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与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差异
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
1.[gn]。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
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即:
bpmfdtnl
gk[gn]hjq[ni:]x
zhchshrzcs
2. [ni:]。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语音多出的声母就是人们熟知的翘舌音:zh、ch、sh。因此,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在学说普通话时,都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才能从自己的全部z、c、s中,准确剥离出zh、ch、sh来。
"大多数"以外的少数地区,即由自贡市市区及富顺县,内江的隆昌县及宜宾县北部(靠近自贡市区部分)、泸县靠近富顺县的边界地区组成的连片翘舌音地区;宜宾市筠连县大部、成都市原温江地区个别县的部分地区等较为"孤立"的翘舌音"飞地"。四川这些"少数"翘舌音地区读和不读翘舌音的字,是否完全与普通话一致,LTY没有统计和研究。不过,在学说普通话时,想来总会占很大起手。
四川这些"少数"翘舌音地区的由来或形成原因,至少对LTY是个迷。
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声母的不同,主要还是表现在"f"和"h"。其中,又有两种情况:
1.四川一些地区(例如并不连成片的川中和川北的一些地方)的一些居民,经常作为取笑
对象地"f"、"h"不分。不是只有"f"、没有"h",就是只有"h"没有"f"。最爱作为取笑
例子的一句话,就是"菜籽花花蜚黄"。
2.四川大多数地区,有自己统一的"f"和"h"划分标准。而且,几乎所有声母为"h"的字(如
火,和、或,何、河,海,活,黑,货、贺,合、含、会,回、灰,很、恨、狠,横、
衡、亨,行……,等。很多!)都与普通话一致(当然,韵母就不一定一致了)。问题
和难点,在于四川方言语音中声母为"f"的字,普通话却要分成"f"和"h"(后者如户、
沪、护,乎、呼,胡、湖、糊,互、壶、虎、狐、浒、扈、祜,打麻将的"和",水果
的"核",……等等)两种声母。
四语音方面:
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
声母,四川话有20个声母,总数比普通话少。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n]与[l]不分等特点。
韵母,四川话有36个韵母,总数比普通话少。声调,四川话通常有阴平、阳来、上声、去声4个声调,古入声字绝大多数归入阳平调。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
词汇和语法方面:
名词,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
动词,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有的与普通话的动词貌似相同,但词义和使用范围不同;有的由于语音和词义不同。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一下[i21
xa213]”来表示,例如“转一下”、“看一下”,不用“转转”、“看看”。
形容词,四川话里的形容词,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来表示,如莽[man55](意:傻、憨、身材粗壮等)。有的借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如汤水[tan55
suei53]。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达各种不同的状态、感情彩。如“瓜(傻)”,除了“瓜稀稀”,还常说“瓜不稀稀”、“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等形式。
代词,四川话的代词主要有哪个[na53 ko21](谁)、啥子[sa213 ts53](什么)、哪阵[na53 tsen213](什么时候)、咋个[tsa21
ko213]、啷个[nan53 ko213](怎么)等。量词四川话的物量词,如:匹:一匹瓦、几匹肋巴骨。坨:一坨钱(一万元)、一坨线。动量词,如:
道[tau213](遍、次):他试了一道又一道。
副词,四川话表示程度的副词较多,如:多[to55]:她对你多巴适的。飞[fei55]:飞辣。焦[tciau55]:焦苦。
词汇
文白异读:
四川话由于受北方官话的长期影响而产生了文白异读系统,白读音主要出现在高频日常生活用语中,而
文读音主要出现在书面语、新词汇中。四川话的文白异读系统也在不断变化中,但主要的趋势是文读越来越占优势,部分字白读已趋于消失,固定为文读读音。
语法
除了有一些特有的方言词汇外,语法跟普通话基本一致,能逐字互译。
被动句中的“被”字一般说为“遭”,但此时带有不情愿、不高兴的感情彩,所以平时被动句使用较少。如“他遭开除了。”普通话中说为“他被开除了。”
还有一些比较有特不能不提的形容词,白,不说白,说“迅白”;黑,不说黑,说“去黑”;轻,不说轻,说“捞轻”;重,不说重,说“帮重”;快,不说快,说“飞快”;甜,不说甜,说“抿甜”;酸,不说酸,说“溜酸”;等等。
四川话目前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但并不是四川省的标准方言。事实上四川话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标准音,像广州话之于粤语,这是由于四川话本身就是由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成的
一、四川话与普通话最大的差别是音调,其他特点都基本相近。四川人讲普通话确实拗口与笑话不断,我们自己叫“川普”。
2.有少量的转用字(词),常见的有:
很(普)-嘿(川);
做什么、干什么、干啥(普)-爪(哇)子(川).
