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协议三要素中同步是
篇一:Internet协议分析作业答案
第三章
3.1计算机采用层次结构有何好处?
(1)抽象化,每一层的内部结构对上下层均是不可见的,便于系统化何标准化。
(2)层次接口清晰,减少层次间传递的信息量,便于层次模块的划分和开发。
(3)与现实无关,允许用等效的功能模块灵活地替代某层模块,而不影响相邻层次的模块。
(4)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低层的实现细节,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某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会对其他层次产生影响。
3.3什么是协议?协议的3要素是什么?
(1)系统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实体,两个实体间要是能通信,就必须能够相互理解,共同遵守都能接受的规则。把这些规则的集合称为协议。
(2)协议三要素:
语义:控制信息的内容,需要做出的动作及响应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格式、数据编码等
同步:事件先后顺序和速度匹配
3.6什么是服务?简述服务与协议的区别与联系?
服务是N实体向N+1实体提供的N层服务,包含:N实体自身提供的某些功能;由(N+1)层及其以下各层及本地系统环境提供的服务;与另一开发系统中的对等实体的通信而提供的服务。
服务是统一开发系统中相邻之间的操作,而协议是不同开发系统的对等实体间虚拟通信所必须遵守的规定。
第四章
4.1 OSI开放互联模型分为几层?每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OSI有七层:
应用层:数据用户接口,提供用户程序“接口”。
表示层:数据数据的表现形式,特定功能的实现,如数据加密。
会话层:数据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关系,如WINDOWS
传输层: 段实现网络不同主机上用户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可靠与不可靠的传输,传输层的错误检测,流量控制等。
网络层:包提供逻辑地址(IP)、选路,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
数据链路层:帧将上层数据封装成帧,用MAC地址访问媒介,错误检测与修正。物理层:比特流设备之间比特流的传输,物理接口,电气特性等。
4.5 比较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式优缺点。
OSI参考模型的会话层在大多数应用中很少用到,表示层几乎是空的。在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之间有很多的子层插入,每个子层有不同的功能。OSI模型将“服务”与”协议”的定义结合起来,使得参考模型变得格外复杂,将它的实现起是困难的。同时,寻址、流控与差错控制在每一层里都重复出现,必然降低系统效率。虚拟终端协议最初安排在表示层,现在安排在应用层。关于数据安全性,加密与网络管理等方
面的问题也在参考模型的设计初期被忽略了。参考模型的设计更多是被通信思想所支配,很多选择不适合于计算机与软件的工作方式。很多“原语“在软件的很多高级语言中实现起来很容易,但严格按照层次模型编程的软件效率很低。
对于TCP/IP模型(1)它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不清楚。一个好的软件工程应该将功能与实现方法区分开来,TCP/IP恰恰没有很好的做到这点,这就使得TCP/IP参考模型对于使用新技术的指导意义不够。
(2)TCP/IP的主机-网络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它定义了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必要和合理的,一个好的参考模型应该将它们区分开
来,而TCP/IP参考模型却没有做到这点。
4.7 什么是公用数据网网络协议X.25?
X.25是为了适应国家性和国际性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的发展需要,由原国籍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在1976年开发并提出的,在1980年、1984年和1988年又经过了补充和修正,为公用分则交换数据网的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终端连接方法、链路控制规程、数据传输及属于租用电话、线路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等各项服务方面的标准。
第五章
5.1 物理层有什么特点?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答:(1)物理层的主要特点:由于在OSI 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 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物理层要尽可能屏蔽掉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不同,使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的存在,而专注于完成本层的协议与
服务;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5.5 物理层的借口有哪些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些什么内容?
答:(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2)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4)规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5.7 叙述计算机通过公用电话网的通信过程。
答:第一步,将计算机和Modem分别加电,计算机将数据终端就绪(DTR)信号线(引脚
20)置为ON状态,而Modem则将数据设备就绪(DSR)信号线(引脚6)置为ON状态,此时Modem处于命令方式(空闲状态)。
osi模型有哪些第二步,计算机A通过发送数据(TxD)信号线(引脚2)发出拨号命令给Modem A,通知Modem A摘机并拨号。
第三步,Modem B检测到振铃信号后,通过振铃指示(RI)信号线(引脚22)通知计算机B对呼叫进行应答。而计算机B通过数据终端就绪(DTR)信号线(引脚20)允许Modem B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