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促进识字教学效率提高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识字能力是每一个学生必备的能力。只有自己学会识字,具有识字能力,才能够运用祖国语文,才能培养学生表达交流、阅读理解等多方面的能力。识字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最基本、最应该必备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又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它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中要求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识字方面有所加强。仅一年上册课本就要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100个字;下册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250个字。这样,低年级共认识1800个常用字,会写1000个字。因此,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研究。
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如何以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观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新的变革,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促进学的变革,提倡创新精神,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优秀人才,已经逐渐成为信
息技术教育应用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因而,探索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变得非常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课题的指导思想   
    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语文课的主要任务的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所以一般称之为工具课。既是工具课也强调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学好语文就成为孩子们心理和智力全面发展的一个良好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识字,就其本质看来说是接受性的,是把外界输入的文字符号录入大脑,与脑中已存贮的语音、语义相结合。对于尚无语音、语义的文字符号,大脑要同时接受与之相伴的语音、语义信息。无论哪种情况,识字过程的特征都是通过视觉信息接受一种文字符号,并将其录入大脑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属于用字范畴的阅读具有天然的形式上的一致性。有效识字,即对所认识字的巩固率高,数量大,回生率低。我们低年级段预计通过“信息技术促进识字教学效率提高的研究”,探索一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实验条件下的儿童的识字能力明显高于常规儿童,同时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深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研究依据和假设
(一)研究依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并且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在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资源,让他们充分地使用信息资源,在知识的大海里尽情地遨游。
    从继承我国古代识字教学的优良传统,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识字教学改革实验和对外识字教学的经验教训来看,识字教学必须实现科学化艺术化与信息技术化。其基本特点就是,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体现汉字是表义文字和复脑文字的特点,以求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速度和质量。其基本内涵有:
    1、科学化。识字教学以现代汉字学和现代脑科学为理论基础和认知方案。现代汉字学揭示了汉字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为实施识字教学的科学化与信息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认知方案,
能使许多汉字的讲解做到一语道破。现代脑科学揭示了左右脑协调活动的基本规律。而汉字是活动于左右脑网络中的复脑文字,学习和使用汉字对发展人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强的功能。左右脑协调教育理论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为形象性和过程性,即动态性。就某种意义上来说,动态性就是生活化,确实能做到一次讲解终生不忘。
    2、艺术化。艺术化的基本含义就是审美化。识字教学的艺术性基于汉字的象形性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图画,本身都具有无限的艺术魅力。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等综合效应,创造一种审美情趣,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教者乐教,学者乐学,让教与学两方在教学的双向活动中领略共同参与的愉快,从而达到教学高效化的目的。
3、信息化。信息化的基本含义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根据汉字学和脑科学的理论,充分揭示汉字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使识字教学的过程变得简单易学,而且应用起来简便高效,形象直观。并且可以建设站点,制成网页,实现远程教学与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因为现代技术要做的事情是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人不能做的事情、人利用技术之后可以做的更好的事情。
(二)理论假设:
我们假设: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使信息技术成为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的有机部分,能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教学质量。
具体为以识字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的适时应用,作用于课堂教学过程,形成优化了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认读识记和书写汉字能力得到提高。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信息技术促进识字教学效率提高的的基本理论和课堂教学流程;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研制、开发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整合的工具平台,依托小学语文电子教材,开发更适合低年级识字教学需求的网络资源;
(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优化识字课堂教学。形成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和经验。
五、研究内容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识字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哲学和心理学的活动理论认为:长时间静态单一的思维活动,容易使大脑皮层紧张疲倦,产生抑制状态,而动态的思维活动有助于信息的吸收和强化,往往在记忆的储存中留下很深的痕迹。低年级学生对生动、形象、彩鲜艳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因此,网络环境下,通过图、文、音、像信息,更为形象、具体地表现识字内容,正好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因此,在识字教学实践中,注意发挥信息技术特点,通过信息技术的媒介,为学生提供生活中与课程相关的熟悉的的识字情境。如在教学“二木林,三木森,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这一识字课时,通过网络播放FLASH动画,由从小树林,到郁郁葱葱的森林,从而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地与形象生动的画面相结合,集画面、声音、文字等于一体。这样动态演示与静态画面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使陌生的生字与熟悉的环境和生活经验产生了某种联系,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实现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的有机结合,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汉字动画,突破识字教学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动态演示等一些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它形象地呈现了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了事物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展现演变过程。低年级学生难以将字形与表象统一。借助网络软件,先运用“实物图——象形字——现代汉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习惯。如认识“鸟”字时,设计富有动感、生动有趣的画面教学,有利于激起学生去探索蕴含着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文字世界的欲望。
     2、比较形近字异同。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它们或换偏旁,或区别仅在于点横、长短之间,低年级学生较难区分,而网络动画的使用却让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如“晴”与“睛”,读音相似,字形相近。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播放生字读音,首先出现一个火红的太阳,逐渐演变为“日”,然后与“青”字组合成“晴”字,学生一下子掌握了“晴”字的音、形、义。“睛”字也是如此,动画中先出现眼睛,再与“青”字结合。学生轻松地识记、辨析出了这两个形近字,教学
的难点在动态的演示中得以突破。
     3、演示生字笔顺。笔顺对字的结构影响很大,她不但直接关系到笔画的正误和书写的速度,同时也关系到字的造型美观与否。在苏教版语文的配套电子光盘中,有一些难写或易错字的笔画动画,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的笔顺演示,有利于激发学生习字兴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模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笔画的走势和布局,再跟着书空笔顺,在兴趣盎然中对汉字的笔顺掌握得更加牢固。
模块化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识字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英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和传统的每体相比,它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各种信息形式有机地组合融会在一起。大量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等途径,提高自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信息技术这样的优势,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多媒体辅助识字教学单纯由老师操作、演示的模式,放手让学生操作计算机,引导孩子们在互联网的海量的学习资源中去搜集资料、
获取新知、探究问题。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改变过去那种光靠教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利用信息技术合作互动,加强信息反馈和知识巩固。
    依托信息技术,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地探索、发现,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地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得力用,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指导学生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学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识字4”设计几个谜语让学生猜: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每句各打一字)同桌合作猜出一字,电脑屏幕上便出现一个翘起的大拇指,还有热烈的欢呼声。此时计算机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
    六、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研究阶段(2006、3-2006、6)主要是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和管理方案,建立子课题;采用申报审核方式,组建课题组;在对各学科教师进行相关教学软件使用情况的调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1、文献研究法。进一步开展文献检索,以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资料进行元分析。主要是利用baidu或google等搜索引擎和各种数据库选择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章,然后建立一定的分类编码标准,按照标准对这些文章进行分类,形成文献库,以更清楚地了解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现状,准研究的着力点;2、调查分析法:重点调查我校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比重、使用信息技术的课的比重、教师对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态度、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态度、识字教学现状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