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模块化课程建设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思考一体化教学的问题,并于1998年率先在计算机专业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在总结经验、完善方案的基础上,2002年推广至电类专业,2003年在全校所有专业推行。经过这些年的探索,目前已初步形成较为系统的一体化模块式教学
的思路与做法。
一、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基本做法
常州技师学院的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改革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教学内容模块化,二是教学形式一体化,三是教学手段多样化。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
教学内容模块化,就是根据培养目标,将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具体划分为三大模块,即文化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素质教育模块。其中文化基础模块和素质教育模块由若干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而专业技能模块则依据专业技能特点,由若干子模块构成,每个子模块又由一系列的教学课题组成。这里所说的教学内容模块化,主要指专业技能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这样,就形成以专业技能模块为主干,文化基础模块和素质教育模块为两翼的新的课程体系。
专业技能模块,是将原先的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生产实习课按照新的理念和一体化教学要求进行重新整合而形成的教学单元。这种教学单元,我们叫做模块课程。模块课程在我国技工教育界是一种新的课程类型,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多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模块课程的研究开发,在探索中不断优化完善模块课程体系,形成了下面三个主要课程特。
1.以专业职业技能为核心,构建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
这是模块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这个思路打破了原来将生产实习作为一门单独课程的传统,代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核心的结合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
这个体系由横向和纵向两轴构成:横向为一定等级职业资格专业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表现为技能模块一、技能模块二、技能模块三、技能模块四、技能模块五等,各技能模块之间呈递进式关系,且每一个技能模块都由若干等值交叉的链状教学课题来支持;纵向为同一专业技能课程体系从中级职业资格渐次递进到高级和技师职业资格,表现为中级技能模块、高级技能模块和技师技能模块。
各模块之间、模块内各课题之间,在内容安排上按照专业基础知识,后专业知识,再将工艺知识和技能训练合二而一,把原来自成体系的理论教学内容分解到模块和课题中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形成“专业入门—知识准备—工艺训练—生产操作—技能鉴定”这样一个新的专业课程构建模式。模块之间和模块内部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层层推进,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和工艺技能形
成的渐进性。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模块课程设置框图,见附1。
2.贯彻“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课程原则
“理实一体”原则解决的是专业理论课程和生产技能实习“两张皮”的问题。各个专业技能模块都以训练课题为纽带,联系相关学科知识,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将一定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内容划入课题。学生在一个课题的学习过程中,将做和学有机结合,既注重工艺技能训练,又掌握相关工艺原理。
“工学结合”原则解决的是学校教育和企业脱节的问题。每个模块不论是基础技能训练,还是应用技术学习,其教学课题的设计首先考虑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且许多课题就取自企业生产过程和通用产品工艺,保证技能训练对企业工作具有最大的适应性和匹配性。
“任务驱动”原则解决的是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一个模块由若干课题组成,而每个课题必须是一个具体的可完成的工作任务。一个模块由若干工作任务来覆盖本专业的基础技能、通用技能和专项技能,包括一定的方法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最后用一个综合任务来整合各项技能,使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3.优化模块内容、设备和师资
优化模块内容是使各模块内的教学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核心就是明确该模块内的若干核心技能点,其余则根据学生特点、企业需求以及专业工艺、材料、设备等的更新变化进行动态优化,在对模块的不断维护中保持模块内容的动态平衡性和不断与时俱进的科学性。
根据模块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师资,解决的是设备的充分利用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方向问题。要使传统的一物一用变为一物多用,使学科型师资变成企业中的工人技师兼工艺师、工程师。有了这些,模块教学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并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电机与变压器》模块为例,将原专业基础课《电工基础》中的磁场及电磁感应部分放入该模块作为入门知识,在此基础上介绍电动机与变压器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拆装、绕组绕制、维修为本模块的核心技能点,模块内设电机与变压器两大课题,电动机分设原理与拆装、绕组绕制和常见故障维修三个子课题,变压器课题又分设单相变压器绕制工艺及制作和常用变压器使用、维护若干子课题。该模块学完后,为后续《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模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据此,学校重点开展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开发模块课程校本教材,研发专用教学设备。
鼓励教师从教学课题开发入手,编写模块课程讲义、校本教材,在使用中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学校
通过科研立项、评审、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特别注重开发“四新”含量高、综合技能强、教学效果好的校本讲义、教材。对特别优秀的推荐到部教材办公室作为全国通用教材、规划教材正式出版。
第二,加大模块课程专用设备投入,建立一体化教学实训中心。
与此同时,学校加大了对所需相关设备的投入,特别加大了对基础模块和综合模块所需设备的投入力度,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模块教学所需仿真设备、教学软件等,保证了模块教学对设备的刚性需求,先后组建了数控、模具、汽车、电气、电子、计算机网络、烹饪等专业模块教学实训中心。
(二)教学形式一体化
教学形式一体化,就是在进行专业技能模块的教学时,在教师的组织下,按照目标教学法的要求进行互动式教学。即教师提出问题或布置需要学生完成的课题任务,并将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由教师组织传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课题为核心,开展学习与训练,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我们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1.担任一体化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过硬的操作技能水平。
2.将现有教师队伍合理组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担任某一子模块或课题的教学。
3.鼓励教师在职进修,特别是针对性较强的专题进修,向“双师型”“一体化”教师目标努力。
4.聘请大企业中卓有成就的工程师、工艺师、技师来校担任客座教师,并特邀他们参与课题设计开发和教材的编写。
5.精心选择本地一些大中型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某些子模块或课题的教学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学生也进一步拓宽了视野。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教学手段上,提倡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如演示、参观、练习、讨论、模拟、实验、实习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根据课题层次,合理引进企业零件进行生产教学,严格按照企业标准加工零件,将学校教育彻底与企业岗位工艺进行对接。在这个基础上加大和企业的实质性合作。对技师层次的课题,有的直接放到企业完成;有的将企业工艺技术难题作为技师课题进行技术攻关。在产
教结合的基础上推进产教研的结合,极大地锻炼了师资队伍,同时又促进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模块化教学(四)基本做法
为了更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块式教学,学校还要求每个专业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每个模块由2名教师组成教学小组完成具体的一体化教学任务。教学小组根据教学标准制订授课计划,拟定实训场地和器材使用计划,按规范备课和实施教学。学校鼓励老师积极探索和尝试教学改革,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企业进校、专家(行家)进校参与教学的工作,定期安排学生下厂实习拉近校企间的差距。教学部门坚持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和进行日常教学规范的检查与抽查,如教案检查、教学进度检查、作业检查、试卷抽查、随机推门听课、学生信息反馈、教学质量分析等。今年学校开始探索核心模块的教考分离试点,以保证全校一体化教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初步成效
我校从正式实行至今,虽然时间并不长,已初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现代工艺技术与工艺技能的结合,并切实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地位,为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础。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为校园内培养高技能人才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我校几年的实践已经表明,以心智技能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完全可以在校园内被批量培养,而且其质量已经经过各类企业几年的用工检验,证明基本是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这不但大大提高了技工学校的办学效益,更为技工教育向高层次的发展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三、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三点建议
(一)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进一步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大多中青年专业教师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更缺乏企业一线生产经验,而原先来自企业的实训教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