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现代免疫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现代免疫学
(1)基因免疫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基因免疫是9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方法。基因疫苗是指
将编码某一特定蛋白质抗原的基因片段扩增出来,然后与载体相连接而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它是继病原体疫苗,亚单位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基因疫苗以其良好持久的免疫反应性,制备简单,易于保存等传统疫苗难以比拟的优点而受到普遍重视,目前已成为分子免疫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目前世界各国不仅对很多病原体的基因疫苗进行了实验研究,而且还有个别疫苗已经进入Ⅰ、Ⅱ期临床试验阶段。同时在实验方法上也有新的探索,如mRNA免疫,表达库免疫,基因免疫毒素的研究,粘膜基因免疫等,使基因疫苗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人类免疫相关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功能研究。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1985年由美国科学家提出,于1990年正
式启动。我国于1994年在陈竺、杨焕明等著名学者的倡导下启动了HGP, 参与测序区域占人类整个基因组的1%。
随着HGP的完成,已发现的基因和蛋白的数据正在以指数增加的速度积累,截至2005年8月,世界三大公共DNA及RNA序列储存库的基因序列信息已经达到了100G(1011)对碱基,能提供不同生物的5500万个基因序列。
1999年,由Pederson率先提出免疫组学概念,最初的定义只局限于研究抗体和TCRⅤ区的分子结构与功能。而目前的定义是研究免疫相关的全套分子、其作用靶分子及功能。
目前,虽然人类基因序列的解析已经基本完成,但对大量的人类基因的功能仍一无所知,对多数已知基因的功能仍研究甚少。据2005年1月版RefSeq数据库统计,已发表功能研究论文1篇以下的人类基因占58.3%,发表5篇以下论文的基因占23.2%,6篇以上的基因占18.2%。Cambridge大学建立的免疫基因相关信息数据库(The Immunogenetic Related Information Source, IRIS)目前收集的所有已知的人类免疫功能基因共1562个。占人类基因组总量的7%[3]。
(3)免疫相关疾病的致病基因与易感基因的鉴定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单基因遗传疾病的研究,并开发了全基因组扫描、定位克隆等先进技术。而在多基因复杂性疾病的研究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以及与之相关的HLA、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免疫信号转导分子等成为目前国际研究的热点。此外,近年来发现,在不同个体中还存在有另外一类基因突变,即拷贝数量多态性(Copy Number Polymorophsim,CNP), 其表现为大段DNA序列(>100kb)的缺失或增加[7]。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才刚刚开展,期待今后会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4)肿瘤免疫组学的研究
肿瘤免疫组学主要是利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等相关的高通量技术开展肿瘤抗原谱及免疫应答分子谱的研究。近年来已有一些相关的工作发表,如利用SEREX(Serological analysis of recombinant cDNA expression libraries)技术筛选肿瘤病人的肿瘤抗原谱;利用蛋白质芯片建立肿瘤抗原及抗原表位谱等。Jongeneel等人建立了肿瘤免疫组数据库,成为第一个全面反映肿瘤抗原谱和免疫应答谱的数据库(http:)。
dna多态性(5)病原体免疫组学
2005年,在美国NIH的支持下,建立了国际上最大的免疫表位数据库,该数据库收集了目前国际上发现的所有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旨在促进免疫学家开展抗感染免疫的研究和疫苗及诊断试剂开发。该计划利用了各种高通量的抗原表位发现技术以及,免疫信息学分析技术,包括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规模化HLA转基因小鼠技术、随机基因片段表达及抗原鉴定技术、组合多肽技术、四聚体表位作图技术、MHC结合抗原肽预测技术等,预计利用4-5年时间,将获得的4-5万个抗原表位的全套信息纳入数据库。
免疫学是一门年轻而发展迅速的学科。尤其是近年来,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不断发现免疫学的一些基本现象,这使得人类对于自身机体免疫系统在免疫识别和监视以保持内环境平衡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免疫系统是生物界,尤其是人类在长期进化及个体发生、发育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调节系统之一。现代医学和生物学向免疫学提出的每一个重大课题都促使免疫学在新的水平上进行研究,在新的领域里进行探索,因而免疫学理论的发展也将会更加深入。相信在今后探索生命奥秘的路程中,免疫学将会为我们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