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镇中心小学  李 平
【摘 要】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传统文化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要进一步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提升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效果,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创新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传统文化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探索科学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融入语文阅读知识体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作为语文教师,要采取多元路径,激活并释放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提升学生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效果,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创新目标。
一、做好备课工作,融入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备课对于每个老师来说都非常重要,老师要备教材、备课标、备学生、备学情。备课应是一个构思“剧本”的过程,但这也不是照本宣科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总体设计的过程。在渗透传统文化中,小学语文老师要做好多重准备。首先是准确把握教材,要明确这节课的目标和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内容和思想。其次,老师要做好积极的应对准备,学生的问题是层出不穷、花
样百出的,教师就是要能够给学生一个合理的答案。再次,要灵活管理和维护班级的纪律,班级、课堂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教师要做好十足的准备。当然,在预设的前提下去实施要有效、有梯度,掌握好“度”。大胆改造语文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和融入。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传统文化预设的目标。
二、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文化意境
孩子都向往新知,且好奇心重,所以多媒体的运用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它灵活便利的使用方式也为教学解决了不少难题。例如在阅读教学时,一些动词孩子理解起来有些困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孩子们轻而易举地了解了词语的内容,为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构建高效课堂,老师必然要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通过灵活的操作和丰富的形式将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便于课堂教
学工作的展开。比如说《竹石》《石灰吟》都蕴含着传统文化中坚强不屈的特点,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营造氛围,让学生感知其中的文化内涵。
三、创新古诗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思维
古诗的情感传达不仅是通过诗歌语言的字斟句酌,还通过审美意向的朗读感知。在初步了解诗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后,教师就让学生对古诗进行全面的解读感知。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寻诗歌中都出现了哪
些景物描写,学生会借助批注快速到月亮、满地银霜、江边的枫树、江面点点渔火。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画一画的方式在白纸上进行绘画,感知这些景物描写背后的情感表达。无论是即将落下的月亮还是点点的渔火,最终都会在钟声敲响后逐步归于平淡,慢慢消失在诗人的视野之中,也许孤寂还能在这些景物的陪伴中得到些许慰藉。然而在钟声响起的刹那,所有的陪伴都消失了,只留下这不能排解的苦闷孤寂,也许能陪着他的只有这长叹的钟声了。这既是诗人情感的映射,也是悲观环境的真实写照。在意向的充分感知中,学生对情感的感悟进一步加深。当然,意向情感的感知不能仅仅通过绘画,还可以通过朗读和想象。在学生声声朗诵中,月亮、漫天风霜逐步展现在学生眼中,然而在钟声响起的那一刻,所有的江枫、渔火,让人眼明心亮的灯光全部消失。因此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用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展现景物的变化,作者情感的转变,这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通透。
四、开展文化模块教学,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文化模块教学对于提升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效能具有积极意义。从概念上来看,模块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通过单元化的教学模块,让学生逐一接受、突破知识内容,是一种专项化的教学策略,对于提升综合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融入知识体系都具有积极意义。从特点来看,模块化教学有专业化、实践性等特点,模块化教学通过重塑语文阅读教学体系,实现了学习内容的整合,同时,模块化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教学的专业化程度,在传统教学体系下,教学内容往往过于宽泛,学习内容也不够集中,通过构建现代模块化教学体系,可以实现重点、难点知识的专项突破。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通过组织模块化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
生更好地掌握春联的文字技巧。最后,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材料。
在小学语文亲子共读中,家长可以设置阅读问题,借助问题诱发学生好奇心,提升学生阅读欲望,增强学生阅读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进而提升亲子共读的效果,增进亲子情感。
三、情境阅读,加深理解
所谓情境阅读法,是指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具体的阅读情境,再现阅读材料,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阅读感知能力的一种阅读方法。在家庭环境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比在课堂环境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更有优势。家庭环境比课堂环境更为和谐、宽松,小学生也喜欢和家长开展交流,因此,在小学语文亲子共读中,家长可以创设阅读情境,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黄果树瀑布》的阅读中,家长可以借助电视节目,让学生直观认识阅读材料:“隆隆的闷雷一般的声音”“只见瀑布似银河决口……瀑布霎时化作一道七彩长虹”“河水很静……完全是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山村小景”,使学生对阅读材料有更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亲子阅读中,家长可以立足阅读材料,为学生创设积极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直观、真实的阅读情境中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欲望,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亲子共读,不但可以培养亲子感情,还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应当帮助家长掌握亲子共读的方法,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让学生沉浸在和谐的阅读氛围中主动开展亲子共读,进而提升亲子共读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伟.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语文学刊,2014(22).
