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必须学以致用,习以为常
进入新时代,高职人才不仅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还应是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而人文素养培育,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是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1]因此,承载着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应遵循写作规律,巧妙而系统地融合人文素质教育,与现实生活和工作需要对接,这既是该课程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改善课程教学的有效措施,这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浸润学生智慧道德等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亟需融合人文素养
1、教学现状亟需融合人文素养
现在,会写常用的应用文已经是每个现代人从事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而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虽然在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上有所突破,但是仍局限于“以就业为导向”,或是“以技能为导向”上,忽视了职业发展理念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有时随意调整教学内容,有时增删教学文种,陷入不清不明、随意取舍教材的状态。有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重传授知识,而轻视
实践教学;有的虽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专业必修课程,但在师资配备和教学条件上则比较随意,忽视该课程的教学特点。这使得应用文写作课程处于可有可无、可教可不教的被边缘化的状态,有悖于设置该门课程的初衷及其教育意义。
另外,高职生源文化基础相对较弱、人文素养缺失和综合素质不高等普遍性问题,况且高职学生在大学求学期间,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育意义认知有限。以上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制约着高职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
2、人才培养需要融合人文素养
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复合型人才,针对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和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深刻认识“应用文写作能力作为复合型人才的关键能力之一”的思想内涵,努力构建应用文教学科学体系,让应用文写作课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养和优秀职业品质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已成为高职院校必须引起重视的紧迫任务,更是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理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二、人文素养培育与应用文写作教学相融合的意义,应用文写作蕴含丰富人文素养。
1、人文素养的内涵。人文素养,内化于心,是形成人的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品质、修养等内在涵养的体现;外化于行,表现为人们在人文方面达到的发展程度,其内容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以及人文精神等四个方面。[2]人文素养培育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引导人们达到人性的自觉,深刻感悟自我与外界的关系,进而达到自律自悟至灵魂升华,激发人们追求崇高的理想,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等高尚品质。一言以蔽之,人文素质就是教育人们“懂得做人做事”,“学会做人做事”,是关于“为人处世”的学问。
2、应用文蕴含丰富的人文素养。自古以来,应用文不断沿革与创制,不断完善与传承,引起历朝历代的重视。自南宋出现应用文名称,到“五四”时期,应用文才作为独立的文章体裁而得到广泛应用。“文以载道”、“知行合一”、“文贵实用”的传统体现着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特点,也传承着写作的社会功能。[3]这说明,应用文承载着中华传统政治文化风韵,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古代每一种应用文体,如颂、赞、祝、章、表、奏、启、议、封禅等,都是中国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社交礼仪诸多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传承、繁衍的故事,呈现着古代读书人的天下义利观、社会责任感和实事求是追求治国安邦的高贵品质,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3、新时代需要应用文写作教学融合人文素养。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根据人才培养教学要求和学生专业学习和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融合人文素养培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努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做、用”中历练,在工作和生活的对接中受益,使学生“懂得做人做事”,“学会做人做事”。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同时通过渗透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分析判断、语言表达、科学决策和审美等综合能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