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五育融合”变革育人方式
李维兵
【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此,各地要不断培育优质师资、推进课程建设、革新课程样态、构建评价体系、营造生态环境,着力推动“五育融合”,变革育人方式,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关键词】五育融合;融合发展;育人方式
【中图分类号】G41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1910(2021)01B-0022-03
【作者简介】李维兵,泸州师范附属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
“‘五育融合’不仅仅是‘五育并举’,更不是德、智、体、美、劳的简单拼凑和叠加,而是通过‘五育’融入学生课程、活动中,并相互渗透,从而实现不同于各育的一个新事物——‘五育’的整合生成体,即通过‘五育’互育和有机融合,高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宁本涛的话,为我们推进“五育融合”、变革育人方式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一、培育“五育融合”优质师资
1.更新教育观念。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相继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为此,各地各校要加强文件解读学习,让教师树立科学成才观,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个性成长;同时,还要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2.提升教师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第一资源,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那么,如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各地要进一步采取强化教师入口关、加大教师培训培养计划、构建名师名校长激励机制等措施,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学校层面要强化校本培训,认真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老中青分层推进。对新入职教师,学校要建设师德涵养、教学技能、班级管理等专题培训课程;对成熟型教师,学校要抓好外出学习、参与赛课、课题研究、评优晋级等关键时间、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助他们一臂之力,让他们更好地成长;对卓越型教师,学校要为他们建立名师工作室,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让他们带队伍,帮助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二是各学科齐头并进。学校要综合考虑各学科组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推进,为各学科组教师腾出时间与空间。例如,每周一下午,定为全校教师的校本研
培时间;周二下午,定为全体语文教师集体备课时间;周三下午,定为全校数学教师集体备课时间;周四上午,定为全校体育、音乐教师的教研活动时间;周五上午,定为全校美术、科学、英语的校本研培时间。这样,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研培活动,推动各学科组教师齐头并进。三是教与研互补共生。学校既要关注教师的教学,也要关注教师的研究,激发教师走上教育教学研究之路,能上课,能言说,能表达,能写作,成长为更
22
好的自己。四是现代与传统相融。虽然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但我们仍然不能忽略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简易教具等传统教学手段的价值。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体的运用,是两驾马车并驾齐驱。
3.统整多方力量。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一个广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课程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以及人格魅力的人。学校要全力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师育人方式变革。同时,学校还要统整多方力量:一是统整家长力量。学校可与特长丰富、
对学校工作支持的家长进行联系,教给他们必要的教育方法,让有意愿的家长走进课堂。二是统整公益机构的力量。学校可与当地科协、团委(少工委)、关工委、青少年宫、家庭教育协会、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和教育志愿者有效合作,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当前的博物馆课程能较好地推进,也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帮助。三是统整地方工匠资源。泸州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滋养了一批优秀的地方工匠:有泸州茗茶、民间竹编工艺、江阳油纸伞等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还有在文学、书法、音乐、器乐、舞蹈、体育等方面很有造诣的当地文化名人。学校与他们协商,颁发聘书,让他们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二、推进“五育融合”课程建设
1.学段融会贯通。教师除了要知晓本学段本学科专业知识外,还需要熟悉学科前后的知识衔接,从而实现各学科课程在教学中起承转合的功能。为此,教师要做好学段融通准备,减少各学段的连接障碍,实现各学段间知识畅通。例如,小学语文学科的字、词、句、段、篇和整本书阅读、文阅读系统架构;小学数学学科的“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板块知识螺旋上升,层层递进;体育课创新课时安排,每班安排两节专业体育项目课、一节常规体育项目课;音乐课开展器乐进课堂,一节统编教材课,一节口风琴、葫芦丝、竖笛等小型器乐课;美术课实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有机融合,一节统编教材课,一个年级一项地方美术传统项目。这样,学生既有必备的体育与艺术素养,又能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掌握一项以上的体育与艺术技能。
2.学科课程整合。在推进“五育融合”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科为基点,打破学科壁垒,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改进教学策略,以多学科融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科课程整合的效度。例如,针
对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这一教学内容,数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学习;品德与社会教师可以以老北京城中轴线建设为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育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创编以轴对称为主题的体操动作;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与创作轴对称图形画作;劳动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开展以轴对称为主题的手工制作。
