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2020创客大赛内容分类及评审标准
1.移动应用开发
包括以下主题:
1移动搜索
2移动办公
3移动电商
4社交平台
说明:
1)作品主要面向Android/iOS/平台应用.
2)每队参赛人数为3-5人,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
3每位参赛选手该方向中只能参与单个主题。
评审标准
1)创新性(30%):作品在问题发现、应用领域、解决方案等方面是否具有创新;
2)技术性(30%):作品技术应用是否科学、先进和合理;
3)完整性(20%):作品功能是否完整,系统运行是否流畅,界面设计是否美观,用户使用是否便捷;
4)应用性(20%):作品是否解决了具体问题,效果或预期效果如何。
2.人工智能应用
包括以下主题:
(1)智慧城市与交通
(2)智慧医疗与健康
(3)智慧教育与文化(包括公益活动)
(4)智慧生活与旅游
(5)智能制造与工业
(6)人工智能挑战赛(人工智能冰壶挑战赛)
说明:
1)可自行依据申报项目的可行性、新颖性、实用性、设计难度等因素后再进行报名。
(2)人工智能应用系统小类作品,需要有完整的方案设计与代码实现,撰写相关文档,主要内容包括:作品应用场景、设计理念、技术方案、作品源代码、用户手册、作品功能演示视频等。本类作品必须有具体的方案设计与技术实现,现场答辩时,必须对系统功能进行演示。
(3)该类赛项需结合近期热点主题展开,重点面向创新应用,例如人工智能疾控系统。
(4)人工智能挑战赛规则将根据报名情况适时公布。挑战类项目将进行现场测试,并以测试效果与答辩成绩综合评定最终排名。
(5)人工智能类每队参赛人数为3-5人,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
(6)每位参赛选手在该方向中只能参与单个主题。
评审标准
1)创新性(30%):作品在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算法设计等方面是否具有创新;
2)技术实现40%):作品技术路线是否可行,系统架构是否合理,核心算法应用是否适宜,并综合考虑算法改进与性能优化
3)作品效果30%):作品功能是否完整,系统运行是否流畅,界面设计是否合理,用户使用是否便捷,所涉及的人工智能算法与运行效果是否解决了具体需求
3.扩展现实设计
包括以下主题:
1环游世界(包括但不限于自然风光、博物馆、城市、星际等)
2)科普教育(包括但不限于科普知识,科技教育,学科仿真教学等)
3思政传播(包括但不限于红旅游、数字展馆、专题思政教育等)
4)灾害防护(各类生产、生活类灾害、安全等内容,可结合近期所出现的新冠肺炎重大疫情作为主题进行设计)
说明:
1)5G时代VR发展前景良好,结合5G+VR虚拟增强现实技术,软件及硬件配合,完成某一主题题目类作品;应解决某一主题题目领域实际问题,具有一定商业应用价值。
(2)软件平台可选用Unity 3D、UE4、Nibiru Creator等;硬件平台采用移动VR一体机,方便与5G等移动网络融合。
(3)模型素材包括3D模型、全景视频/图片、2D图片/视频等不限,鼓励原创,杜绝版权纠纷
(4)使用Nibiru Creator的参赛选手需要准备如下工具:
Creator开发工具申请:大赛版License(半年有效期免费)。提交VR作品时请导出H5格式(通用)和NPT格式(专用)同时提交。
VR眼镜(可选):用于播放浏览VR内容(NPT格式)
手机/PC:用于播放浏览VR内容(H5格式),选手自备即可。
(5)使用Nibiru Creator的参赛选手,可联系组委会获取如下技术支持:
技术参考文档:Creator使用说明文档;
案例参考:H5格式的参考案例多个。
技术交流QQ1028637154。提供技术交流和培训指导。
如果需要导出H5格式内容,需要用到H5服务器,请联系技术支持方提供服务器支持。
(6)每队参赛人数为3-5人,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
(7)每位参赛选手该方向中只能参与单个主题。
评分标准:
1选题(10分)
①选题切合比赛主题情况;
②选题的可行性;
③选题的新颖性。
(2)商业价值(20分)
①作品有明确的实际应用场景;
②作品具有实际商业发展价值;
(3)方案(30分)
①方案整体结构的层次性与科学性;
②方案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与逻辑性;
③方案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④方案的风险和问题分析;
⑤方案的应用前景。
(4)技术(40分)
①技术的先进性;
②技术的可操作性;
③技术与方案间的协调性;
4.物联网构建
包括以下主题:
1)城市管理。
2)医药卫生。
3)运动健身。
4)数字生活。
5)行业应用。
说明:
1)城市管理小类作品是基于全面感知、互联、融合、智能计算等技术,以服务城市管理为目的,以提升社会经济生活水平为宗旨,形成某一具体应用的完整方案。例如:智慧交通,城市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控,城市应急管理,城市安全防护,智能建筑,文物保护和数字博物馆。
2)医药卫生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实现智能化医疗保健和医疗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建议但不限于如下方面:医院应用如移动查房、婴儿防盗、自动取药、智能药瓶等。家庭应用如远程监控、家庭护理,如婴儿监控、多动症儿童监控、老年人生命体征家庭监控、老年人家庭保健、病人家庭康复监控、医疗健康监测、远程健康保健、智能穿戴监测设备。
3)运动健康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以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大众健身质量为目的,建议但不限于如下方面:运动数据分析、运动过程跟踪、运动效果监测、运动兴趣培养、运动习惯养成以及职业运动和体育赛事的专用管理训练系统和设备。
4)数字生活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稳定的通信方式实现家庭网络中各类电子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提升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便利程度为目的,包括如下方面:各类消费电子产品、通信产品、信息家电以及智能家居等方面。鼓励选手设计和创作利用各种传感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满足生活需求的作品。
5)行业应用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解决某行业领域某一问题或实现某一功能,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价值为目的,包括如下方面: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零售、物流、农林、环保以及教育等行业的应用。
6)作品必须有可展示的实物系统,作品提交时需录制系统演示视频(5分钟-8分钟)及相关设计说明书,现场答辩过程应对作品实物系统进行功能演示。
7)每队参赛人数为3-5人,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
8)每位参赛选手该方向中只能参与单个主题。
评审标准
1)创新性(30%):作品在问题发现、应用领域、解决方案等方面是否具有创新;
2)技术性(30%):作品技术应用是否科学、先进和合理;
3)完整性(20%):作品功能是否完整,系统运行是否流畅,用户使用是否便捷;
4)应用性(20%):作品是否解决了具体问题,效果或预期效果如何。
5.智能硬件制作
包括以下类别:
1)开放命题设计。
2)企业命题设计。
说明:
1本次智能大赛参赛项目分为开放命题、企业命题两个组别,参赛团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参赛组别。
(2)开放命题组:
参赛项目可涉及智能硬件产品(穿戴设备、车载设备、医疗健康设备、工业设备等)。重点领域的智能化提升(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等)等智能硬件相关领域。
(3)企业命题组:由企业命题,此组别奖项由命题企业单独分别设立,由命题企业配合大赛组委会共同设立评审标准,并由命题企业单独组织评审确定其奖项归属,并在决赛期间进行颁奖。参赛团队按企业命题需求进行项目设计提交,最终达成企业需求。
评审标准
1)选题定位(20%
创意与独创性
落地转化可行性
(2社会价值(35%
用户需求贴合度
效率提升的明确表现
市场价值及推广性
(3技术能力(35%
技术综合能力
平台的难度;
任务处理效果
(4材料规范性(10%android 应用开发
模型源代码、注释的规范性及质量优良度
资料齐全性,逻辑清晰性,重点是否突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