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自动化杂志
0前言
《中国民航统计公报》历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民航客货运输周转量以年均超过10%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研究表明,航空产业价值每增长5%,可创造100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对民航乘务人员的需求也势必大大增加。
1国内高校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空中乘务员作为民航运输服务中人数最多的一线服务人员,在民航旅客运输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空乘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民航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旅客满意度。
自1999年中国民航大学和沈阳航空工业学院首次开设空中乘务专业以来,我国各高校顺应市场需求,陆续开设了该专业,特别是2009年来,专业开设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国内开设空乘专业的高校办学情况复杂,
有院校自办、依托知名民航院校合作办学、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办学、航空公司委培等多种方式。
出于对专业发展前景及办学效益的良好预期,相当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到空乘专业的办学中,借用校企合作的名
义,与院校开展合作办学或以承包院系、专业的形式办学。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院校有320余所,年均毕业学生万余人。
由于开办时间晚,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尚未形成较为统一规范的模式,各院校多是借鉴其它专业的办学经验管理空乘专业,合作办学院校的大多数资方缺少教学管理经验,在办学中往往以企业管理经验办学,不尊重教学规律;出于投资回报率方面的考量,教学资金投入有限,导致办学条件差、缺乏专业教学条件与资源、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低且不稳定、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千差万别,最终导致人才培养水平参差不齐。而航企的用人标准基本是统一的,并对安全管理及服务质量的要求极高,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达到航空公司空乘岗位的招聘要求,以致空乘专业的毕业生上机率低,平均不足三分之一,大量的毕业生只能转到地勤或其它商企中工作,降低了人才培养效率。为促进专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空乘专业当前急需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规范,采用标准化为主兼顾个性化的方式,使各院校均能以航企空乘岗位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
基于“五双”模式的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王亚莉
(海口经济学院旅游与民航管理学院
海口
571127)
摘要:航空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航空服务业的人才需求井喷式增长。本文通过对国内高校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
问题深刻剖析,提出了具有创新价值的“五双”的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双元(课堂教学与模拟舱教学)、双线(线上与线下)、双轨(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双师(理论与实操教师及专兼结合)、双证(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关键词:空中乘务;人才培养;“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实训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C9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7784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of Flight Attendants'Specialty Based on
"Five Double"Mode
WANG Yali
(School of Tourism and Civil Aviation Management,Haikou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Haikou 571127)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ir transportation industry,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air service industry is in-creasing rapidly.Based on the deep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cultivation of flight attendants in
模块化教学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ive double"cultivation mode of flight attendants with in-novative value,namely:dual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imulation cabin teaching ),double line (online and offline ),double track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double teacher (theory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teachers and full-time and part-time combination),double certificate (diploma an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
Keywords :flight attendants;talents cultivation;"online +offline"mixed mode;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基金项目:
本文系海口经济学院教研教改项目“基于“五双”模式的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hjyj201923)。**
总第441期
2021年2月15日
e-Business
28··
办公自动化杂志无论哪种办学方式,只要人才培养模式能统一规范,人才培养质量方能得以保证。在此期间,各院校兼顾个性化可结合自己的办学特。
2“五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
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可概括为
“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即“内外兼修”。“内”,指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外”,指培养学生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
强健的体魄。最终实现学生应急技能、对客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特殊场景处理能力全面提升,达到客舱乘务员的岗位技能要求。
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本文提出了具有创新价值的“五双”的空乘人才培养模式,即:双元、双轨、双纲、双师、双证。双元指课堂教学与模拟舱的双元模式、双线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双轨同步、双轨指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以及双纲并举、双师指理论与实操教师及专兼结合的双师施教,双证指学历毕业证书与职业合格证书的双证制度。全面规范空乘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理论教学、实
践训练、课程标准、师资队伍、证书等要求与标准。意即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专业教学内容及过程管理,培养学生具备空中乘务员岗位必备的专业业务能力,使空中乘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提高空乘专业学生的上机率,提升航空公司乘务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3基于“五双”的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构建
3.1课堂教学与模拟舱教学并重
优质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和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体现途径就是专业教学,课堂教学是保障以上核心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模拟舱教学是提升核心能力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过程需专业教师始终如一的热情饱满,备课认真,能实时掌握当下的行业动态,并随时关注学情,不仅能做到备课本,备行业动态,还能做到备学生,备班级,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能自如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善用讨论法、案例法等参与性较强的方法,加强学生在课堂的自主性,能熟练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慕课等一系列的优质互联网教学资源,能将演示、讲解、答疑和考核有机地结合,充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客舱是空中乘务员工作的核心阵地,模拟客舱教学是空中乘务专业学生核心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模拟客舱教学需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取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分演示,模拟,纠错,巩固四步走,在实训过程中,分小
