宝宝在呀呀学语时期,常常会自动地、无目的地发出各种声音,一旦有些声音近似成人的某种语音时,成人便会立即对这些声音做出反应,予以强化。如当宝宝发出了类似“ma”或“mama”声音时,成人立即有反应,如果当时妈妈在场,就会出现在宝宝面前,情绪兴奋地重复“ma ma”进行强化,使“妈妈”这个人与“ma ma”声音之间建立了联系。
比较不赞成,它完全将人的意志和理性抹灭,将人的思维与动物等同。
先天决定论:
定义:它强调人的先天语言能力,强调遗传因素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内部较有影响的两大理论是先天语言能力说和自然成熟说。
乔姆斯基认为人脑中有一种无形的语言获得装置(LAD),语言能力主要是天生的,可能包含天赋成分。儿童能够获得关于语言的一系列规则。
在LAD的临界期前没能发挥语言作用便很难再发展语言。
举例:《知更鸟不歌唱》(美国)Mockingbird Don’t Sing
卡蒂4岁到12岁 过了最佳的语言学习时期
先天能力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论:
定义:后天环境论强调后天因素的决定性作用,而先天决定论突出的是先天因素的作用。以
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学派,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之外又提出了由其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个语言赖以依托的第三者认知结构,提出了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
儿童具有掌握某种语法或规则的潜在能力,需要开发,也需要孩子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包含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由低级到高级,比较全面。
语言能力:(乔姆斯基)
定义:人的大脑中形成的一种能够按照本族语的语言规则把声音和意思联系起来的能力,即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了解。
举例说来,在语文学习上,文言文便是注重背诵,语体文便是注重理解。高考语文试卷除作文之外,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在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运用:(海姆斯——语言交际理论)
定义: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于语言的具体运用。
举例说来,小学生经常做的扩句,看图些话等都是在培养她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叶圣陶:
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
叶老的这段话提出了语文课程语言学习的内涵,既包括“语言能力”,要认识语言现象,又包含“语言运用”,即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当代教学的弊病就是注重语言能力,而忽视语言运用。学生的语言层次停留在“消极语言”——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要注重培养她们的“积极语言”——又能理解又会运用。
无师自通的语言天才毕竟罕有。
学得:学生在学校里通过教师的指导有意识地学习语言,侧重于语法、语音、句型等语言知识学习,并且进行听听、说说、写写等语言的训练。较书面化
习得: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能力。较带有个人情感,多数是“对话语言”
一般通过实践,通过自然的人际交往情境,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不讲究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规律,没有人进行刻意指导。
同时,语言可分为:
口头语言——对话语,独白语
书面语言——看的语言和写的语言
在进入小学进行正规学习后,一二年级学生基本以对话语为主,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三年级开始,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白语”和“书面语言”的学习,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将已掌握的词汇充分运用到会话和写作中去,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独立写作的能力。
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
学习三环节: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表达
语言的理解(获取):通过听和读,从口头和书面两条不同的渠道获得新的语言材料
mockingbird是知更鸟吗语言的积累(储存):通过朗读、背诵、摘记等各种方法,存储进自己的记忆系统
语言的表达(输出):从自己的语言仓库里提取适当的语言通过加工组合后输出,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加以表达
为什么特别强调“运用表达”
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是语言的运用表达。
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是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理解而不会运用,不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了并且会运用了,才是真正的理解。
综上,在理解—积累—运用的三个环节中,尤其强调“运用表达”。
误区!——理解不等于运用(自己深有体会,看书,看报纸,知道他讲什么,自己却写不出来)
如何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1,重视语言的积累(多看书,看报,看电视……)
2,有机会与别人进行言语交际(在有意识地与别人的交流中,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同时也能促进自身的言语发展)
走出教室这个局限!
语感
定义: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敏锐感受力,是读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去的结果。
语感的特征:
语感的对象不是语言而是言语,即语感是一种在时间之外通过人称代词提出了说话者,从而使交流得以实现的行为活动;
语感的主体是个人;
语感的方式是直觉,是霎那间不假思索的反应;
语感的表现是能力,分别从广度,深度,美度和敏度这四个方面对小学生的语感品味素质进行评价。
语感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组合,见习期间在听课过程中,老师十分注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想像,联想,情感和思维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下面看几段短文,感受一下不同的方式所表达的情感。
想像:
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小蜜蜂出来采蜜了。
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沙沙”地下。
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沙沙”地下。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小蜜蜂出来采蜜了。
小草绿了,柳树也长出了嫩芽。
……
联想:
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情感:
我是一轮红日看抚的脆枝,是乳母大地滋养的生灵。
绿茵丛里没有我孤寂的身影,那儿只有我高傲回扬的叹息。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转,歌唱;我婆婆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却也会孤芳自赏。
我沐浴在晨曦中,突然敞开心扉,等待那追情的少年来采取,把我戴在心仪之人的胸堂。
装点的圣歌,心中的曲谱,我是大自然呼吸供给的力量。
思维:
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相反还将收获友谊与合作
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自己矫正狭隘自私和妒忌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
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大家风范,是一种人格修养,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激励,一
种藉以迈向成功的阶梯呢?
语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学生经历一定的生活体验,积累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培养了适当的思想感情后的情感的迸发。
语感是一种经验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很重要。为此,我们可以让儿童积累经验,并在阅读时多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语言学习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在确切把握词义的基础上揣摩比较:咬文嚼字、反复吟诵,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
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在朗读时激起鲜明的内心视像和情感体验:朗读时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法。
在培养语感时,要注意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 引导学生多读,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生活的体验,唤起学生生活积累与现时感悟的冲突,激活思维,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
以及理解内容和欣赏内容相结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