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之大不同
人体胃黏膜壁细胞分泌小管膜上的H+/K+-ATP酶又称质子泵或酸泵,能选择性地抑制H+/K+-ATP酶的药物——质子泵抑制剂( proton-pump inhibitors,PPIs)已成为一代新型抑酸药物,对胃酸分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是目前酸相关疾病(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的首选药物。
(一)分类及作用机制:
PPIs 的分类,按照其结构特点可分2 种。
类型1: 苯并咪唑类衍生物( 结构式见图1) ,不可逆PPIs,也就是传统的质子泵抑制剂,代表药为: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部分可逆)。
作用机制:PPI为弱碱性化合物,在碱性环境中不易解离,为非活性状态的前药,可通过细胞膜进入到壁细胞分泌管内,遇到PH为2以下的酸性环境,PPI可转化为次磺酸活性体,与H+/K+-ATP酶不可逆结合从而使其失活,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直到新的质子泵产生,壁细胞
才能恢复泌酸功能,从而使pH值24h维持稳定。由于PPIs是作用于壁细胞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因此是目前已发现的作用最强的一类胃酸分泌抑制剂。
类型2: 咪唑吡啶替代物( 结构式见图2) ,可逆型PPIs(reversible proton pump inhibitions,RPPIs)新型质子泵抑制剂,代表药: 盐酸瑞伐拉赞(国内未上市),作用机制: 可竞争性抑制胃壁细胞上质子泵中高亲和部位的钾离子结合位点,抑制细胞浆中的H + 与胃分泌管中的K + 间的相互交换,而达到抗胃酸分泌的作用。
(二)药代动力学
不同PPI药代动力学比较
参数 | 奥美拉唑 | 兰索拉唑 | 泮托拉唑 | 雷贝拉唑 | 埃索美拉唑 |
血浆半衰期/h | 0.5-1 | 1.5 | 1-1.9 | 1-2 | 1.2 |
达峰时间/h | 0.5-3.5 | 1.7 | 1.1-3.1 | 2-5 | 1.6 |
生物利用度/% | 单次49,连续70 | 85 | 77 | 52 | 单次64,连续90 |
蛋白结合率/% | 95 | 97 | 98 | 96.3 | 97 |
对CYP450酶系影响 | 1A2诱导剂 2C9抑制剂 2C19抑制剂 | 1A2诱导剂 2C19抑制剂 | 2C19抑制剂 | ||
代谢途径 | 主2C19,次3A4 ;对2C19亲和力比3A4 高10 倍,代谢受CYP2C19 遗传基因调控,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 2C19, 3A4; 高浓度受3A4 的影响较大,低浓度下2C19影响更明显。3A4对兰索拉唑意义更大。 | 2C19(与酶结合力弱)、II相旁路代谢 | 主要为非酶途径代谢,少量经2C19、 3A4 (血药浓度仍受基因多态性影响) | 主2C19, 次3A4 |
肾清除/% | 77 | 14-23 (主要经胆汁于粪便排泄) | 71-80 | 90 | 80 |
乳汁排泄 | 有 | 有 | 不一致,相关说明书提及未发现进入乳汁报道。但哺乳期用药级别L1 | 有 | 有 |
不同PPI在特殊人中的药动学特点和剂量调整
特殊人 | 奥美拉唑 | 兰索拉唑 | 泮托拉唑 | 雷贝拉唑 | 埃索美拉唑 | |
肾功能衰竭 无需调整剂量 | 与健康人相似,生物利用度轻微升高 | 剂量60mg蛋白结合率稍下降,t1/2缩短 | AUC与T1/2与健康人相似 | 剂量20mg无临床显著差异 | 与健康人相似 | |
肝功能不全 | 轻、中度无需调整 | 生物利用度升高约100%,T1/2为3h | t1/2为3.2-7.2h,AUC升高500% | T1/2为7-9h,AUC升高5-7倍 | 轻中度患者AUC升高2倍,T1/2延长2-3倍 | AUC升高2-3倍 |
严重 | 不得>20mg/d | 需调整剂量 | 需调整剂量 | 慎用 | <20mg/d | |
老年人 无需调整剂量 | 生物利用度升高,消除减慢 | 消除减慢,t1/2延长50%-100%,约为1.9-2.9h | AUC、T1/2与健康年轻者相似 | AUC增加约2倍,Cmax升高60% | AUC增加25%,Cmax升高18% | |
