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函数y=kx(k≠0);  反比例函数y=k/x(k≠0);  一次函数y=kx+b(k≠0);  二次函数y=ax^2+bx+c(a≠0);  幂函数y=x^a;  指数函数y=a^x(a>0,a≠1);  对数函数y=log(a)x(a是底数,x是真数,且a>0,a≠1)    三角函数y=sinx,y=cosx,y=tanx。(X≠0)
   
表示  首先要理解,函数是发生在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然后,要理解发生在A、B之间的函数关系不止且不止一个。最后,要重点理解函数的三要素。  函数的对应法则通常用解析式表示,但大量的函数关系是无法用解析式表示的,可以用图像、表格及其他形式表示  。
函数的解析式法:  用含有数学关系的等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解析式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简明、准确、清楚地表示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缺点是求
对应值时往往要经过较复杂的运算,而且在实际问题中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能用表达式表示出来。
1、幂函数  一般地,y=xα(α为有理数)的函数,即以底数为自变量,幂为因变量,指数为常数的函数称为幂函数。例如函数y=x0、y=x1、y=x2、y=x-1(注:y=x-1=1/x、y=x0时x≠0)等都是幂函数。 
2、指数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一般地,y=ax函数(a为常数且以a>0,a≠1)叫做指数函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注意,在指数函数的定义表达式中,在ax前的系数必须是数1,自变量x必须在指数的位置上,且不能是x的其他表达式,否则,就不是指数函数。
3、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是以幂(真数)为自变量,指数为因变量,底数为常量的函数。函数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也就是说以幂(真数)为自变量,指数为因变量,底数为常量的函数,叫对数函数。 
4、三角函数  常见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在航海学、测绘学、工程学等其他学科中,还会用到如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正矢函数、余矢函数、半
正矢函数、半余矢函数等其他的三角函数。不同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几何直观或者计算得出,称为三角恒等式。     
5、反三角函数  一种基本初等函数。它是反正弦arcsin x,反余弦arccos x,反正切arctan x,反余切arccot x,反正割arcsec x,反余割arccsc x这些函数的统称,各自表示其正弦、余弦、正切、余切 ,正割,余割为x的角。
6、一次函数:y=kx+b (k为任意不为零常数,b为任意常数)正比例函数 y=kx(k为常数,且k≠0)反比例函数 y=k/x (k为常数,k≠0) 。二次函数:y=ax^2;+bx+c(a≠0,a、b、c为常数) 顶点式:y=a(x-h)^2+k或y=a(x+m)^2+k。交点式(与x轴):y=a(x-x1)(x-x2)。    函数的性质:  函数有界性:  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数集X包含于D。如果存在数K1,使得f(x)≤K1对任一x∈X都成立,则称函数f(x)在X上有上界,而K1称为函数f(x)在X上的一个上界。如果存在数K2,使得f(x)≥K2对任一x∈X都成立,则称函数f(x)在X上有下界,而K2称为函数f(x)在X上的一个下界。  如果存在正数M,使得|f(x)|≤M对任一x∈X都成立,则称函数f(x)在X上有界,如果这样的M不存在,就称函数f(x)在X上无界。  函数f(x)在X上有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在X上既有上界又有下界。  函数的单调性:  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区间I包
含于D。如果对于区间I上任意两点x1及x2,当x1<x2时,恒有f(x1)<f(x2),则称函数f(x)在区间I上是单调增加的;如果对于区间I上任意两点x1及x2,当x1<x2时,恒有f(x1)>f(x2),则称函数f(x)在区间I上是单调减少的。单调增加和单调减少的函数统称为单调函数。
勾股定理:在平面上的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边长的平方加起来等于斜边长的平方。  (如下图所示,即a² + b² = c²)
例子:  以上图的直角三角形为例,a的边长为3,b的边长为4,则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c的边长。  由勾股定理得,a + b = c → 3 +4 = c  即,9 + 16 = 25 = c²  c = √25 = 5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c的边长为5。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断三角形为钝角、锐角或直角的一个简单的方法,其中AB=c为最长边:  如果a² + b² = c² ,
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如果a² + b² > c² ,则△ABC是锐角三角形(若无先前条件AB=c为最长边,则该式的成立仅满足∠C是锐角)。  如果a² + b² < c² ,则△ABC是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三角函数定义        在直角三角形中,当平面上的三点A、B、C的连线,AB、AC、BC,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ACB为直角。对∠BAC而言,对边(opposite)a=BC、斜边(hypotenuse)c=AB、邻边(adjacent)b=AC,则存在以下关系:
基本函数
英文
缩写
表达式
语言描述
三角形
正弦函数
sine
sin
a/c
∠A的对边比斜边
余弦函数
cosine
cos
b/c
∠A的邻边比斜边
正切函数
tangent
tan
a/b
∠A的对边比邻边
余切函数
cotangent
cot
b/a
∠A的邻边比对边
指数函数定义正割函数
secant
sec
c/b
∠A的斜边比邻边
余割函数
cosecant
csc
c/a
∠A的斜边比对边
注: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曾被写作tg、ctg,现已不用这种写法。
基本三角函数关系的速记方法
六边形如右图,六边形的六个角分别代表六种三角函数,存在如下关系:
1)对角相乘乘积为1,即sinθ·cscθ=1; cosθ·secθ=1; tanθ·cotθ=1。
2)六边形任意相邻的三个顶点代表的三角函数,处于中间位置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两个函数值的乘积,如:sinθ=cosθ·tanθ;tanθ=sinθ·secθ...
3)阴影部分的三角形,处于上方两个顶点的平方之和等于下顶点的平方值,如:
变化规律
正弦值随角度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在随角度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
余弦值在随角度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在随角度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
正切值随角度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余切值在随角度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
正割值在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割值在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注:以上其他情况可类推,参考第五项:几何性质。
除了上述六个常见的函数,还有一些不常见的三角函数:
函数名
与常见函数转化关系
正矢函数
versin(2)
余矢函数
半正矢函数
半余矢函数
外正割函数
外余割函数
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
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设∠β的始边为x轴的正半轴,设点P(x,y)为∠β的终边上不与原点O重合的任意一点,设r=OP,令∠β=∠α,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