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果总结
一、实施教师立德铸魂工程,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开展“师德塑造、师爱传播、师风弘扬”三项行动,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新农村社区共建、红教育等活动。
以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借助专业化的教师发展服务平台、教师培训示范基地,培育造就心怀匠人之心、常思育人之道、常修为师之德的高水平“四有”双师队伍,打造“智能工匠之师”,促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实施卓越师资引育工程,提升专业整体实力
通过设立名誉教授、特聘教授等特殊人才岗位,引育1名智能制造行业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2名专业领军人才,引领专业发展。
实施“后备”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依托学校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创新“三措并举”(名校访学、企业挂职、海外研修)的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有较强学术研究、技术研发能力和影响力的领军人才。
引进“智造”技术能手,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定工作室工作规范及奖励机制,发挥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重要作用,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三、组建结构化创新教学团队,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建设“机械基础”“电气控制基础”等模块化课程团队,解决专业相似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效衔接问题,分工实施模块化教学;组建“智能装备”“机器人”“自动生产线”等科技创新团队,联合行业优势资源,攻克教学、科研的重难点,实现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快速提升。
组建“水资源管理”等国际化团队,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
加强国际研修、交流访学,选派模块化教学20名教师赴澳大利亚、德国、荷兰等先进国家学习交流,提高国际化教学水平。
四、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促进校企双向流动
依托学校的师资培训基地,与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单位合作共建智能制造方向的教师“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
实施5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轮训,实现“双师型”教师达90%以上。选派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培养1支创新能力较强的省级教学创新团队。
建立和完善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教师双向流动。聘请一批智能制造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兼职任教,在建设期内,教师库兼职老师数量达到IOO名以上,每学年50名以上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
选派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潜能的教师,联合制造中小微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和应用研究,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