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库基础知识
1、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及其活动的并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信息是以数据的形式表示的,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分为临时性数据和永久性数据。
2、数据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从大量、原始的数据中抽取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
3、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将相关的数据组织在一起存放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上(有序的仓库),并能为多个用户共享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
4、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英文(DBMS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以下的数据语言:数据定义语言(DDL),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数据操纵语言(DML),负责数据的操纵,如查询、删除、增加、修改等;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
5、数据库系统(DBS)包括5部分: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DBA ,database administrator)和用户(专业用户和最终用户)。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6、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冗余大、数据的不一致性、数据关联差)、数据库管理、分布式数据库管理、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根本目标是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
7、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于扩充,独立性强(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三级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和外模式)和二级映射(外模式/概念模式的映射、概念模式/内模式的映射)构成了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的抽象结构体系。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给出了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是全体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主要描述数据的概念纪录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包括数据间的语义约束;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由概念模式推导而出的,在一般DBMS中提供相关的外模式描述语言(DDL)
8、数据库设计一般以过程迭代和逐步求精为基本思想,是应用面向数据的方法和面向过程的方法进行的,在已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设计步骤如下: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任务是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实体和联系都可以表示成关系)—物
理设计(前四个为数据库生命周期的设计阶段)—编码—测试—运行—进一步修改(后四个为数据库生命周期的实现阶段)。
需求分析这一阶段常用结构化分析方法(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常用到的两种工具为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基本任务是问题识别(包括功能、性能、环境、用户界面的需求,确定软件系统功能)、分析与综合(导出软件的逻辑模型)、编写文档(需求规格说明书、初步用户手册、确认测试计划、修改完善软件开发计划)。
9、数据模型:数据相互依存的描述,组织结构满足某一数据特性。任何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的核心。分类:E-R模型(表示用矩形图表示实体集、用椭圆形表示属性、用菱形表示联系)、层次数据模型(所属关系),网状数据模型(交叉渗透),关系数据模型(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体与实体间联系,并列关系)。在关系模型中:关系、元组、属性(在同一个关系中,元组和属性不允许相同),域:属性的取值范围,主关键字(主键):能唯一标识关系中每一个元组(无重复)的属性或属性集,在任何关系中至少有一个,可以定义三种组关键字:单子段、多字段及自动编号,如学号;外部关键字(外键):用于连接另一个关系,并且在另一个关系中为主键;候选关键字也能起到唯一标
识一个元组的作用,在满足实体约束的条件下,一个关系中应该至少有一个或多个候选关键字。传统的集合运算包括并、差(从R中去掉S中也有的元组,由只属于R的元组组成)、交;专门的关系运算包括选择(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的操作,从行的角度)、投影(指定若干属性组成新的关系,从列的角度){二者操作对象只是一个表},联接(将两个关系模式拼接成一个更宽的关系模式,生成的新关系中包含满足联接条件的元组)、自然联接(去掉重复属性的等值连接,按照字段值对应相等为条件进行的联接为等值联接,最常用的连接运算);两个关系的笛卡尔乘积是指一个扩展表。在日常生活中:二维表、行、列。在关系数据库中(Access):数据表、纪录(数据,用于表示实体,数据表视图,每一个数据不可再分)、字段(重要,决定纪录,只能表示实体的某个属性,设计视图,原始数据和基本数据元素,如出生日期和年龄字段就不能同时出现),一个关系的逻辑结构就是一个二维表。
10、属性指实体具有的某种特性。如学生实体,可用学号、姓名等来刻画。表之间的相关性(关联),通过同名同属性的字段建立的。
11、联系:一种是实体内部之间的联系,即字段间的联系;一种是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即记录间的联系。经过抽象画后,可归结为三类:一对一联系(可以合并),如学校和校长之
间的关系;一对多联系(常用,且纪录不重复的为父表):关联字段,确定地位,索引(目的是加快对表中纪录的查或排序,太多索引会影响数据的更新操作,一般为不超过3个最多为5个),建立关系,如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多对多联系:如学生与所选课程之间的关系。
二、Access 2003数据库对象
1、所有的对象都存放在同一个数据库文件(扩展名为.mdb)中。
2、表是数据库的核心与基础数据源。
3、查询也是一种表,以表为数据来源的再生表,动态集合。
4、窗体(图形界面)、报表(通过打印机数据输出的一种形式)、数据访问页。
5、宏:一个或多个操作命令的集合,其功能是使操作自动化;模块:是用将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声明和过程作为一个单元进行保存的集合,是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的工作环境。
三、数据表
1、数据类型:文本(字段大小默认是50个字符,最长为255个字符,一个汉字字符占2个字节,一个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备注(最长为65535个字符)、数字、日期/时间、货币(长度为8B)、自动编号(长度为4B)、是/否(长度为1B)、OLE对象(链接或嵌入如word文档、excel电子表格、图像、声音和其他二进制数据,最大可为1GB)、超链接、查阅向导。
2、创建数据表的类型:使用表向导创建(基于已有表来创建新表,很大局限性),使用表设计器创建,通过输入数据直接创建表,导入表和链接表。
3、字段的命名长度最多只能为64个字符,可以包括字母、数字、汉字、空格、其他字符,不能包括句号(.)、感叹号(!)、方括号([])、重音符号(′)。字段的属性:字段大小,只适用于数据类型为文本和数据的字段;格式属性:决定数据的打印和屏幕显示方式,不影响数据的保存方式;输入掩码(为了使输入的格式标准保持一致或希望检查输入时的错误):最多包含用三个分号分隔的节,第一节定义数据的格式,第二节0表示保存所有的显示字符,1或未输入任何数据表示只有输入的字符才保存,第三节指定为空格所显示的字符。只为文本和日
期/时间提供,若有格式属性将在数据显示时优先于输入掩码的设置;常用输入掩码的含义:0表示只输入0—9的数字;9表示可输入数字或空格;#表示输入数字或空格,非必选项;L表示只输入字母A—Z;?表示可以输入字母A—Z为可选项;A表示只能输入字母或数字;﹠(and的读法和意思)表示只能输入任一字符或空格;C表示可以输入任一字符或空格为可选项;>把所有字符转换为大写;<把所有字符转换为小写。标题属性,默认情况下就是字段名;默认值(OLE对象类型就不能设置);有效性规则(只允许定义一个条件表达式)和有效性文本;必填字段属性(是/否);索引(无、有重复、无重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