组通过角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完成项目任务,秉承在做中学的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升学生的客舱服务基本技能,加强特情处置,随机应变能力,以及与旅客沟通、与同事协作的能力。
3.2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双线并行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教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成为现实,空中乘务专业教学要善于运用当前较成熟的一些互联网教学平台,如:
“智慧树”、“雨课堂”及“学习通”等,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主要利用平台发布教学资源,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操作流程的展示,完成课前的知识储备和课后的测试环节;线下教学是对线上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对平
台学习效果的操作检验和查漏补缺。
课前,任课教师将教学大纲、进度表,教学课件、讲义、相关视频等教学资源上传到教学平台,发布预
习任务,这样,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进行课前自主预习;
课中,首先,利用平台进行签到,既规范了教学管理,又有利于期末全面客观的考核;
其次,利用提问,检验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课前的预习完成状况及学生的有效反馈确定课中需要重点讲解的知识点,同时发布课堂讨论任务;最后,根据作答情况进行讲解、答疑、总结;
课后,建设课程题库,每节课程结束后均需完成相应的题目,客观题由系统批改,主观题教师需及时批改回复,其它形式的作业,如视频,PPT 等,教师也应及时点评回复,以达到检验、巩固的作用。
3.3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双轨同步
空乘专业的实践性极强,不仅对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要求较高,同时也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化形象,过硬的服务技能等,这就使得空乘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同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巩固理论。
理论教学应严格按照国家对民航服务人员的职业标准要求以及航企的用人需求明确教学体系和内容,形成标准化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考核标准。充分结合空乘专业特,以岗位需求为依托,设计模块化的教学项目,以项目为单位设计理论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中的通用知识能力;
同时,还需不断的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锻炼专业技能。首先,为切实保障实训教学,需建设全套的仿真实训环境,完善实训室硬件设备,购置软件系统,创建全套的仿真工作环境、工作场景、业务流程,充分结合岗位设计教学环节,做到环境仿真、流程仿真、业务仿真、岗位仿真,使学生足不出校也能够体验岗位;其次,以赛促学。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级别、类型的行业技能大赛,同时,引导协助校内社团协会组织各类专业比赛,
如:客舱服务技能大赛、民航2021年2月15日
e-Business
总第441期
29··
办公自动化杂志
(上接第7页)
改进的学习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5]。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表现、
掌握知识的能力进行评测,与学习同步发生属于动态化观察评估的考评方式。评价的形式不仅仅局限在线上线下的测试分数,而是拓宽至课前准备、对课件的访问点击次数以及课堂上的答题、互动情况等方面,在小组项目评价中增设小组自评、互评,评价主体有教师、学生以及电商平台专业数据分析人士,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都趋于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的载体。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终结性评价,在传统期末考核的基础上,通过放大实践项目的评价权重引导学生对实践项目的重视。本课程实验结课采用小组作品展示,作品展示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表现力,展示过程中,由教师、学生和专业人士从理论内容、实践能力、解决方案等不同角度进行点评,完成对实践项目的互动评价,让每组学生明确自己解决问题的水平,并指导学生完成自我评价、自我反馈,形成良性循环效应。
3结语
在高校金课建设的大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要顺应当前教学主体、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介等要素的变革与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强化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深度融合,通过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叶信治.高校“金课”建设:从资源驱动转向制度驱动[J].
中国高教研究.2019,10:99-103.
[2]朱卫平,陈佳玲.大数据时代下的“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7,10:33-36.[3]张璞.“案例驱动+项目导向”的Java 程序设计课程教
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7,2:58-60.
[4]本杰明·S.布卢姆等编,邱渊等译.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5]刘雅.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联合应用实践与思考———
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9,23:70-72.作者简介
高岩(1962-),女,汉,河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
张晓琴(1973-),女,汉,山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商务智能。
薄涛(1979-),男,汉,天津人,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口语大赛、民航基础知识大赛、礼仪大赛等,提升学生实践水平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深度进行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航空企业联合培养,并引导航空企业积极参与教学当中,为学生提供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作为院校实践教学的延伸,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4理论与实操教师及专兼结合的双师施教
教师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空乘专业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促进有效的专业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转型的匹配。双师型教师的涵义有三种:“双证书”教师,“双职称”教师,“双素质”教师。主要是指双素质教师,既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需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主要依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两种方式,前者借助现有教师的在职培训,企业挂职、校企间的培训交流等方法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转型,后者通过引进拥有丰富的企业、行业经验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实施专兼职结合的政策,一方面切实提高了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开辟了实习和就业渠道。
3.5学历毕业证书与职业合格证书双证并重
一直以来,各高校培养的空乘专业毕业生并没有系统性的,有公信力的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而传统以
试卷为载体的考核结果只能体现毕业生部分方面的能力,这就给用人单位的选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挑战,行业认证的资格证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大部分企业在人员初始甄选阶段的重要标准。因此,学历证书已无法全面体现技能类学习和训练的成果,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才是人才培养的终极选择。目前,适合空乘专业选择的证书主要有安检资格证、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职业资格证、中国民航运输销售代理岗位资格证等。落实双证并重需以证促学、证教融合,将社会培训组织和力量和校内相关课程有机地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增加就业砝码,拓展多元化的就业渠道、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参考文献
[1]桂韬.基于核心技能培养的服务类高职实训课程实施及效
果———以南科院空中乘务专业为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23-26.
[2]杨鹤,
藏楠.浅谈空乘专业行为养成教育[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56-57.
[3]王海燕,李新元.”过程导向”课程下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力
———以空中乘务专业为例[J].科技信息,2010(27):242-243.[4]王海燕,孙雨婷,
谢辉.基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空中乘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新疆职业大学为例[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4(10):19-22.作者简介
王亚莉(1985-)女,汉,甘肃庆阳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航运输与旅游。
总第441期
2021年2月15日
e-Business
3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