[2]丁利涛.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上接第85页)
(下转第86页)
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生本教育
江苏省海门市树勋小学  江 伟
【摘 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落实生本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呼唤,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此背景,对基于学生学情,引导语文学习;尊重学生感受,引导阅读体验;引发学生互动,推进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生本教育
模块化教学
生本教育,简单来说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所创设出的有关生态语文课堂模式,都将以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有关成长的需要,并且遵循有关语文学习与教育的特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从以下三方面落实生本教育:
一、基于学生学情,引导语文学习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过程里创造出 “三不教”的方法:不教学生会了的,不教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学会的,不教就算教了学生还是不懂的。在现今的语文课堂中,尤其是公开课里,有很多“深挖”过度的现象。站在学生心理的角度上对其进行分析,学生无法参与和投入到某项超前于他们最近发展区域的教学活动里,因为这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会让他们不知所措。由此可见,如果在课堂上出现很多类似的情况,学生就无法有好的学习状态,更会导致学习状态低迷。当学生处于这样的状态下,何谈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我们在确定了以上的认识之后,便要设置出尽量适应学生高度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伸手可触”。
例如,在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的教学中,课后作业有一个要求是对课文进行复述。如果我们让学生直接复述课文,并未在课堂上做铺垫,对一些学生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在让学生对第二到第五段进行复述之前,要求学生先完成一项“填写实验报告”的活动,从而降低他们复述课文的难
度。对于学生而言,把实验名称、有关实验的目的、实验所处的环境、实验所需材料、实验需要的步骤、实验所得出来的结论在课文中整理提炼出来并非难事。与此同时,当学生就完成了实验报告后就会对实验的过程与内容有清晰的认识,此时再对课文进行复述,也就变得较为容易了。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与学生高度相契合的活动,如此方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保持童心。把学生的基础作为出发点,利用做表格的形式铺设桥梁,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尊重学生感受,引导阅读体验
正如李贽在《童心说》中所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童心是一面镜子,它充满着阳光,没有一点儿瑕疵,它是
站在隐瞒、欺骗、虚伪反面的赤诚、天真。可是,我们却经常能在语文课堂上听到学生说出违背本心的话。
例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的第三节里有这样一段话:“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通常教师们会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问:“你们通过这些话觉得高尔基的儿子是什么样的?”教师对学生的真实感受不予理会,让学生在他的引导下关注“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这些词句,从而在高
尔基儿子的这些行动里得出高尔基的儿子很孝顺,也很爱他的父亲这种观点。一个10岁的小孩喜欢种花,这是因为孩子有着活泼好动、无忧无虑的天性,或者是因为想让父亲可以在岛上观赏到漂亮的花儿,高尔基是因为儿子的快乐而快乐,或是因为儿子有孝心而快乐?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内心感受都不闻不问。像这样的教学流程虽然是一环接一环,可是它却仅仅是教师自己的想法罢了。
为什么学生无法将心中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呢?原因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前行,教师把路途中的风景与感受全部确定了,长时间下来,学生就习惯了教师的牵引、就算所说的话并不是他们的本意,也会去迎合教师。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便需要关注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使学生敢于不受外界干涉,将内心真实的体会和认识表达出来,才能保留住学生纯洁的童心。
三、引发学生互动,推进合作学习
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阅读教学学习方式,主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角定位有着充分的认知,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给予学生最为高效的学习方式”作为自己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起点,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选择运用相关话题为导向,组织和号召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进行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雨后》一课时,一位教师设计出如下一系列话题:在课文中的“泥裤子”是指哪个人?课
文中的小妹妹为什么喜欢跟着他?小妹妹需要小心的跑动,你能想象她小心跑动时的样子吗?并进行适当的表演。在课文中,小妹妹自己“小心地跑”和后面的小妹妹“希望摔跤”是否会出现矛盾?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这样,学生既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个人的独立的思考方式,又能够在小组探究时将自己思维方向进行调整完善,从而获得全面的知识。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在课堂教学时及时把握和调整课堂教学节奏,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难点,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教材所要
于知识的融入程度,提升专业化学习效果,实现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小学语文阅读知识体系中,有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不是十分容易理解,教师要结合语文阅读学科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阅读、用语文阅读,提升自身对于语文阅读知识的认知与掌握程度,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改革目标。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发展,传统文化教育形势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新型阅读教学模式,积极融入传统文化,是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有待深入探索,寻求科学的模式和策略,切实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传统文化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宜国俊.浅析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J].中外交流,2018(36):270.
[2]曲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科学咨询,2018(20):107.
[3]张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8(5):269.
(上接第84页)(下转第90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