3.校本课程特。校本课程,彰显学校与教师的智慧。学校要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提升教师课程设计能力,让教师树立“学生即课程资源、教师即课程资源、家长即课程资源、社区即课程资源、时代即课程资源”的校本特课程建设理念,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同时,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融合,为学生创设参与性强的学习活动,将学科知识融入活动课程中,通过活动、情境的营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积累、体验、内化,形成具身感受。例如,我们形成了“研学旅行在江阳”“纸韵梨园工作坊”等地方课程;设立了包括仁孝节、读书节、体艺节、英语节、科技节、器乐节的“校园六节”节庆课程;开发了“创客教室”“校园气象播报”等社团课程和“五月五过端午”“月明中秋”“童声颂抗疫”等时代课程。此外,我们还整合各教研组力量,整体谋划,围绕一个主题,将与主题相关的学科内容一并纳入,拓展知识宽度与深度。例如,今年秋期,学校开展了“‘醉美泸州’主题课程教学”:德育板块以“国家历史文化
模块化教学名城——泸州”为主题介绍本地名酒文化、生态文化、红文化、历史文化、长江文化等;智育板块主要介绍与泸州相关的经典古诗词、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指标、交通旅游、矿藏资源等内容;体育板块有泸州传统体育项目、优势体育项目;美术板块有地方名家赏析、地方美术特;音乐板块有川剧泸州流派、泸州地方歌曲(《醉美泸州》《请到泸州来》《醉江阳》等);劳育板块有楼顶的“东篱园”传统种植基地、操场边“无土栽培”国家新兴农业实践体验等。
三、革新“五育融合”课堂样态
我们积极倡导“双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践行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构建教室小课堂、校园中课堂、社会大课堂,拓展学生学习时空;优化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充分利用学校高清录播教室、校园电视台等,建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资源库;转变师生教学关系,努力让师生乐教乐学、活教活学、教好学好。同时,教师还
23
要学习和提升,创新新时代课堂教学样态:理想课堂的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融合度、延展度、练习度“六维度”;学生“六步自学法”、教师“六环引导法”的自导式教学法;融创课堂的技术融入、学段融通、学科融合、生活融贯的“四融”。我校还着力探索基础课程“三部九环”教学、拓展课程“单元式”教学、活动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课程“主题性”教学等。
四、构建“五育融合”评价体系
1.科学运用四类评价。“要坚持问题导向,破立并举,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我们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引导教师科学运用四类评价方式,不断创新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尤其对于增值评价,教师了解较少,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专题解读,邀请专家进校指导,充分发挥增值评价与运用较多的结果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的整体评价育人功能。
2.完善区域评价体系。多年来,泸州市江阳区教育体育局制定的《泸州市江阳区素质教育质量督导评估指标》,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和兴趣特长发展水平的评价有较好的实践基础,有力地推进了全区素质教育发展。在区域层面,教育行政部门还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劳动实践发展水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水平等评价指标。
3.细化学校评价办法。全校认真学习、领会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政策文件,领会对教育的新
要求,结合区级层面制定的《泸州市江阳区素质教育质量督导评估指标》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创新开展素质教育质量评估学校考核办法,为区域完善新的评估指标提供校本案例。
五、营造“五育融合”生态环境
1.党政合力。当前,泸州市城乡教育、新老城区教育资源配置仍然有较大差异,市委、市政府仍需加大对教育的均衡投入,从政策、制度、硬件等方面进行保障。家长与社会对教育的认识依然存在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五育缺失”问题,造成“育分”不育人的现象。社会各界应当齐心协力,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家长与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偏差,努力营造五育融合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例如,泸州市龙马潭区针对区域内整体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机制不健全、课堂活力不足、教学效率不高等现象,采用整体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及相关机制的实践探索;开展“基线教学兜底、高线教学达标、红线负面根除”教学三线治理,整体“确立理想课堂的目标导向机制、实施教师立体式研修激励驱动机制、建立课堂教学行为诊断改进机制和落实政府四纳入行政保障机制”,成效明显。
2.大中小一体。我们要全面推进“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的育人方式变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此,区域范围内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各级各类学校应齐头并进。例如,泸师附小城西学校与西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思政一体化合作单位,聘请西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五位专家为泸
师附小城西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教师。这样,通过双方合作,“大手牵小手”,推进资源整合,充分发挥“1+1>2”的教育成效,实现教学研究的互通、教学资源的融通、教师培养的贯通。
3.家校社协作。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校社要协作,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此,学校要引导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做好“当好家长、家校交流、志愿服务、家庭辅导、参与决策、社区协作”六方面工作;学校要积极寻求支持、有效统整社区资源,建设社区教育联盟,共建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等,推动社区在教育良好生态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共建共享。例如,泸州市委宣传部、泸州市教体局在全市学校挂牌建立了“泸州河”川剧艺术传承基地;在县区层面,叙永县建立了咪苏唢呐传承基地,古蔺县建立了古蔺花灯培训学校,合江县建立了福宝唢呐传习基地,江阳区建立了花船传习基地。泸师附小围绕“泸州老窖传统酿酒技艺”创建线描写生、版画、彩墨画、高粱种子贴画、酒瓶彩绘、黏土浮雕等学生艺术社团,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艺术能力。
总之,我们努力推进“五育融合”,变革育人方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内生动力,增强地区全域教育智慧,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