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的生活方式
极简主义生活风潮正劲:“如果可以,我想购买简单”
“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梭罗名著《瓦尔登湖》百年前的娓娓道来,却在当今时代的浮光掠影中显得越发深刻。
在消费时代背景下,极简主义(Minimalism)生活方式正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与精英阶层的自我选择。“如果可以,我想购买简单”——这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经济环保而又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是极简主义者推崇的生活信条。留学澳大利亚的“穷学生”刘亚娜,就在这种生活方式中逐渐发现了自由的天地。
她说,首先是物尽其用,用到不能用为止。“我现在家里的餐桌还是一张上世纪70年代的,沙发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三代人用过。”其次,不攀比,不跟风。比如购买衣服,看中的主要是
其设计、剪裁与性价比,应杜绝“衣橱里总是少一件衣服”这样的想法,不为打折而买东西。第三,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通知与打扰。“人类不应成为物质的奴隶。”刘亚娜说,“剁手族”、“低头族”、“电子娃娃”等都是值得反思的现象。“QQ、微博、等社交应用,每天分三个时段更新下,回复必要的信息后就不再看手机。”
对商品经济环境下物欲横流的反抗,是人们对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推崇的主要原因。相关资料显示,西方极简主义风靡于上世纪80年代。本世纪初,与“极简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断舍离“”文化在日本悄然盛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特别是一些精英阶层,开始接触并接受极简主义生活带来的改变。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在百度、豆瓣、天涯等网络社区里,国内崇尚简约生活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豆瓣社区“极简生活”与“不持有的生活之道”小组成员,均超过6000人。“简约生活的72条观念”、“关机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等均是十分热门的话题。
“知乎”网民“Kent Zeng”开设了名为“极简主义”的专题讨论区,超过1万人关注了该话题。300人自愿成为倡导并践行简约生活的小组成员。“如果你觉得自己是打折购物狂、山寨爱好者,或者有杂物收集癖,那么尝试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或许是一剂良药。”“Kent Zeng”说。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中心教授朱大可介绍,极简主义与西方清教教义有着一定渊源,并逐渐衍生出一种新的文艺流派、设计理念和生活方式。而这种衍生,又与中国传统哲学相呼应。如道家的“大道至简”,墨家的“节用节葬”,儒家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还有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极简主义在古典精粹和时代精神之间到了一个契合点。“极简主义将生活理解为一种干练和深邃的‘少’,自然会引发许多人的接受。”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研究员李李说。
极简生活能让人更有幸福感?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大多数人都习惯了过度消费和拥有之后,看似倒退式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能让人过得比目前更好,更有幸福感和满足感吗?
专家分析,在物质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成为精神世界的一片绿洲,吸引着渴望返璞归真的人们。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频率、满负荷,对资源的过度汲取,精神生活被大量抽空,让很多人感到混乱而窒息。”朱大可说,极简主义生活与其说是一种风尚潮流,不如说是人们在“互补
意识”支配下产生的摆脱繁琐复杂、追求简单和自然的心理。“以简洁和纯净来调节、转换精神空间,以期获得一种解脱。”
“Kent Zeng”说:“其实,生活过得好不好和你拥有多少物品毫不相关。减少物品和生活中无益的事情只是手段,从而腾出时间精力留给更有益的事情,才是极简主义的核心。”
其次,极简不代表苦行。绝大部分极简主义者提倡花钱“购买体验”,各种旅行与有益的社交活动都是值得鼓励的。极简主义者似乎更善于自我反省,并致力于将精力、财力和时间等资源,集中于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上。
“我不会用任何东西去交换我曾经在曼谷街头游荡的那些时光的哪怕一秒。”环保设计网站“treehugger”发起人格林汉姆·希尔(Graham Hill)作为资深极简主义者,在他的一篇博客中说,“我花了15年,来减少那些我曾收集的不重要的东西,然后过着更广大、更美好、更富足的生活。”
在极简主义者的社交圈子里,大家会分享许多“人生整理法则”,比如垃圾分类、旧物处理;或者寻一种不依赖物质的幸福,分享一次旅途中的感动。
“生活中最好的事物并不是具体的事物,那些情感关系、经验以及有意义的工作才是快乐人生最重要的。”希尔在博客中写到,“现在,我睡得更好了。我的空间很小,我的生活却很大。我拥有的更少,得到的却更多。”
“极简”不是另一个“牢房”
极简主义是要人们回到无衣无食、无车无房的原始状态吗?当一种追求陷入极致,或许就偏离了其本意。“极简”本身只是一种最终的目标或趋向,而不是一把固定的标尺。
朱大可说,“极简”应该符合“自然”和“协调”的标准。极简生活应当实现的,是一种自控的快乐,而不是刻意的束缚,否则,就是让精神走入了另一个“牢房”。
“每个人对于极简主义生活的标准无法统一,正如我们对人生最珍贵的事物可以有很多选择——家庭、朋友、信仰、审美等等。”极简主义倡导者薛子云说,“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是对人生本质的追求与回归,是一种阅尽铅华之后的平淡和自由。”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交织着多种复杂性的社会,各种现实生活的矛盾、人类心灵的隐痛、阶层结构的分化等让许多人纠结、焦虑、困惑、痛苦甚至恐惧。”李李说,极简主义风潮背后,其
实是人们渴望用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来满足心理的需求。
其次,极简主义的动机是打断不必要的关联,拒绝无意义的纠缠。“轻装上阵,更轻松地生活。”李李进一步分析,它不是躲避和消极,而是一种自主、自觉和自由。在世界许多地方的文艺作品、景观、建筑和服饰等艺术审美载体中,都可以充分体味到极简主义的智慧和内涵。
极简的生活方式,其实是一种舍的智慧。面对越来越丰富的生活,物质本身成为一种牵绊。选择保留必须品,为生活腾出更多的空间的同时,也为生活带来许多新的灵感。
大道至简。把简单的生活复杂化是人们最大的愚蠢,而把复杂的生活简单化则是人生最大的智慧,然而,当社会赋予我们一项又一项沉重的责任时,当亲人和朋友向我们提出一次又一次严厉的要求时,当我们面临着一次又一次艰难的考验时,我们又怎么能够把这复杂的一切化为最简单,真正去享受那简朴而平和的人生呢?
