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教案
授课日期:2011-11(1-2)
标题:第一章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引导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程进一步
学习的兴趣,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平面构成的一些相关概念、源流;中国传统中的构成。
教学内容及过程:
通过提问(什么叫构成)结合图片的分析,引出构成概念,切入课题。
由理论的讲授,图片展示,让同学初步了解平面构成概念及意义,构成的源流。最后,教学
互动环节。
教授内容纲要:
第一章概述
1.1平面构成的概念
构成:
渐变构成图片黑白简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在一起,或者将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分解
后再进行组合。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将既有的形态(点、线、面、体)在
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方式。
1.2平面构成的源流
1、平面构成——历史源流——产生的根源
艺术渗透力——审美价值
1.3中国传统中的构成
1.3.1作为表意体系的汉字,就是构成最好的体现,它是意符和音符的组合体。
1.3.2构成形式在中国的传统图案造型中也显而易见。
1.4平面与立体
平面构成——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底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它所表现的立体空间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立体构成——通过材料的组合(例如:线材、板材等)组成占有立体空间的实体,即以实际的厚度、高度及宽度来塑造形象。
1.5研究对象
着重于研究二维平面内基本形态的创造
1.6平面构成的目的、意义及应用范围
1.6.1目的: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的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
它们之间在二次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构成表现、肌理的表
现与意义;探索形式美法则怎样在具体构成中体现;培养创造思维在具体构成中的表现;对绘画材料的性能具有基本认知和把握,熟练掌握描绘的基本功,为今后的专业造型设计打好
基础。
1.6.2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构思提供
方法和途径,也为将来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1.6.3应用的范围: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印染设计、时装设计、书籍装帧
设计、舞美设计等广泛的领域。
1.7平面构成的学习方法
1.7.1借鉴前人的经验,立足与时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7.2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引发构思、培养独创精神;
1.7.3通过对平面构成基本原理的学习,掌握构成的组织方法;
1.7.4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多种材料、工具及技法表现,力求新的组织方法。
1.8了解平面构成的材料与用具
思考题(作业):
阅读课本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情况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1(3-4)
标题:第二章平面构成造型要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视觉要素,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及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平面构成的视觉形态要素及划分;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及构成的形式
美法则,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及过程:
通过提问(什么叫构成)结合图片的分析,引出构成概念,切入课题。
由理论的讲授,图片展示,让同学初步了解平面构成概念及意义,构成的源流。最后,教学
互动环节。
教授内容纲要:
第二章平面构成造型要素
构成设计的点、线、面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的,存在于任何造型设计之中。
2.1认识点
2.1.1点的概念
(1)从几何学意义上说,点是只有位置而没有大小的,点是线的开端和结束,是直线与直
线的相交。
