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节结构分析
一、教学背景
1、《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分析作品结构。对小说而言就是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是读者深入理解故事,更有助于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
2、一轮复习时,学生对高考现代文阅读没有全面的认识,所以教学设计时先让学生课前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帮助学生熟悉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再进一步了解小说阅读重点。然后通过题型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不同题型的答题思路。
3、教学时数:一课时
4、课前准备: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
【资料链接】
1、小说:【百度百科】baike.baidu/view/1942.htm
2、k/soft/1535292.html
3、hi.baidu/szyue50288/blog/item/2b6f59fa132a3b9f59ee90c7.html
4、wenku.baidu/view/cb3b0dfa770bf78a65295425.html
5cache.baidu/c?m=9d78d513d9d437ad4f9e97697c66c0161e4381132ba7a60208d7843898732b4a506692ac57270772d7d20d1016db4d4beb802103401451b18cbe8f5dacbb85295f9f5742676b855662d80edfc05124b137e05dfede1ff0bb8025e3dfc5a3ae4323cf44767097f0fa4d7011dd19f4034094b1ed4c025e60ad9b32728c5a6058ef3430b150f890251e009687db4b4db33da06206e0dc22c14f05c213b0585b7a4bfa0af74a462743fd5277a1196813929c1cbc762a5723c119eee6d6b69c19d0c1ab2cc8a496fa389214e192bbfd25477457f826bca8beb96a305202ae9098499a&p=8772da5e95904eae40bd9b780740&user=baidu&fm=sc&query=%D0%A1%CB%B5%BD%E1%B9%B9+%B7%D6%CE%F6%CE%C4%D5%C2%BD%E1%B9%B9%B5%C4%BC%BC%B7%A8+%B7%D6%CE%F6%D0%A1%CB%B5%B5%C4%B1%EA%CC%E2&qid=c2417dc3009a5ab0&p1=1
6、2009——2011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wenku.baidu/view/1d9690d63186bceb19e8bb56.html
wenku.baidu/view/ce131e45b307e87101f69636.html
wenku.baidu/view/739da219ff00bed5b9f31d4c.html
二、教学课题:小说情节结构分析
三、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熟悉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熟悉小说情节结构分析的几种题型,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思路及答题范式。
教学重难点:同教学目标2
四、教学方法:讲评法、对话法
五、教学过程
(一)在2011年,江苏、辽宁、山东、浙江等8个省份考查了小说阅读,可见高考出卷对小说的关注依然不减。我们要引起重视。前面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情节结构分析题的解答。《考试说明》中要求同学们能够分析作品结构,对小说而言,分析作品结构就是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使我们深入理解故事,更有助于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
(二)在考卷中常见的题型有: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标题的作用、分析某情节的作用、理解
开端或结尾的作用、探究情节的合理性等。其中标题常常是文章线索,有结构全篇、揭示主题等作用,比较简单。所以我们重点研究四种题型。
1、首先看第一种:概括故事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真题展示】
2009安徽卷《董师傅游湖》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html制作答题网页分)
2010年广东卷《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2011年江西卷《晚秋》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分)
学案反馈:某同学答案:小说先着力写木匠巴尔塔萨做的鸟笼之精美难得,再写他将鸟笼送给蒙铁尔的儿子却未收一分酬劳,最后写木匠出钱在外彻夜欢娱以致无钱付账。
存在问题:表述不简洁、概括不全面。
看答案,(一)巴尔塔萨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二)巴尔塔萨期待好价格,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可见,梳理情节时我们可以从哪两个方面考虑呢?
【答题指要】从主要人物入手进行概括,勿面面俱到;从发展线索入手进行概括,勿遗漏缺失。
【你来试一试】《核按钮》P172《茶垢》第1题
这篇小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试简要归纳。(每部分不超8个字)(4分)
同学回答,互相补充,老师点评并打分。
【答案】1、老爹炫耀茶垢2、孙女拒绝茶垢3、孙女清洗茶垢4、老爹留恋茶垢 抓住线索:茶垢
2、分析中间某情节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 1、小说某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小说某段在行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真题展示】
2008年江苏卷《候银匠》 小说第二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2010年新课标卷《保护人》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2011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这道题,换一种说法,就是“第3节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请同学们揣摩提供的参考答案,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考虑此类题目的答题术语有哪些?请 某同学读答案,其他同学总结。
【答案】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
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答案】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答案】① 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②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
同学总结。明确:插叙情节、补充说明、制造波澜、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形象、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等。
【答题指要】可见,某段的作用除了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组织答案外,还可以从人物形象塑造、整个情节发展、小说主旨表达角度考虑答题思路。
【你来试一试】《茶垢》第2题 文中画线的一段文字,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同学回答,互相补充,老师点评并打分。
【答案】 内容上,突出史老爹对茶垢的痴迷,和清清对茶垢的拒绝形成对比;结构上,为下文写史老爹因茶垢被洗而昏厥做铺垫。
刚刚我们说的某段如果是小说的开端或结尾呢?小说开端和结尾一般又具有怎样的作用呢?高考中也经常涉及。常见提问方式有 1、小说开端……文字有什么作用? 2、小说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真题展示】
1、2011年新课标卷《血的故事》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2011浙江卷《第9车厢》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3分)
3、2011年安徽卷《巴尔哈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做题经验说说小说开头结尾作用的术语。
进一步对照答案,补充答题术语。
【答案】1、答: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2、①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3、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常用术语】
开头:①交代环境 ②设置悬念③作铺垫、埋下伏笔④营造气氛⑤设置线索等
结尾:平中生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丰富人物形象、余味无穷等
【答题指要】要从人物、环境、情节、主旨四方面考虑。
【你来试一试】《核按钮》P166《迎宾竹》第1题 这篇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4分)同学回答,互相补充,老师点评并打分。
【参考答案】一方面说明郑副市长画竹确有水平,(1分)使情节波澜再起,留下无穷韵味,(1分)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1分)另一方面,突出郑副市长妻子的贤惠聪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1分)
六、教学反思
这节公开课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学生能有所获。不过,从上课学生答题情况看,很多学生缺乏规范答题的意识,答案欠缺条理。这些问题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解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