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引领 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唐世林 符兴承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12期
作者:唐世林 符兴承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12期
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2001年,数控加工技术人才被国家列为技能紧缺型人才。2003年,教育部等六部委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笔者所在学校根据指导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从2007年开始启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的学科体系,构建“课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实现了教、学、做合一。
一、“课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课程观、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方法及其评价体系的特定组合形式,是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中介。
相对于传统学科体系教学模式而言,模块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做”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
中,根据培养目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并对职业能力方向模块实施基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课题化教学,即根据每个课题培养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难度和复杂程度的工作任务,形成了“课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二、理论依据
按照黄炎培先生的教育理论,在职业教育的教学上,必须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课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并付诸实施的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技能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突出地位。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指出,职业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还要为受教育者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不仅是一个职业人,而且是一个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社会人。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里,我们设置了职业素质模块和专业能力拓展模块,构建主义教学的教学原则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上,激化学习者内在动机意义重大,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对学习效果关系重大,鼓动学习者尝试解决各种问题作用重大;课程的组织要引导学习者走向社会化。“课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在组织课程教学时,
用课题来承载课程内容,并通过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来实现自主学习,从而使学习者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三、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
1.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主要面向装备制造、机械、电子、模具制造等产业企业,培养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以及普通机械加工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结合岗位需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置对应的专业课程,形成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如图1。
图1 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1)岗位能力结构与要求分析。通过对企业技术专家、岗位从业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调研,了解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对主要岗位的典型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工作职责,分解具体工作任务,对各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合并,得出岗位的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
对数控加工主要就业岗位进行工作过程分析,归纳出岗位能力结构与要求(见表1),包括职业素养能力,机械图纸识读、零部件品质检验等制造类岗位的专业核心能力,还包括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机械加工工艺等数控技术岗位的专门化方向能力。
表1数控技术专业岗位能力结构与要求
能力结构 能力要求
职业素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负责的意识;良好的质量、安全、环保意识;遵守操作规程,爱护设备、工具,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基本的信息素养;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创新意识;承受挫折与挑战的素质;自我发展和自我学习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 机械图样的识读能力
机械零件常用材料选择能力
测量工具应用及品质检验能力
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机械普通加工能力
职业方向能力 数控车床操作 利用数控车床进行轴类零件加工的能力
利用数控车床进行盘套类零件加工的能力
利用数控车床进行特性面车削加工的能力
利用数控车床进行螺纹车削加工的能力
数控铣床操作 利用数控铣床进行平面铣削加工的能力
利用数控铣床进行二维轮廓加工的能力
利用数控铣床进行孔系加工的能力
利用数控铣床进行曲面铣削加工的能力
职业拓展能力 加工中心加工技术
模具数控加工
(2)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工作岗位能力分析确定的能力结构,我们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架构,构建开放式的模块化结构课程体系,设置了职业素养、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方向能力、职业技能拓展等四个课程模块(表2)。
表2 数控技术专业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职业技能拓展模块 课程二:模具数控加工技术
课程一:加工中心操作技术
职业方向能力模块 课程二数控铣床加工技术 课题四:曲面铣削
课题三:孔系加工
课题二:二维轮廓加工
课题一:平面铣削
课程一数控车床加工技术 课题四:螺纹车削
课题三:特性面车削
课题二:盘套类零件车削
课题一:轴类零件车削
职业核心模块 课程四:数控设备认知及操作训练
课程三:CAD/CAM常识
课程二:机械加工常识及基本功训练
课程一:机械图纸的识读
职业素养模块 课程:入学教育及军训、德育、体育及其他必要的文化课
职业素养课程模块和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是学生必须完成的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德育、文化课、机械加工常识等课程。
职业能力方向课程模块包括数控车床加工技术和数控铣床加工技术两个专门化课程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就业方向选择其中一个,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也可以根据企业情况和产品生产要求选择教学模块,以开展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
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是为技术过硬、学习拔尖的学生设置的,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数控加工技术应用的发展和职业岗位要求的变化,使学生的技能对岗位的针对性更强。开设有加工中心操作技术、模具数控加工两门课程。
2.“课程引领、任务驱动”课程的教学实施
模块化教学 职业方向能力模块主要针对学生就业岗位,是整个专业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旨在培养学生岗位核心技能和职业能力,突出教学与岗位的对接,实现学生实训与上岗的直通。采用了“课题引领 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依托课题、选择合适的工作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
(1)课题的设置。职业能力方向课程模块包括数控车床加工技术和数控铣床加工技术两个专门化课程方向,每个方向课程按照其岗位能力培养要求设置四个教学课题,如数控车床加工技术设轴类零件加工等四个课题,课题具体设置见表2。
(2)任务的选择。工作任务源于企业(工厂)的真实工作案例。如图2所示零件是某电气公司电动机内一根小芯轴,通过工艺分析,上述零件加工主要技能点涵盖轴类零件加工、套类零件加工、螺纹加工和特性面加工四个课题的技术要领。
选取工作任务时,一般按照两个原则:一是纵向层面,按照课题目标要求,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选择任务,二是横向层面,按照学生完成课题任务的情况,选择涵盖不同课题的工作任务,如上述案例中提到的芯轴,涵盖了四个车削课题的技术能力要求。
源于企业(工厂)真实工作案例的工作任务实现了与职业岗位的对接,奠定了 “课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基础。
(3)教学过程。职业方向能力模块的课程,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依托课题、以工作任务的难易或复杂程度为依据,采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先进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分组完成一个或若干个工作任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周而复始展开 “课题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活动。
其他课程则根据课程性质确定课程标准、选择教学方法。如德育课,需严格执行教育部
新的德育教学大纲,将快乐德育引进课堂;文化基础课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采取案例教学等方式组织教学;职业核心能力模块的相关课程是本专业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原则上按照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标准,采用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积极性,同时也为方向能力模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评价与考核
课程考核突出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实践性特。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查相结合;技能水平与劳动态度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校内教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参照职业岗位标准制定评价与考核的方法。按照国家数控机床中级工的技能职业标准,参照企业员工考核及零件检测要求,制定生产性实训的培养、评价和考核体系,在考核过程中把工作的条理性、安全性、经济性、工作场地的整洁等列入评价的范围。
4.对教师和教学环境的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课题引领 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任课教师必须转变以教师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学习现代职教理念,熟悉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主动适应新模式下的教学要求,实现从单一的理论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到既懂理论有又会操作的双师型教师的转型。
教师团队中必须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骨干。他们精通专业理论、掌握专业技能;能运用适合职业教育的市场调研、岗位分析、教学分析、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法,开展市场调研、撰写调研报告;确定课程结构、设计课程标准与考核标准;熟悉专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带领整个教学团队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改革推进等教学教研工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