4.变义语:
四川话有很多方言词,外地人一般不明就里。主要有:
恼火——在四川话里,不是生气的意思,是困难、艰难、凄惨、着急等意思;
怮不动——不是用工具橇的意思,就是人或物不动的简单意思;
拿到!——祈使语,拿着!的意思;
歪(wai一声)得很 - 霸道、凶得很的意思。龟儿子歪得很,把人马到(把人鼓到)歪(wai四声)得很 - 很劣质、假冒,不正宗,质量不好
3、在音调上阳平(1声,↗)或上声(3声,∨)和去声(4声,↘)的转化:四川话中二声的字在普通话中常用4声发,而4声用2声发。如,打(dá普-dà川),另外(lìngwài普-língwái川),很(hěn普
-hèn川),雨(yǚ普-yǜ川),众志成诚(zòngzhìchéngchéng普-zóngzhích éngchéng川)。但也有例外,没(méi普-mēi川)。
4、有少量的变音字,常见的有:
去(qù普-qíe川,“切”发2声);
这(zhè普-lě川);
一下(xià普-há川,这个发音只在与一连用时发,在上下、下面、下去等词中仍发xiá);
敲(qiāo普-kāo川);
硬(yìng普-én川).
5.特用语:
啷个(啷们)——怎么;
咋的、咋个—怎么:
勒些---这些:
铺盖——被子的意思。在中国一些地方,用“被盖”称呼;
梭下切——滑下去,不是退缩的意思。梭回来是退缩的意思;
豁——哄、骗的意思;
巴适——很好的意思,感觉很好;
毛焦火辣——外地人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这个词,心理很急、心烦意乱,偏重庆使用,张实——理睬;
阵张——形容词,很大的、很张扬意思:
瓜(偏成都)哈(4声,偏重庆)——傻的意思;
架使——使劲,不是“驾驶”、“架式”或“架势”;
6.独用称谓:
嬢嬢——阿姨的意思;
老汉——爹的意思,口语,带儿话音发出,书面语不用,不是一位老人的意思;
7.还有很多土语词:
如杀角(国)(结束),杀馆子、弯酸,瞥火药、撇脱,…。
8、问路的时候,别人会告诉你“抵拢,倒左(右)拐”,意思就是一直走,走到头,然后往左(右)拐弯
9、歧义的词:四川话说“鞋子"的发音跟"孩子"是一样的,以前有个笑话。为了区别,所以四川人,就不说"孩子",而是说"娃娃"、“娃儿”。
二、四川方言又有它独特的语法特,明显特征是习惯于副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后缀,强调的语气比较重。比如普通话说“很高兴”、“很舒服”,用四川话来说就是“高兴得很”、“安逸得很”、“巴适得很”。有一个形容舒服的词叫“安逸得板”,“安逸掺(遭)老”,在这里的“板”是动词,“掺老”是形容词,惟妙惟肖地表现了那种难以言状的舒服劲。还有“瓜西西”、“脏稀稀”、“胖嘟嘟”、“傻豁豁”、“疯扯扯”、“酸溜溜”、“甜眯眯”等,都体现出四川方言的独特韵味。
三、川人的幽默感是骨子里的,张嘴就来,基本不需要经过大脑考虑。但是有时候也要惹麻烦!比如:“今天不小心摔了一跤,把我摔得好痛啊!”这句话如果用四川话来表现就非常有意思:“今
天绊了一跤,把老子疼(伴)安逸了!”“疼”和“安逸”本是两个意义相反的词,四川人在表达痛苦的时候还不忘把自己调侃一番,这两个词的连接运用,充分显示了四川人乐观的性格。“硬想铲你一耳屎勒(一
耳巴子)”,其实是玩笑话,这样的例子还有“巴适惨了”、“高兴惨了”等。四川人还有给别人取“歪号”(外号)的雅兴,根据别人的长相或性格特点,把憨厚老实的叫做“闷墩儿”、还有的将豁皮、狗娃子、泥菩萨等用于人的外号,显得特别诙谐。四川人喜欢把地方叫作“塌塌”,把生气叫“怄气”、“冲气”,把唠叨叫“喳哇(儿)”、乱表态叫“冒杂音”。“冒皮皮”。
四、喜欢用语气助词:嘛、哈、噻、哦、蛮、啵、喃、勒等。比如“好嘛”、“等一哈尔(港)”、“等一会哈”、“是噻”、“是不是哦”、“做啥蛮”、“好了啵”、“要得啵”“说勒些”等。靠重庆的市境内把“就是”爱说成“逗是”,“这个”说“恁个”,把“搞”用于疑问句末,表示“是不是”的意思。
五、调侃、妙趣往往只能意会。方言流行于民间,其妙趣只能意会,所以一般靠口头来传承,用书面语言来表达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四川方言把“干什么”叫作“做啥子”,另一个表述语言“咋子”,更带有一层不耐烦的情绪,由于不到合适的字,有的网友用“爪”来替代“咋”(za)字,很容易让人误解为另一层意思。
六、常用词
嘿---很,嘿么好吃;
楞个多(啷们多)----这么多;
脑壳-----头,砍脑壳的:
打架---打定子;
瓜皮--非常傻的人常用辱骂女人,后来男女不分。
日他仙人-------看是骂人的,但,一般用于语气词,强调某人某事比如“日他仙,那的才凶哦!”这句基本是褒义的;
老壳吼头有饼蹦----是指脑袋里面有乒乓,说这个人发弹有病(骂人);
