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遥感物理基础
Chapter 1 Physical basis of remote sensing
电磁波:在真空或物质中通过传播电磁场的振动而传输电磁能量的波。
(在真空或介质中传播的交变电磁场)
电磁波是通过电场和磁场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传播的,是物质运动能量的一种特殊传递形式。
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和晶体光谱
波粒二象性:
1 波动性:表现出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一般成像只记录了电磁波的振幅,只有全息成像时才同时记录振幅和相位,在遥感成像时,只有雷达成像是如此。
干涉的影响:
利—利用能量增大的趋势使图像清晰,方向性强;
弊—造成同一物质所表现的性质不同
SAR成像时,斑点的产生就是由于电磁波的干涉引起的。
衍射的影响:
(1)使电磁辐射通量的数量、质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结果测量不准确,对目标物的解译也带来困难。
(2)缩小阴影区域。
(3)影响遥感仪器的分辨能力。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在微波技术中称为“极化”。
多普勒效应:电磁辐射因辐射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传播介质的移动,而使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2 粒子性的基本特点是能量分布的量子化
光电效应应用:扫描成像、电视摄像等,把光像变成电子像,把对人眼无作用的电磁辐射变成人们可以看见的影像。
3、波粒二象性的关系
电磁波的波动性与粒子性是对立统一的,E(能量)、P(动量)是粒子的属性,υ(频率),λ(波长)是波动的属性,二者通过h联系起来。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光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
从数量上看:少量光子的运动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运动表现出波动性。
从频率上看:频率高的光子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波动性强。
当光和其它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表现为粒子性,当在传播时表现为波动性。
为什么说遥感的物理基础是电磁波理论?
不同地物电磁波特性不同(表现为不同颜,不同温度)
传感器接收的是电磁波
数据传输是电磁波
数据处理的是地物电磁波信息
应用的是地物电磁波特性
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按照波长或频率的依大小顺序划分成波段,排列成谱。
紫外线 Ultraviolet 波长0.01~0.4μm。
此波段地物成像反差小,仅对萤石、石油等有较高的反射率,因此可以用于石油普查。由于散射的原因,在2000米高度以下成像为好。
可见光 Visible 波长0.4~0.7 μm
大气对之有影响(吸收,散射),大部分地物有良好的反射,它是主要的RS波段
红外线 Infrared 0.7μm ~1mm
由于胶片感光范围限制,除在近红外波段可用于摄影成像外,在其它波段不能用于摄影成像。但整个红外波段均可用于扫描成像。
微波 Microwave波长 1mm~1m,人工装置(雷达)产生。
它的波长长,受大气散射干扰小,全天候、全天时。
目前遥感使用的主要为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
绝对黑体:能全部吸收外来电磁波辐射而毫无反射和透射的理想物体。
近似黑体的:黑的烟煤;太阳;白天看远处的窗户;空腔模型。
基尔霍夫定律:好的吸收体也是好的辐射体的定律。
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一个天文距离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1.360×103 W/m2
地物波谱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波长)下辐射功率之比。
物体反射电磁波的形式:
镜面反射:如平静的水体。当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到达水体时,会发生镜面反射,使返回雷达的回波大大减弱,因此水体在雷达像片上一般呈现深调。
漫反射:各个方向探测到的辐射亮度相同。
方向反射:其反射界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之间,在某些方向上反射强烈。
反射产生的原因:与地表粗糙平滑程度有关。地物表面的光滑与粗糙是相对于入射电磁波的波长和入射角而言的。
地物表面是光滑的(镜面反射);中等粗糙(方向反射);粗糙(漫反射)
光谱反射率:地物在某波段的反射通量与该波段的入射通量之比。
通常反射率定义为物体理想的漫反射情况下的定义,是指在整个电磁波波长范围的平均反射率。
地物反射波谱特性:地物波(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非选择性反射体;选择性反射体
影响地物反射率变化的因素:
主要取决于入射通量及地物本身性质。
其它因素:太阳位置、遥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地物本身的差异、大气状况等。
第二章 遥感平台
Chapter 2 Remote sensing platforms
1 遥感平台的种类Types of remote sensing platforms
1)地面平台 Ground Platform(0-100m)
2)航空平台 Air Platforms(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原理100m-100km)
3)航天平台 Space platform(150km-36000km)
2 航天遥感平台及其轨道特征Space platform
2.1卫星运行特征:开普勒定律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2.2 卫星轨道参数 Satellite orbit parameters
六个基本轨道参数
2.3遥感卫星的轨道类型
1地球静止卫星轨道(geostationary satellite orbit)
2 太阳同步轨道(sun synchronous orbit)
3 陆地卫星系列P33-57
2.4遥感卫星的姿态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orbital parameters
姿态描述:
三轴倾斜:滚动:横向摇摆;俯仰:纵向摇摆;偏航:偏移运行轨道
第四章 遥感传感器
Chapter 4 Remote sensor
分类:
扫描成像传感器的分辨率:
常见卫星的传感器:
Landsat 1-5:MSS多光谱扫描仪
Landsat 4-5:TM Thematic Mapper专题制图仪
Landsat 7:ETM 增强型专题制图仪
第四章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基础知识
4.1图像的表现形式
光学图像,数字图像
1光学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采样(图像空间坐标数字化);量化(光学密度数字化)
2数字图像转换为光学图像:
(1通过显示终端设备显示出来,包括显示器、电子束或激光束成像记录仪等,通过数模转换格式实现。
(2通过照相或打印的方式输出,如屏幕照相设备和不浅的彩喷墨打印机。
4.4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1硬件系统: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电子计算机、其他设备。
2软件系统:ERDAS Imagine、ENVI、PCI、ECognition
第五章遥感图像几何校正
Chapter Ⅴ Remote sensing image Geometric Correction
5.1遥感传感器的构像方程
5.1.1 遥感图像的通用构像方程
5.1.2 中心投影构像方程
5.1.3 全景摄影机的构像方程
5.1.4 推扫式传感器的构像方程
5.1.5 光机扫描式传感器的构像方程
5.1.6 侧视雷达的构像方程
5.1.7 基于多项式的传感器模型
多项式模型回避成像的几何过程,直接对图像变形本身进行模拟。
一次多项式校正:线性变换_平移,缩放,旋转
二次多项式校正:非线性变形
三次多项式校正:高次非线性变形
5.1.8 基于有理函数的传感器模型
5.2几何畸变(Geometric distortion)
5.2.1传感器成像方式引起的图像变形
5.2.2外方位元素变化的影响
5.2.3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Terrain
5.2.4 地球曲率引起的图像形变形
5.2.5 大气折射(refraction)的影响
5.2.6 地球自转(earth rotation)的影响
几何变形产生的原因?
内部误差:传感器自身的性能、结构等引起,可预测,易校正
外部误差:传感器以外的因素,如地球曲率、地球自转、地形起伏、遥感平台姿态改变、大气等引起的变形等,难以预测,校正复杂。
5.3几何校正(Geometric correction)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