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短语及其词序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刘世英
【摘 要】As to the studies on coordinate phrase and its word order,there exist four problems,i. e. the concept“coordinate phrase”,its definition,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oordinate phrase and coordinate compound and its word order. To resolve the disputes,with its main hypotheses and some major topics,prototypical view of category,linguistic iconicity,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lex-icalization and phrasal freezing,cognitive linguistic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into coordinate phrase and its word order. Prototype theory indicates that coordinate phrase has proto-typicality,which offer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with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particu-lar. Iconicity widely exists in coordinate phrase,especially sequential iconicity or the principle of temporal sequence( PTS)in Chinese. Lexical blending is hierarchical. As a result,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lexicalization and frozenness between coordinate phrases are related to the hierarchy of conceptual blending.%有关并列短语及其词序的研究目
前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并列短语”的概念之争、并列短语的界定、并列短语与并列复合词的异同、并列短语的词序。为解决这些问题与分歧,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假设、范畴的原型观、语言的象似观、概念整合理论以及词汇化和短语固化等理论和观点构成研究并列短语及其词序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以上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根据范畴的原型观,并列短语具有典型性,为并列短语及其词序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象似性在并列短语中大量存在,尤其是顺序象似或时间顺序原则,在汉语中尤为明显;词语整合具有层级性,并列短语在词汇化和固化程度上的不同,与概念的整合层级性相关。
【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5
【总页数】5页(P106-110)
【关键词】resolve的名词形式并列短语;词序;象似性;范畴的原型观;概念整合理论
【作 者】刘世英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65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H041
一、引言
“并列结构”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赵元任的《国语入门》[1]。此后,丁声树等编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2]就该概念进行了具体分析。之后,研究者们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并列短语的标记、语法功能、界定、分类以及划界和语义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目前有关并列短语及其词序的研究存在以下分歧与问题:“并列短语”的概念之争、并列短语的界定、并列短语与并列复合词的异同、并列短语的词序等。
首先,汉语中,“并列短语”这一概念有诸多定义,且通常与“联合短语”相提并论,被视为等同或稍有区别。对并列短语的界定,目前主要依据与其他概念比较时围绕其特征分析进行。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指出:联合结构由两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组成[3]。丁声树等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认为并列结构的成分是平等的,并指出成分与成分之间讲究字数匀整[2]。邢福义在其编著的《现代汉语》中提出,联合短语组成部分之间有联合关系,进而把联合关系细分为并列、选择、递进等类别[4]。
学界通常对“并列”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并列适用于词、语、句等不同的结构层次。广义的并列指的是具有联合关系的并列词、短语或者并列句,如朱德熙所说“两个或更多的并列结构成分组成联合结构”[3]156。狭义的并列是将并列与选择、承接、递进等关系相对,如范晓的分类论述[5]。黄伯荣等也持相似的观点,认为联合短语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其间是联合关系,可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6]。
除对“并列”这一概念理解以及并列短语的界定有分歧外,并列短语和并列式复合词的区别,也是在对并列短语划界时常被学者们论及的一个话题。在汉语中,除并列短语外,根据汉语的特点以及造词方法,存在不少并列复合词。并列短语和并列式复合词的划界标准和方法主要有意义鉴定法、功能鉴定法以及隔开法(也称“扩展法”)等3类。朱德熙等学者则提出了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鉴别方法,以弥补3类方法的缺陷[3]。
最后,有关并列短语的词序问题,学界也有不同观点。并列短语中由两个词语并列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双项式并列短语(“并列二项式”),可简略为“A+B”形式。在各种语言中,这类短语普遍存在。长期以来,语言任意性支配说在语言研究中占据主要地位。由于并列短语中并列项之间的地位平等,“A+B”可变为“B+A”,词序大多变换灵活、自由。结构主义语言观认为:短
语,尤其是并列短语内部的词序是多变的,因而缺乏研究价值。然而,就汉语并列短语的词序而言,一些有趣却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研究。比如,为什么人们倾向使用“知识和技能”而较少使用“技能和知识”?目前,定量研究并列短语的词序是一些研究者感兴趣的话题,但进行该研究的前提是必须了解并列短语的典型性,厘清并列短语与并列复合词之间的异同,以确定研究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词序原则。
针对并列短语及其词序研究中的问题,笔者认为,认知语言学理论能对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解释。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假设以及该理论框架中的几个重要话题,即范畴的原型观、语言的象似观、概念整合理论以及与概念整合理论相联系的词汇化和短语固化,为全面考察并列短语及其词序原则提供了可能,是研究并列短语及其词序的理论基础。
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与假设
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认知语言学作为解释语言的一种路向,涉及众多话题,活跃于当今语言学界。王寅通过对该理论的哲学基础、生理学基础以及语言学基础等方面的研究,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
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7]11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3大假设:语言不是一个自主的认知机能、语法就是概念化、语言知识来自语言使用[8]。
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和人类的认知密不可分。语言的形成跟认知能力和经验世界(认知对象)相关,语言系统是认知能力和经验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并列短语及其词序研究的认知语言学基础
(一)范畴的原型观
以维特根斯坦、Austin、Langacker、Lakoff等人为代表的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rory)认为范畴内有最佳成员或典型代表,即“原型”,是范畴核心图式化的心理表征。在范畴化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认知显著的原型,换句话说,原型是一种认知参照点。范畴内的原型典型性高。
就并列短语的典型性而言,邓云华指出:名名并列短语在各语言中占有最大的比例,具有较高
的典型性。世界上有少数语言甚至只有名名并列,如土族语和普米语;有的语言中并列结构大多是名词,如日语和高山族语。各词类组成的并列短语典型性等级为:名词并列短语>动词并列短语/形容词并列短语。此外,名名并列短语有多种联结方式。排除结构项为称谓词或姓名的短语、方位名词短语、时间名词短语、“的”短语及固定短语,名词并列短语的联结方式共有4种[9]:
(1)N1+N2:两个光杆名词的联合、并列。如经济和文化、政治和经济;
(2)NP1+NP2:两个名词短语构成。如漂亮的姑娘、年轻的小伙儿;
(3)N+NP:一个光杆名词和一个名词短语构成。如这是对一个人的人品和办事能力的最佳赞赏;
(4)NP+N:一个名词短语和一个光杆名词构成(例略)。
并列短语有原型和非原型之分,从最不典型到最典型,是一个连续统,这一结论可以从原型理论的主要观点中得出。
范畴的原型观不但可以用来解决语言系统内范畴的划分难题,同时,也可以推断并论证并列短语并列项的语义亲疏关系。储泽祥采纳认知语言学中关于语义范畴的“家族相似性”的有关观点,论述了并列短语并列项的语义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验证了语义亲近性是并列短语并列的基础。同时排列出语义亲近性的亲疏等级序列:两个近义词构成的并列短语>两个类义词1构成的并列短语>两个反义词构成的并列短语>两个上下义词构成的并列短语>两个类义词2构成的并列短语>两个对义词构成的并列短语>临时亲近的两个词构成的并列短语[1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