两托子,两耳屎----2拳头,打人2个耳瓜子的意思;
球打个-----语气词,原意是脏话。比如求打个理你(基本上没人理你),球打个晓得(可能没人知道);
要得- 好,可以的意思;
蔑倒-以为的意思。比如,我蔑倒是你(我以为是你);
拉稀摆带-拖拖拉拉的意思,(有句四川话叫:袍哥人家,决不拉稀摆带,袍哥是以前四川带黑社会性质
的组织);
天棒锤---指某人很胆大,不按规矩行事;
棒老二----土匪的意思(古代四川的土匪没,一般出来是拿根棒棒);
锤子----脏话,指男人那玩意儿。
摆龙门阵----聊天
扯把子-----撒谎
扎起- ---撑腰
冒皮皮----提虚九儿-都是吹捧自己的意思。
洗白-----没有了,比如他打牌洗白了(他钱输完了)。
闹麻(刨)了----声音太大。
吊甩甩(吊二活甩)----不务正业的意思。
麻麻鱼---蒙混过关。
怪眉怪眼----丑,看不顺眼的意思。
扯拐-----出了故障,不顺的意思。
磨皮擦痒-----无聊,不专心的意思。
日白-----不讲信用。
宝气-----活宝的意思。
造孽------可怜的意思
日怪-----可恶的意思
二杆子-----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鬼火冒-----发怒的意思
歪得很-----拽得很的意思
格(给)老子-----语气词。没实际意义。
四川话与普通话之间的最主要的差异在词汇和语法方面。
在词汇方面的差异主要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形容词,再其次是副词、助词,量词,代词。
四川话与普通话再常用名词方面的差异。如四川话“擦黑,菜头儿,滴滴儿,丁丁猫儿,摸哥儿,梭梭板”等名词对应的普通话是“傍晚,青菜头,一点儿,蜻蜓,小偷儿,滑梯”等名词。
有些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词根相同,只是词缀不同。一些常用的名词,四川话词缀带“子”。而普通话却不带。如:“羊,虾树葱烟胃衣架蚂蚁今年明年
哪年”等还有一些常用的名词,四川话带词缀“子”,而普通话带词缀“儿”如,枣子桃子肝子火苗子烟盒子脚印子等对应的普通话则是:枣儿,桃儿肝儿火苗儿
烟盒儿脚印儿等。四川话里有不少名词没“儿”词缀,普通话则有,如:半截儿火锅儿花瓶儿墨汁儿笑话儿
门口儿等。四川话里还有一些名词带词缀“巴”普通话不带“巴”如,泥巴盐巴牙巴刺巴肋巴骨等,普通话说:“泥盐牙刺肋骨”等。
四川话里有很多由叠音形式构成的名词,其中有部分词的第二个音节是儿化韵,普通话里除对亲属的称谓(爸爸妈妈
chsh弟弟等)常用这种形式外,名词中的叠音词很少。
四川话的一个叠音词,表示一个或多个意义,普通话是用一个或多个非叠音形式的词语来表示。如:粑粑普通话用粑饼子糕表示。再如
索索。普通话中是说绳子。四川话是叠音词,普通话是相同的单音节词。如“葱葱儿草草锅锅坑坑毛毛等对应的普通话是葱草锅坑毛等。
四川话里名词后面加“些”表示人或事物的多数;普通话在表示人的名词后加”们“表示人的大多数;表事物的名词不加任何成分,也可以表示事物的大多数。如:四川话说“学生些,东西些桌子椅子些锅碗瓢瓢些等,普通话说“学生们东西们桌子椅子们锅碗瓢勺儿等
四川话里名词后面表示方位和时间,空间范围的“头,后头”普通话用“里。里面,里边表示,如四川话“屋头学校头城头瓶瓶后头”普通话说“屋里学校里城里
blogTitle:'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
blogAbstract:'<FONT size=4\>\r\n<P style=\"TEXT-INDENT: 2em\"\>四川话与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差异</P\>\r\n<P style=\"TEXT-INDENT: 2em\"\>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P\>\r\n<P style=\"TEXT-INDENT: 2em\"\>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 </P\>\r\n<P style=\"TEXT-INDENT: 2em\"\>1.[ni:]。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七、
四川人三句话里必带把子、脏字,至于老子连天,脏话连篇,这是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形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