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印花税涉税风险与防范措施浅探
摘要:印花税是我国向企业征收的一种税种,其具备税率低、覆盖范围广的特点,但是不会为企业造成较大纳税负担。但若忽视印花税管理,也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对企业税务加大了管理力度,税务征管与检查力度也在不断提升。对此,企业必须对印花税管理予以高度重视,以免出现“小税重罚”的风险。基于此,文章对企业印花税风险进行了相关分析,进而对相关防范措施进行了有效探讨,希望能够为优化企业印花税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企业印花税;涉税风险;防范策略
一、前言
印花税指的是对经济活动过程中,领受、使用、书立具备法律效力凭证的单位、个人所征收的一种税种。较之其他税种,印花税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税费的计算、购花、贴花、注销都是由纳税人自行进行处理[1]。一般来说,企业的纳税税种如增值税、所得税等,均是由所辖税务机关审核、计算,然后由企业按流程进行申报,待审核后进行缴纳。虽然印花税的税率较低,但是企业也必须具备高度的主动纳税意识。就当前实际而言,许多企业往往较为重视对增值税、
所得税等税负较大的纳税筹划与风险控制,忽视了对印花税的管理、筹划,以及在对印花税的管理方式、方法也存在许多问题,难以实现对企业税务管理的有效制定。尤其是在新经济形势影响下,企业必须对税务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实现全面的纳税筹划,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相关要求及时、足额缴纳印花税,实现纳税风险的有效控制。
二、目前企业印花税管理的现状
印花税的“三自”特点,也恰好是导致企业印花税涉税风险的主要。我国印花税管理相关条例规定了企业或者是个人对于产生的纳税义务,都必须对应缴纳的印花税进行自行计算、购买、粘贴、注销[2]。然而,就当前我国实际而言,许多企业对于印花税的了解甚少,但是企业额度所有经济活动都与印花税息息相关。但是由于印花税的税率较低,并且需要企业进行自行计算缴纳税额,所以也常常被企业所忽略,导致漏缴现象频发。同时,企业的经济活动会涉及较为复杂的合同类型,合同的条款也比较多,以及合同归口也较为分散,也为印花税的计算、统计、核算带来了较大困难,也因此造成了一些企业不主动纳税的现象。也有些企业未能将印花税与其他税种有效划分,或者是依赖税务部门进行纳税计算、核算,如此也就增加了企业纳税风险。
模块化管理三、企业印花税管理涉税风险分析
(一)印花税征收不平等
漏缴印花税是当前企业纳税筹划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也反映出了当前企业主动纳税意识不足,以及现行印花税征收管理模式较为粗放,不够完善。当前印花税的缴纳大多由企业纳税自觉意识决定,大部分企业并非主观意识地进行偷税漏税,只是未能形成主动纳税意识与习惯。若是企业确定合理、健全的纳税评估机制,还将会导致“守法多纳税、违法少纳税,甚至不纳税”的不公平现象[3]。粗放的印花税征收管理模式也是税收政策难以确保公平性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企业印花税的缴纳不可完全依赖税收部门监督,而是必须积极主动纳税,避免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企业对于印花税的掌握难度大
印花税具备应税凭证种类复杂多样,以及税源分散,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经济活动,在我国印花税相关规定中明确设置了13种应税合同,5档税率,企业想要实现对这些应税项目情况的全面掌握有较大难度。同时也受到财务人员税务筹划水平的影响,对于相关政策的了解较为表面,导致了印花税的纳税筹划出现漏贴、漏缴等问题。
(三)印花税税务筹划存在较大误区
印花税具备税目类型复杂多样,单项税额小、总额大的特点。许多企业在进行税收收益与管理成本的平衡之后,未将印花税纳入到税务筹划范围,使得目前企业在印花税管理方面主要呈现出两种主流模式:一种是由于担心多缴税,二种是出现少缴税现象。许多企业在的纳税原则是“能少则少”,因此存在较为普遍的漏贴、漏缴现象。例如,房地产商就与分包商 进行了项目分包合同签订,其只缴纳了承包合同部分的印花税,分包合同部分的印花税则未缴纳,而企业却不自知。另一种则是由于担心少缴税而出现多缴税的现象。房地产企业双方签订额的合同中明确由受委托方进行施工材料的提供、加工、建筑施工等,但是在合同中未就材料、材料加工费进行明确区分,此时则需根据“加工承揽合同”税率贴花,而不是根据“购销合同工”进行印花税计税,如此便提高了企业税负。除此之外,一些企业的业务开展未对增值税额与不含税合同金额进行区分,直接以这会增含税合同总额作为印花税的计税基数,也会增加企业税负。
四、企业印花税涉税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一)加强印花税合同清单管理
