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化基础知识
一、 档案信息化概述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成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战略资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档案是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必经之路,是为广大人民众服务的重要举措,对于档案事业的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功能性的网站归档系统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在国家档案建设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的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和提供利用。它使档案管理模式发生转变,从以档案实体保管和利用为重点,转向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提供服务为重心,从而使档案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关系档案事业发展全面的战略举措,必须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文档一体化原则、双轨制原则和确保网络安全的原则。三项基本原则是我们进行档案信息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一)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1、标准规范建设。是对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和电子档案信息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网上传输和管理等方面,制定标准、规范,并指导实施的过程。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相当于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规则”,对于确保计算机管理的档案信息和网络运行的安全、畅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档案数字化设备。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只有建设先进的档案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整体
效益。
3、应用系统建设。应用系统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档案信息的收集、档案信息的管理、档案信息的利用、档案信息的安全等方面,它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集中体现了档案信息建设的效益和档案信息服务的效果。
4、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档案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源资源之一,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成败的关键,也是衡量档案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内容包括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电子文件的采集和接收。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形式包括馆藏档案目录中心数据库建设、各种数字化档案全文及专门数据库建设。
5、人才队伍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它不仅需要档案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更需要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1、以研制和指引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标准为重点,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标准规范的制
定和推行。
2、以档案部门的内网、外网,党政机关专网的建设为重点,加强档案信息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3、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如深圳市档案局和深圳世纪科怡公司共同研制的“世纪科怡档案管理系统”、清华紫光、珠海泰坦等电子文件/档案管理软件)的推广应用为基础,以“数字档案馆”和“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研制为重点,加强档案管理应用系统的建设。
4、以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为基础,以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为重点,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
5、以档案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为基础,以复合型人才为重点,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专门人才队伍建设。
三、 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建设
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建设包括管理性、业务性和技术性规范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管理性标准规范
管理性标准规范是对电子文件/档案信息进行管理的一套规则,包括计算机安全法规与标准,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合法性的确认等,它需要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制定并推广实施,以保证电子文件/档案信息的统一规范和资源共享。
目前,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计算机安全的法规与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办法》等。
(二)业务性标准规范
业务性标准规范是对电子文件/档案业务处理的规范,其范围包含电子文件/档案的术语标准及管理规范。它包括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术语标准、资源的标识、描述数字档案文件格式、元数据格式、对象数据格式等标准。
国家已颁发的标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是CAD电子文件收集、归档与利用的统一规范。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规范》和地方标准《深圳市
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办法》,是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及安全有效利用的规范。
目前,国家档案局委托深圳市档案局正在制定《公文归档与管理规则》。正在制定的标准还有:《档案数字资源加工规范》、《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电子文件档案著录规则》、《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电子文件档案鉴定标准》等。
(三)技术性标准规范
技术标准规范包括电子文件/档案的数据存储压缩格式规范、数据交换标准规范、数据加密、水印技术规范和系统软硬件设施技术标准等。其中有些技术标准是电子信息管理的共用标准,如《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等。目前正在制定的标准有:《档案信息应用系统技术标准》、《档案信息数据存储、压缩格式规范》、《数据加密算法规范》、《数字水印标准》、《电子文件/档案存储格式与载体规范》、《照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录音与档案化技术规范》等等。
四、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网络环境建设、硬件环境建设、系统软件建设等。
(一)网络环境建设。
根据三种不同的服务对象和范围,网络环境建设分为三个层次:内网、与政府连接的政务网、与互联网连接的公众网,并实行三网物理隔离,形成三个相互独立的网络。
1、支持内部服务的馆内网 (简称内网)。 内网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1)将采集和预处理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组织和存储;
(2)向内部用户发布信息,并提供检索、演示等服务;
(3)支持内部日常办公;
(4)向政府网和公共网提供需要的数据;
(5)进行网络、数据和用户的管理与维护;
2、支持政府部门服务的政府专网(简称政务网) 。
以政府部门为服务对象的专用服务网。政务网服务中心负责以下工作:
(1)采集信息并送到采集与预处理系统;
(2)向政府专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3)进行网络、数据和用户的管理维护;
3、支持大众服务的公众网(简称外网)。
以社会大众为服务对象的通用服务。通过该网络向大众媒体提供多种形式的档案资料查询、浏览服务,如文字资料、语音资料、视频资料等,还可以提供如虚拟现实场景等。
外网服务中心负责以下工作:
(1)采集信息并送到采集与预处理系统;
(2)向Internet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3)进行网络、数据和用户的管理维护;
(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化管理主要体现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和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运行。根据功能需要,必须建设大容量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大规模并发用户的访问服务管理系统,配置大型高速交换机、路由器、光端设备、并行处理的高性能服务器、便于扩充的规模型集系统、智能城域网系统、操作系
(三)统、高可靠性的信息安全系统和存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等。
基础硬件设施主要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安全设备、案数字化加工设备以及其它支撑设备等。
系统软件建设
计算机运行所需的各种程序及有关文字资料统称为软件。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是由计算机设计者提供的一类程序,这类程序的着眼点是利用计算机本身的逻
辑功能,达到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计算机效率,便于用户使用和管理的目的。系统软件包括:计算机的监控管理程序、调试程序、语言翻译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和安全管理系统、以及操作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它独立于计算机,是控制和组织计算机活动的一组程序,是用户和管理机器的接口,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目前世界上流行的操作系统有:DOS、Windows、UNIX、LINUX等。
应用软件是用户利用计算机及其所提供的各种软件编制的、用来解决某些具体应用问题的程序。如:人事管理软件、财会管理软件、档案信息管理软件、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软件等。
五、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管理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建设任务,包括数字信息数据的构成形式和来源两个方面。
(一)数字信息数据的构成形式
主要有:文本文件、图形文件、图像文件、影像文件、声音文件及其它文件。
1、文本文件(Text)。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生成的,由字、词、数字或符号表达的文件,存储内容由ASCⅡ标准代码的GB18030标准汉字代码构成(如TXT、XML、DOC等格式文件)。用不同文字处理软件编辑的文本文件一般不能交换使用,纯文本文件不包含格式代码,在使用时不受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类型的限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