有句俗语:“心静自然凉”,如果人的心态、心境能够悠然、恬静、积极健康、顺其自然,那么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也会有清凉的感觉。或许有人会说古人生活在田园之间,在那种典
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农业文明下,人不需要面对那么多的诱惑,自然能够做到心态平和,这句话或许有一定的道理,诚然,在物欲横流、诱惑重重的今天能够做到平和并非易事。在数字化的时代,我们不断地接受各种各样的刺激,不断地吸收五花八门的信息,不断地追求和积累所谓的人生价值„„
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久而久之,连我们自己都会被搅得晕头转向,不知道这些到底是什么,自己所要的又是什么。我们积累了太多关于名誉、地位、财富、学历的欲念,同时也积累了很多兴奋、自豪、快乐、幸福以及烦恼郁闷、懊悔自卑、挫折、沮丧、愤怒、仇恨、压力等种种复杂的情绪。我们会时常为之所动,甚至神魂颠倒,被外界的刺激搅得心神不宁甚至坐卧不安。
平和并不是掩饰自身某种退缩、自欺欺人的外衣,这些年来,“平常心”似乎成了一个时髦的词,在各种媒体中使用率非常高。但是我则认为平和是一种经过挫折失败,不断奋斗努力才能历练出来的人生境味,它并不是几句“平常心”、“与世无争”、“顺其自然”等等好像禅味十足的言词所能概括的。事实上,就像小孩子不跌倒就不会走路一样,不经过一番血与火的生命洗礼,哪能如此轻易地练就一颗平和的心呢?
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对自己不要过于苛求。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仅易于实现,而且心情也容易舒畅;对他人的期望不可过高。很多人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若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会大失所望。 要重新稳定我们生活的定力,回归平和的心态,就得常常给自己的心里洗一洗澡,经常将这些积累的东西分类鉴别:早该抛弃的是否依旧还在占据你的心灵空间?早该珍视的是否还在被你漠视;吐故纳新之后,就如同你在擦拭掉门窗上的尘埃与地面上的污垢,把一切整理就绪之后,整个人的心理阴霾便得到荡涤,获得一种快意无比的心理释放。
博友大雪无痕给出的结论是:生活简单明了,享受人生,守住30%便好。不信请看:
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是没用的; 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是多余的; 一幢豪华别墅,70%的面积是空闲的; 一大堆社会活动,70%是无聊空虚的; 一屋子衣物用品,70%是闲置没用的; 一辈子挣钱再多,70%是留给别人花的。 ......
less is more大道至简极简生活是由成熟心态衍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极简能让生活变得明确、质感,让自己变回简单、自然。你喜欢极简生活吗?澄净天空给出的方案你不妨一试
最典型的极简主义者大概是梭罗。亨利. 戴维.梭罗,,19世纪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主流社会思潮的弃儿。1845年春天,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的自由撰稿人、28岁的梭罗带着一柄斧头,来到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畔,建起一座木屋。没有物质的叨扰,没有俗世的牵绊,一个人,一间木屋,除了一颗沉静的心灵,他什么也没带。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多,满目的山光、澄澈的湖面、此起彼伏的蛙鸣与鸟叫,生活简单到了也美到了极致。梭罗在他写的《瓦尔登湖》中,记录了自己的简朴生活,证明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他的简朴生活方式,他所描绘的和谐世界瓦尔登湖,令倍受现代社会环境危机和精神危机困扰的人们向往。150年来,梭罗的思想激励了那些寻求返璞归真的人。2006年,梭罗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
其实,极简主义也不是自梭罗始。中国的陶渊明们,应算是最早的极简主义者。他们立足于简单生活,追求的却是个体人格的盛放,这一点才是极简主义的精华所在。
东晋时的陶渊明,厌倦官场阿谀争斗,不为五斗米官俸折腰,辞官在家乡过着隐居生活,重获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饮酒,写诗。他归田后的二十多年,是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归田园居五首》、《桃花源记》、《饮酒二十首》、《挽歌诗三
首》等等。其中,《桃花源记》更体现了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高度。诗文中通过虚构的手法,把桃花源描绘成一个鲜花盛开,绿树成行,男女老幼,辛勤耕织,祥和无忧的社会。陶渊明以此寄托他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当时混乱时世、黑暗政治现实的不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