印花税纳税风险防范,首先需要明确纳税人主体,需要以立合同人作为纳税人。合同各方都是企业印花税合同清单中的内容,采用正、反两方面列举的方式,来实现对企业各类合同的规范化管理[4]。由于一些大中型企业需要就同一种类型的应纳税凭证进行频繁贴花,需采用按期汇总的方式进行印花税的缴纳申报,其中进行汇总申报缴纳期限需控制在一个月以内。对此,企业需要按月对企业新签署的合同进行分类汇总梳理,以便在期限内进行及时准确的申报,避免出现违规申报的问题与风险。
(二)确保纳税程序合法合规
目前我国对境内企业进行印花税征收主要包括查账征税与核定征税两种方式,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对于核定征收的方式要求企业确保做到纳税申报的程序合法合规,在规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然后按照相关通知规定进行印花税税务申报[5]。若是自行按照核定征收的方式操作未能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则需要面临补缴滞纳金、等税务风险。在印花税的纳税筹划过程当中,企业需加强主动税务谋划,采用测算判断核定征收、按合同征收等方式的应纳税额,来选择最有利的征收方式。若是核定征收的方式对企业不利,则需在不符合核定征收的情况下积极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尽可能的争取按照合同征收,若是核定征收对自身较为有利,则申请进行核定征收。
(三)加强对计税依据的全面掌握
印花税虽然单笔数额较小,但是数量较多,总体金额也就较大。许多企业的不重视导致企业存在较大的税务风险隐患。加强对印花税税务筹划的重视,不但能够推动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还能够有效规避偷税漏税的风险。对此,企业需加强对印花税的计税筹划。在税率筹划方面,主要包括两种缴纳方式:一是以合同总价按照一定的税率进行计算;二是分别按照合同中的分项金额进行分别贴花进行印花税税额计算。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从中选出纳税金额最小的计税方式。换而言之,采用合理、合规、合法的税务筹划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应纳税额,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税基筹划方面,严格遵循《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确定计税依据,将合同中所载进而与增值税进行分开注明,规范合同管理,以此达到少纳税的目的[6]。
(四)提高税务筹划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印花税筹划管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借助信息化网络构建的渠道作用,税务机关能够更加容易、全面地获取企业纳税信息,偷税、漏税、少纳税等行为更是无所遁形。对此,企业为实现对纳税风险的有效防控,需要加强对印花税征收相关法规
、政策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借助信息化平台,尽可能地在印花税管理方面占据主动。采用信息化手段将印花税管理与企业合同管理相结合,形成专门的印花税管理报表体系。建立合同管理模块化信息化管理的方式,以基础单据数据来对印花税计税规则进行后台设置,提高数据共享的实时效益,实现印花税的自动化计算。同时对企业自身业务与资源进行整合,借助互联网优势进行印花税线上申报、纳税。
(五)积极转变税务筹划理念
随着“金税三期”全面上线,我国的税收监管越发的严格,同时税收监管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金税系统、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税务机关逐渐构建信息完整的预警指标分析体系,大大提高了对企业纳税情况的监控水平,这种新型的纳税管理模式也对企业的纳税筹划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企业财税管理人员必须积极转变纳税筹划思维,提高税务筹划专业水平,积极向税务管理思维靠近,同时加强构建“税局机关+企业+第三方专业机构”联合的纳税管理模式,采用三方协同的方式,实现对税法、税收政策等的及时了解、全面掌握,真正做到按时纳税、足额纳税,不断总结提升税务筹划经验,降低企业纳税风险。
(六)强化印花税的税务管理工作
因为印花税数量多、税目多、金额小,所以管理起来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印花税的管理工作,具体可由如下两方面着手进行:第一,严格管理相关票据,部分票据较为重要那么需要对其采取信息化管理以及连续编号等方式来进行管控,避免出现单据丢失的问题引发企业税务风险。第二,需要对印花税的纳税申报工作予以重视,予以规范,切实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选用最为适宜的纳税申报方法,定期开展企业税务相关岗位人员的专项培训,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筹划能力,做到按时纳税,足额纳税,减少税务风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