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工程考试重点
1.GIS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GIS规范化与标准化是体现GIS软件开发、系统建立与运行质量的重要要素。
1)GIS软件规范化的内容:
a.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标准,它完全来自计算机界的规范,包括网络协议、软件设计、系统验收、软件评测及软件接口等方面的规范;
b.数据库技术和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规范,其中包括各种操作规程的制定、文本编写、数据库安全等方面的规范标准;
c.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有关的规范化工作,包括对数据重复使用、数据交换、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界面、技术规范,例如数据模型规范、数据质量评定规范、元数据规范等;
d.地图制图标准,GIS目前仍采用着许多来自计算机辅助制图的理论和方法,如点变换理论(GIS中矢量数据结构采用点、线、面的概念来理解空间地物)。
2)GIS软件规范化的意义:
a避免简单重复的系统开发工作,直接在GIS所规范的体系结构基础上致力于高层次、专业化的应用开发,节省费用、提高效率和强化扩展。
b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理信息共享,为跨平台下的数据交换和互操作服务提供了便利。
IOS/TC211: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地理信息/地球信息委员会
CSBTS/TC230:中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GIS数据标准化:(地理信息标准与数据标准)
A地理信息标准:a.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统一的地图投影系统、统一的地理格网系统、统一的高程控制系统、统一的区域多边形或空间统计单元系统组成);b.空间信息分类和编码系统;c.数据模型标准(概念、逻辑、物理模型)
B数据标准:a.数据交换(直接交换和间接交换);b.空间元数据标准;c.数据质量(源、处理、使用误差);
d.GIS数据产品标准(标准的数据格式、概念模式、外包装)
2.GIS设计
目标:a.避免软件危机; b.保证GIS开发质量; c.提高开发效率; d.降低开发成本;e.延长系统生命周期
1)软件设计
阶段名称任务安排标准文档
需求分析用户需求调查、确定系统建设目标和用户对系统的功能性
能要求,分析系统建设的可行性
需求分析报告
项目管理方案设计对系统建设过程进行总体规划,包括对工作区域和可用资
源的规定、开发成本估算、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选择、工
作任务和进度安排等内容项目管理计划方案书
系统总体设计将系统的需求转换为数据结构和软件体系结构,即数据设
计和体系结构设计
总体设计报告
系统详细设计系统总体设计阶段确定下来的软件模块结构和接口描述
具体地实现,得出实现系统目标技术的精确描述
详细设计报告
系统实施、运行和维护根据详细设计报告的描述对系统的模块、函数和界面进行
实现,并试运行和进行系统调试,以及对系统进行日常的
维护
软件代码和
系统维护报告
2)数据库设计(核心:数据模型设计)
概念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
3)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将系统开发看作工程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作ios软件开发培训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六个主要阶段:
a.系统开发准备阶段:有关人员进行初步调查,组成专门的新系统开发领导小组,制定新系统开发的进度和计划,负责新系统开发中的一切工作。若采取外包方式,还要包括招投标过程;
b.调查研究及可行性研究阶段:系统分析员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行系统界限、组织分工、业务流程、资源及薄弱环节等,绘制现行系统的相关图表。包括经济、技术可行性研究。
c.系统分析阶段:即逻辑设计阶段。对现行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使用一系列的图表
工具进行系统的目标分析,划分子系统以及功能模块,构造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确定其逻辑功能需求,交付新系统的逻辑功能说明书。
d.系统设计阶段:即物理设计阶段。包括总体设计(解决软件系统的模块划分、模块层次结构及数据库设计)和详细设计(解决每个模块的控制流程、内部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设计)。关键是模块化。
e.系统实施阶段:首先,要进行计算机系统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然后,程序员根据程序模块进行程序的设计、代码编写和调试工作。此外,系统分析人员还要对用户及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编制操作、使用手册和有关文档,帮助用户熟悉、使用新系统。
f.维护和评价阶段:维护,使GIS系统能适应系统内外部环境、各种人为因素和机器因素的影响。评价,可将建成的新系统与预期的目标做一比较,体现用户的满意程度。
4)原型法的工作方法:开发人员在初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构造一个应用系统模型,即原型。用户和开发人员在此基础上共同反复探讨和完善原型。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用户根据系统的特点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然后系统分析开发人员据此来确定系统的规模和基本框架。估算出开发原型的成本。
b.开发初始原型:仅仅反映用户的基本需求,不需要完善。目的是快速建立一个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交互式系统,并且能够按照用户的需求不断修改。
c.利用原型来提炼用户需求:用户通过亲自使用原型,了解其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而开发人员一要记录下用户提出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二要借助原型系统引导、启发用户表达对系统的最终要求。
d.修正和改进原型:根据第三阶段中用户提出的修改意见或发现的问题,对初始原型进行修改、扩充和完善。这是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原型(从本质分类):丢弃型原型、进化型原型
(从应用目的和场合分类):研究型原型、试验型原型(1.人机交互界面仿真原型 2.轮廓仿真原型 3.全局功能仿真原型)、进化型原型(1.递增式系统开发2.进化式系统开发)
设计方法
特性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原型法
开发思想划分为六个阶段,并规定他们自上而下,
相互连接的固定次序借助原型(它反映了最终的部分重要特性)来辅助软件开发
开发过程线性、固定次序简单到复杂、部分到全面
开发模式整体开发模式;下一阶段开始前完成上一
阶段所有细节非整体开发模式;推迟某些阶段的细节工作,从而较早的产生工作软件
驱动机制文档驱动需求的可变性和模糊性可见性开发过程系统不可见通过试用原型进行沟通
优点是一种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管理模式,整体
性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修改性;增进了开发人员和用户对系统需求的理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