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第一章 绪论
1.遗传学(genetics): 2.遗传(heredity): 3.变异(variation):是指后代个体发生了变化,与其亲代不相同的方面。
4.表型(phenotype):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所有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称为表型。
5.基因型(genotype):个体能够遗传的、决定各种性状发育的所有基因称为基因型。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6.生殖(reproduction):生物繁衍后代的过程。
7.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通过产生两性配子和两性配子的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
基因多态性
8.同源染体(homologous chromosome):生物的染体在体细胞内通常是成对存在的,即形态、结构、功能相似的染体都有2条,它们成为同源染体。
9.非同源染体(non-homologous chromosome):形态、结构和功能彼此不同的染体互称为非同源染体。
10.授粉(pollination):当精细胞形成以后,花粉从花药中释放出来传递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授粉。
11.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被子食物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并到达胚囊。2个精子从花粉管中释放出来,其中一个与卵细胞结合产生合子,以后发育为种子胚,另一个与2个极核结合产生胚乳原细胞,以后发育为胚乳,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
107. 常染体(autosome):在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染体是成对存在的,绝大部分同源染体的形态结构是同型的,称为常染体。
99. 等位基因(alleies):位于同源染体相等的位置上,决定一个单位性状的遗传及其相对差异的一对基因。
116. 核型(karyotype):每一生物的染体数目、大小及其形态特征都是特异的,这种特定的染体组成称为染体组型或核型。
117. 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按照染体的数目、大小和着丝粒位置、臂比、次缢痕、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生物河内的染体进行配对、分组、归类、编号和进行分析的过程称为染体组型分析或核型分析。
118. 细胞周期(cell cycle):从细胞上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一段历程称为细胞周期。
第三章 孟德尔式遗传
12.性状(character):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称为性状。
13.相对性状(relative character);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的个体上可能表现不同,存在差异,这种单位性状内具有相对差异的性状称为相对性状。
14.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ter):一对相对性状中在F1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
15.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一对相对性状中在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16.性状分离现象(segregation of character):杂交试验中,F1只表现了显性性状,但在由F1自交产生的F2体中则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重新出现了,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离现象。
17.基因型(genotype):是指决定生物生长发育和遗传的内在遗传组成。(对于某一生物体而言,其基因型是指它从亲本获得的全部基因的综合,但对于某一性状来说其基因型就是指决定该性状的基因组合。
18.表(现)型(phenotype):对某一生物体而言是指它所具有的全部单位性状的总和,但对某一性状来说就是该性状的具体表现。
19.测交法(test cross):一般是把被测验的个人体与隐性纯合体杂交。
20.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利用相对性状具有差异的一对亲本进行杂交时,F1只表现了一个亲本的性状,而另一亲本的性状没有的到表现,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完全显性。
21.不完全显性(imcomplete dominance):单位性状具有差异的两个亲本杂交,F1性状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类型。
22.共显性(codominance):单位性状具有相对差异的两个亲本杂交,F1同时表现了双亲的性状。
23.镶嵌显性(mosaic dominance):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都分别影响生物体的一部分,在杂合体中他们所决定的性状同时在生物体的不同部位表现的一种现象。
24.超显性(overdominance):杂合子的性状表现超过显性纯合子的一种现象。
25.一因多效(pleiotropism):一个基因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
26.多因一效(multigenic effects):许多基因影响同一性状的发育。
27.显性上位(epistatic dominance):一对显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具有显性作用,使其作用不能表现。
28.隐性上位作用(epistaic recessiveness):当两对基因互作时,若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具有上位作用,这种互作类型称为隐性上位作用。
29.外显率(penetrance):在具有特定基因的一个体中,表现该基因所决定性状的个体所
占比率称为外显率。
30.表现度(expressivity):在具有特定基因而又表现其所决定性状的个体中,对该性状所显现的程度称为表现度。
108. 基因互作(interaction of gene):几对基因相互作用决定一个单位性状发育的遗传现象,称作基因互作。
109. 测交(test cross):被测验的个体与基因型为隐性纯合的个体进行杂交为测交。
110. 增效应(hyperchormic effect):当DNA分子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状态时,它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值增大,此现象称为增效应。
111.杂合体(heterozygote):是指基因型中的一对等位基因是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结合而成的。
112.表型模拟(phenocopying):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与某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很相似。
第四章 连锁遗传规律
31.连锁遗传(linked inheritance):把不同性状常常联系在一起向后代传递的现象称为连锁遗传。
32.相引相(coupling phase):不同显性基因或不同隐性基因相互联系在一起称为相引相。
33.相斥相(repulsion phase):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联系在一起称为相斥相。
34.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同一染体上非等位基因不发生分离而被一起传递到下一代的现象称为完全连锁。
35.拟等位基因(pseudoalleles):完全连锁的、控制同一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36.交换(crossing over):在简述分裂同源染体间相互配对时,配对染体的部分片段偶尔会发生互换,其过程称为交换。
37.重组(recombination):产生新基因组合或染体组合的过程通称为重组。
38.遗传图(genetic map):将基因在染体上的相对位置和距离描绘出来的图称为遗传图。连锁遗传图(linkage genetic map)
39.连锁(linkage group):位于同一染体的所有基因。
40.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指DNA探针直接与染体或染体上片段上对应的同源区段杂交结合,杂交结果直接显示出探针序列同源的区域在染体或染体片段上所处的位置。
59.性染体(sex-chromosome):在二倍体动物以及人的体细胞中,都有一对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关系的染体称为性染体。
60.性染质(sex chromatin)巴氏小体(Barr body):一种细胞核内着较深的称为性染质体的结构。
61.剂量补偿效应(dosage compensation):使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的基因量的个体与只有一份基因量的个体的基因表现趋于一致的遗传效应。
62.半合基因(hemizydous gene):XY型性染体中,X染体和Y染体的非同源部分基因不能互为等位,两者无配对关系,无功能上的关系,这些基因称为半合基因。
63.从性遗传(sex-conditioned inheritance):性状是由常染体上的基因支配的,由于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其性状只在一种性别中表现,或者在一性别为显性,另一性别为隐性。
64.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指只在某一性别中表现的性状的遗传。
65.性反转(sex reversal):由雌性变成雄性或由雄性变成雌性的现象称为性反转。
100.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linkage)位于同源染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除有亲型配子外还有少数的重组型配子产生的现象。
101. 干扰(interference):遗传学上,把观察到的双交换值与理论上期望得到的双交换值不相符的现象。
102. 伴性遗传(性连锁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由于性染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115. 性别决定sex determination:在遗传学上把遗传因素使受精卵向雌性或雄性发育的规定性叫性别决定。
119. 剂量效应(dosage effect):是指同一种基因对表型的作用随基因数目的增多而呈一定的累加增长。
113. 性别分化Sexual differentiation:受精卵在性别决定的基础上进行雌雄性发育的过程叫性别分化。
第五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分析
41.转化(transformation):细菌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介质中来自另一不同基因型细胞的DNA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型发生变化的现象。
42.转染(transfection):除去蛋白质外壳的病毒核酸感染细胞或原生质体的过程称为转染。
43.感受态(competence):细菌能够吸收外援DNA时的生理状态称为感受态。
44.性导(sexduction):细胞在结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体上,这一过程称为性导。
45.转导(transduction):通过噬菌体作为媒介,把一个细菌的基因导入另一细菌的过程称为转导。
46.“流产转导”(abortive transdution):转导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除了发生普遍性转导外,转导DNA分子也可能既不与受体基因组发生交换,又不随细胞DNA复制而复制,而使很稳定的存在于细胞中,形成“流产转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