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一种风靡全球的创新学习方式
项目式学习是当前全球教育创新的一个热点话题,正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开花,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它从哪里来,有何与众不同之处?这种学习如何设计?如何评价?它在学校中呈现何种样态?如何操作?请与我们一起走进项目式学习。
拉克雷西亚 · 特伦斯(Lacrecia Terrance)老师带着八年级理科班的学生们在做一个项目研究,旨在探究为什么当地有这么多居民患癌症。在收集了整个城市的相关信息后,他们重点对癌症患者比例最高的地区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地区周围有好几家化工厂,而当地空气质量测试表明,有害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从邻近的化工厂中释放出来。学生们结合整个研究过程撰写了一份研究报告,并在项目结束后向当地工厂的工人提出了可行的建 议,以帮助降低居民生病的风险。
这是一个典型的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 PBL)案例。类似这样的学习方式正越来越多地在全球的课堂上呈现着。这些项目主题既真实,又吸引人, 还和学生的生活相关,学生围绕着这些主题去探究并解决问题。
学生个人网页
什么是项目式学习?
20世纪初,威廉·克伯屈(William Heard Kilpatrick)提出的设计教学法被普遍认为是项目式学习的前身,设计教学法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主张把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教育过程的核心和有效学习的依 据,让学生基于脑海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主动去建构知识并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经过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在美国初等学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项目式学习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
致力于推广项目式学习 30 余年的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对项目式学习的定义应用最为广泛,它把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项目式学习(Standards-Focused PBL)定义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巴克教育研究所还提出了一套 PBL项目设计 “黄金标准”(如图1), 围绕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知识和成功技能,项目式学习包括7个要素:
(1)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持续探究;
(3)真实性;
(4)学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
(5)反思;
(6)评价与修改;
(7)成果公众展示。
还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其他的看法。马卡姆(Markham)等人认为在项目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项目主题与任务,学生据此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以此来建构知识体系并提高学习能力。所罗门 · 格温(Soloman Gwen)认为项目式学习往往围绕着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真实性的项目主题展开,依托着某一学科的理论,并在活动中体现多学科交叉的思想;以小组形式进行,学生阐述自己习得的知识,师生、生生间多角度评价,对学习者习得的量以及程度给予评估;整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建议者。
尽管学者们对项目式学习内涵的描述不完全相同,但综其所述,项目式学习可总结为一种通过对真实的、复杂的问题进行探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实施,最终以产品形式呈现,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建构知识网、掌握必备技能、实现综合发展的教学模式。具有如下共性特征:
(1)涵盖多学科知识。项目式学习中的问题复杂且真实,很少有单一的知识背景,这意味着要解决问题,必须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耗时也较长。
(2)强调学生主体作用。项目式学习中充分尊重学生 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学生的合作学
习、自主探究,自行设计执行各环节,组内成员是一个密切合作的共同体,决定着项目最后的成果。教师只是监督者和指导者的角,并不过多参与学生的实施。
(3)公开展示成果。项目式学习和其他教学方法不同,项目结束时要有一个作品来呈现。这个作品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多媒体作品,也可以是小报告或者小论文,等等。
(4)重视评价与回顾。项目式学习对成果的评价多元化,评价主体有自评、他评,评价方式包含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采取多种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
(5)指向核心知识的再建构。项目式学习最终是要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建构,让学生在掌握核心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转换,产生新知、付诸实践,运用各种知识和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式学习属于归纳教学法,重视从经验中总结、归纳,它的起点是经验,形成思维的过程是归纳。项目式学习与一些同属归纳教学法的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问题式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案例式学习(Case Based Learning)和及时教学法(Just In Time)等学习模式相似,这些教学方法均以学习者为中心,赋予学生更多的责任,学生从现实中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简单地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
有学者对各种学习模式之间的区别进行了分析,例如,在项目式学习与问题式学习两者的区分方面,佩雷内(Perrenet)等认为项目式学习更加强调知识的应用,而问题式学习则强调知识的获取,而且项目式学习通常伴有基础课程,而问题式学习则没有相应的基础课程。
也有学者对项目式学习自身所独有的判断标准进行了梳理,托马斯(Thomas)提出了判断是否为项目式 学习的5个标准:
(1)项目位于课程的中心,而非边缘;
(2)项目关注那些引导学生接触学科中心概念和原理的问题;
(3)项目必须能够让学生参与建设性的调查;
(4)项目是以学生为主导的;
(5)项目是真实性的,而非学术性的。
项目式学习从何而来,走向何方?
项目式学习最早源自约翰 · 杜威(John Dewey)的实用主义哲学教育思想,他反对传统的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育,主张以学生、活动和经验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真实情境中来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从做中学,这为项目式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杜威的学 生克伯屈提出了设计教学法,主张学生参与有目的的活动获得知识,这是项目式学习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以后,项目式学习设计首先在医学教育、师范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领域展开。70 年代,项目式学习被引入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之中。然而直到90年代,项目式学习才真正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项目式学习早期多应用于美国中小学教育,研究者们也十分关注中小学教育中项目式学习的应用,卢卡斯教育研究(Lucas Education Research)便是如此,他们尝试通过研究高水准项目式学习的共性特征,提出一套“严谨的标准”,以便为项目式学习改进提供依据。他们通过收集整理既有的研究数据,并广泛调动各相关研究与实践团体,共同开展其有效性研究,总结出高质量项目式学习的四个特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