从艺术设计的角度上来说,形象之狭小者为点。而所谓“小”是相比较而言的。作为视觉的表现,点没有一个特定的形象标准,形成点的因素与形状无关,(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方形以及不规则图形等)而与大小、空间有关,它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
(2)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点作为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始终是相对意义上发生视觉上的审美
作用。一般来说,点越小,其点的感觉越强,点变大,则开始有面的倾向。点的界限无法设
定,其境界也极为深远,点为构成设计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2.1.2点的基础性质与特征
从本质上来说,点是最简洁的形,它具有细小性和可视性;同时,由于点在画面中的位置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点还具有简洁性和生动性。
2.2.3点的情感表达:
在平面构成中,作为视觉形象的点由于大小、形态各异,在排列中的多样化使点也具有丰富的情感,不同的点具有不同的情感表达。
(1)圆点具有完美、圆润、充实、饱满、运动的感觉;
(2)方点具有沉稳、静止、坚实和次序感的特点;
(3)多变和异形点具有紧张、尖锐、不机自由、随意的感觉;
(4)不规则点由于没有规则的形状,所以性格富于变化、显得自然、生动;
(5)大点具有简洁、单纯、单一的感觉,小点具有琐碎、有光泽、丰富的表情。
2.2认识线
2.2.1线的概念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极薄的面相交也形成线。
从几何学角度上看,线只有长短、方向和位置而没有粗细之分;
作为视觉形象的线,它不仅具有长短、方向、位置还具有粗细。在艺术设计中,线与点一样具有其他元素在视觉上无法取代的表现力。
2.2.2线的种类与表情
(1)线的种类
(2)线的表情
直线——简单、明了、直率;速度感、紧张感、锐利;阳刚
细线——速度感、敏锐感、紧张感
粗线——粗犷、豪爽、阳刚、厚重等
长线——时间性、持续性
短线——间断性、迟缓性
水平线——联想到地平面——稳重,能产生视觉上的横向扩张感
垂直线——干脆、坚定、直接、阳刚、明确
斜线——打破了视觉平衡——动态、冲击飞跃感,强烈的不感,更具运动感
折线——焦躁、动荡不安
曲线——感性、弹性、轻快、优雅、丰满等感觉,具有较强女性特征,柔弱
几何曲线——借助绘图工具完成——规范、准确、冷静、单纯、明快
自由曲线——随意、自由、柔和、偶然——自由、奔放、洒脱感
所有线的这些表情都取决于对生活的直接经验和感受。
2.2.3线的构成
2.3认识面
2.3.1面的概念
(1)几何学中面是线移动的轨迹。二维性质的面有长度、宽度,无厚度,具有方向性。
(2)通常情况下,是指视觉首先接触到的形态,它可以是自然形态,也可以是抽象形态。
点的扩大,线的集中排列及增宽都能产生面感。
在平面构成中,线是以视觉形象而出现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面有轮廓线,比点和线更具形的特征。
2.3.2面的形态、类别及表情
(1)面的形态、类别
面的形态可分为几何形、有机形和偶然形,还可分为实面和虚面两大类
概念:
几何形:借助于尺规等制图工具来完成,具有一定的数理性和秩序性,制作简便,易识别。由:圆形、四边形(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三角形等
有机形:自然界中任何一客观事物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形态变化。
偶然形:通过材料运用特殊的技法偶然得到意想不到的形态,它具有不可重复性。
实面:有明确形状的,能实在看到的面。
虚面:不真实存在但能被我们感觉到的,由点、线密集而形成
1、面的构成变化
面的构成变化可以从不同的组合方式中充分感受到
(6)将二维空间中面形通过线性分割可以得到各种面的形态;
(7)通过面的大小、疏密、位置及方向的变化组合造成画面的强烈流动感;
(8)面与面的组合得到新的面;
(9)面与面通过构成向立体和空间状态转化,形成具有体感和量感的面;
(10)在二维平面上将形态作出具有三维空间感和扭曲构成等
2.3.3面的构成变化
2.4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分割与比例
2.4.1对称与平衡
1、对称——对称是等量、等形的图形的组合
2、平衡——平衡是支点两边的图形相异而等量,在力量上保持一致,使不对称的形体能赋予人视觉上的平衡感。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2.4.2节奏与韵律(相对于对称与平衡,节奏和韵律是一对十分抽象化的概念)
1、节奏
2、韵律
2.4.3变化与统一
1、变化
2、统一
(1)统一是与变化相对应的同化性质的运动结果,是同一律的体现。
(2)统一给予造型活动以条理性、秩序性,但统一无变化的形式又会显得单调、呆板、枯燥,很难引人注目。
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是“多样统一”的形式法则
2.4.4分割与比例
1、分割
2、比例与数列
在此介绍几种相对常见的数理比例形式:
(1)黄金比(1:0.168)
(2)平方根矩形
(3)等差数列——具有相同公差的数列
(4)等比数列
(5)费波纳奇数列
(6)贝尔数列
(7)调和数列
思考题(作业):
实训一平面构成造型要素——点,线,面情感综合训练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