儿童 | 2-5岁AUC低于6-16岁及成年人 | 药动学与健康成年人相似 | — | — | — | |
<20kg,10mg; >20kg,20mg | <30kg,15mg; >30kg,30mg | — | — | — | ||
性别无需调整剂量 | — | 性别对药动学无影响 | AUC和Cmax女性轻度高于男性 | 性别对药动学无影响 | AUC和Cmax女性轻度高于男性 | |
哺乳期妇女 | L2; | L3; | L1; | L3; | L2; | |
妊娠用药 | C | B | B | B | B | |
(三)药理学特点:
不同PPI药理作用特点
药理作用 | 奥美拉唑 | 兰索拉唑 | 泮托拉唑 | 雷贝拉唑 | 埃索美拉唑 |
作用特点 | R 和S光学异构体1:1的混合物,在壁细胞中可留存24h,作用持久,即使血药浓度水平低到不能被检出,仍能发挥作用。 | 亲脂性较强,生物利用度比奥美 拉唑提高30%,抑制胃酸分泌比奥美拉唑强2-10 倍,夜间反酸效果好。 | 在弱酸条件下比奥美拉唑稳定,其生物利用度比奥美拉唑提高7 倍,对壁细胞的选择性更专一多态性的作用。 | 结合靶点多,故其作用快而持久,此外,能 剂量依赖性持续地抑制基础胃酸和餐后胃酸分泌 | 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是S 型光学异构体,较奥美 拉唑表现出更强抑制H + /K + - ATP 酶的作用,它能抑制基础胃 酸分泌和刺激后胃酸分泌。 |
起效时间 | 45min,约为雷贝80% | 45min≈雷贝 | 45min,约为雷贝50% | 快,5min内 (与酶结合位点最多) | 1h内起效 |
活化速度: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 起效时间: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 兰索拉唑> 奥美拉唑> 泮托拉唑 | |||||
抑酸作用持续时间 即PH>4时间 | 11.8h | 11.3h | 10.1h | 12.1h | 14h |
抑酸作用:埃索美拉唑优于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 | |||||
(四)相互作用
PPI与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种因素:
1、抑制胃酸分泌,胃内PH值升高,影响其他药物吸收;固体食物的胃排空涉及一系列消化水解过程,PPI 抑制酸依赖的消化活性,从而延缓胃排空,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
对所有的PPIs:
影响抗真菌药物吸收(伊曲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只有在上消化道的酸性环境中才能吸收);
影响铁剂吸收(铁剂以亚铁离子形式在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吸收,胃酸有助于铁吸收,PH升高,铁吸收减少)
增加吸收:降低胃液酸度, 可能减少水解,增加其吸收,加重中毒的危险
2、通过肝药酶CYP450 ,影响经其代谢的其他药物。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埃索美拉唑主要经CYP2C19和 CYP3A4代谢。由于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导致该同工酶的活性表型发生了变异,使不同个体间的CYP2C19表现型存在着强代谢型(EM)和弱代谢型(PM)之分。依赖其代谢的PPI的药效发挥受代谢影响极大,使疗效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奥美拉唑与CYP2C19的亲合力较强,与CYP3A4的亲合力较弱,导致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相当大。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S异构体,同奥美拉唑相比,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和血浓度高,但更少由CYP2C19代谢,个体差异低于奥美拉唑、兰索拉唑。
奥美拉唑与CYP2C19的亲合力较强,与CYP3A4的亲合力较弱,导致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相当大。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S异构体,同奥美拉唑相比,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和血浓度高,但更少由CYP2C19代谢,个体差异低于奥美拉唑、兰索拉唑。
泮托拉唑泮托拉唑与P450酶的结合力较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弱,而且还可通过硫酸基转移酶的Ⅱ相代谢旁路代谢,故不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雷贝拉唑:主要经非酶途径, 仅有少量经CYP2C19和3A4代谢,因此与经此酶代谢药物无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
对于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增加以下药物血药浓度,如苯二氮卓类()、华法林(R-华法林,低活性)、硝苯地平;当本品与克拉霉素或红霉素合用时,奥美拉唑的血药浓度会增加。但与甲硝唑或阿莫西林合用时,无相互作用。
奥美拉唑(每天40mg)使伏立康唑(CYP2C19底物)的Cmax和AUC分别增加15%和41%。伏立康唑使奥美拉唑的AUC增加280%
每日口服奥美拉唑20~40mg并不影响其他相关的CYP同功酶,与下列酶底物无代谢性相互作用,CYP1A2(、非那西丁、茶碱)、CYP2C9(S-华法林、吡罗昔康、双氯芬酸和萘普生)、CYP2D6(美托洛尔、普萘洛尔)、CYP2E1(乙醇)和CYP3A(环孢菌素、利多卡因、奎尼丁、雌二醇、红霉素、布地奈德)。
包括奥美拉唑在内的质子泵抑制剂不应与阿扎那韦(HIV药物)合用。奥美拉唑(40mg,每天一次)与阿扎那韦300mg/利托那韦100mg合用会降低健康人阿扎那韦的暴露量(AUC,Cmax和Cmin约降低75%)。阿扎那韦剂量增加至400mg不能补偿奥美拉唑对阿扎那韦暴露量的影响。
(5)氯吡格雷。氯吡格雷要经过CYP2C19和3A4代谢活化,与奥美拉唑竞争代谢途径,同时奥美拉唑为CYP2C19抑制剂,抑制氯吡格雷活化,使氯吡格雷药效降低。
(五)不良反应
PPIs 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抑酸药,应用较安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腹泻、恶心、胃肠道胀气、腹痛、便秘、头晕等,发生率为1%-5%,这些反应较为轻微,为自限性,偶有报道致过敏性休克、全血细胞减少症、表皮松懈症甚至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
胃酸有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功能,长期强力抑酸可能产生一些潜在不良反应:
1、骨质疏松与骨折:针对老年人本身为骨质疏松高危高发人,强力抑酸,影响钙吸收,长期钙吸收不足将引起血钙浓度降低,刺激甲状旁腺素释放,继而促进破骨细胞介导的骨质吸收,诱发或加重骨质疏松,从而增加骨折风险。
2、肺炎:长期应用PPI使胃内长期处于低酸状态,对细菌的灭活作用下降,从而使胃内处
于有菌状态暎当发生生理性或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时,或实施性干预时(如鼻饲管、气管内插管等)含菌胃内容物会反流至咽喉部,随之误吸入肺,从而导致肺部感染。
3、肠道感染:长期应用PPI,胃PH升高,胃酸屏障功能降低,胃内细菌定植和肠道菌过度生长,使腹泻的发生率增加。长期应用PPI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发生及复发有关。
4、缺铁性贫血:食物中铁为三价铁,需在酸性胃液PH<3中还原为二价铁,才能被吸收,长期PPI抑酸,影响铁吸收,造成缺铁性贫血。
5、维生素B12缺乏:胃酸是维生素B12吸收的重要条件,长期抑酸,导致维生素B12缺乏,可检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如缺乏及时补充。
6、低镁血症:机制不清,但低镁血症患者在增加镁摄入仍不能纠正是,建议停用PPI。
7、胃底腺息肉:应用PPI1年以上,其发生率为不用PPI的4倍,多为良性,停用PPI后可退化,消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