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外国文学
接受美学视角下对《无人生还》汉译本对话翻译的研究
程钰涵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冯立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摘  要: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视角出发,以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为例,结合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对比两版汉译本的翻译,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同类文本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无人生还》;接受美学;对话翻译
tickle作者简介:程钰涵,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翻译专业,NAETI口译四级,笔译四级,二外德语,导师冯立波。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112-02
一、引言
推理小说现受众极广,尤其是外文推理小说,吸引了我国许许多多推理爱好者沉迷其中。市面上各类外文推理小说的汉译本层出不穷,但能够给读者带来好的阅读感受的译本却少之又少。纵观外文推理小说翻译的研究,大多都投身于其文学性,而其文字本身翻译却少有人涉及。这就使得外文推理小说的译本多,好的译本却鲜少出现。
小说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它的中心就是刻画人物形象,其所发生的故事情节均围绕人物展开。作为小说的分支之一,推理小说也不例外。一般地,作者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都会通过直接或者是间接方式来进行,其中语言描写尤其是人物的对话描写是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方式。某个人物在此情此景中会说些什么,该是怎么说法,老道的小说家只有在脑子里仔仔细细演练过才下笔,用对话丰满人物形象,使之跃然纸上。也因此,对话的翻译对于小说整体的翻译而言至关重要。
作为推理小说迷们所推崇的小说之一,《无人生还》是阿加莎克里斯汀极为知名的一本作品。本文立足于《无人生还》原作,结合接受美学理论,以王丽丽、刘万勇与夏阳两版汉译本为语料,分析了《无人生还》中人物对话的汉译,旨在今后能为推理小说的翻译提供借鉴。
二、接受美学对推理小说翻译的启示
接受美学的观念渗透到各种哲学、美学思潮中,霍拉勃(1987:282)曾说:“从马克思主义者到传统批评家,从古典学者、中世纪学者到现代专家,每一种方法论,每一个文学领域,无不响应了接受理论提
出的挑战。”由此可见其影响及其深远。“接受美学”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姚斯于1967年提出的。其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即以读者为核心。姚斯认为,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完成品。高举接受美学理论旗帜的另一位代表伊瑟尔在《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中说:“作品本身显然既不能等同于文本,也不能等同于具体化,而必定处于两者之间的某个地方。”即同一作品在不同的读者看来,因其社会阅历、文化修养、“期待视野”等差异,是大有不同的。“期待视野”同样是接受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其自身的审美观念、阅读经验等是否能实现读者读前的预估与期盼。只有在阅读文本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这一作品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由此可见,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采用、翻译语言的斟酌,都要以隐含读者的期待视野为中心,以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刘凤梅,2005)外文推理小说对于我国读者而言,不仅仅是消磨时间的消遣,更是间接接触外国文化的方式之一。为了传递原汁原味的文化气息,大多汉译本往往将作品译得晦涩难懂,难以取悦读者,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而对话翻译作为文本翻译的一部分在符合翻译的一般准则即忠实、畅达的前提下,更应满足读者期待视野以推动读者对整部作品的理解。然而,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对话翻译该遵循两条原则:口语化和个性化。口语化是对话的交际方式决定了的,个性化是对话的文学功能决定了的。从这两点看,小说对话和剧本台词并没有太大区别。要使对话的翻译口语化,译者就必须先要问一问自己:这话中国人会怎么说?(宗福常,1999)由此可见,接受美学理论对更易取悦读者的外文推理小说翻译尤其是对话翻译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无人生还》两版汉译本对话翻译对比分析
当前推理小说的翻译,其中许多译本的对话令人难以理解,抓不住中心,甚至会使人心生烦躁,难以继续阅读。汉译本的主要受众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因此,对话翻译更应注重译文的阅读符合汉语逻辑习惯。同时,对话还应根据说话人的特点,使用合适的词语,基本上应以口语体为主。只要不是说话人故事支吾掩饰,话应该说得直截了当;只要不是鲁迅笔下孔乙己那样的迂夫子,说话时就不会故作高深,过分加以藻饰。对话讲究的是用传神的口语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点应该加以明确。(宗福常,1999)本节以王丽丽、刘万勇和夏阳两版汉译本来对比分析其中的对话翻译。
(1)
He had said in the same casual tone: “And you can't give me any further information?”
王丽丽、刘万勇版:
他仍然用那种漫不经心的语调说:“你不能提供更多的情况吗?”
夏阳版:
他仍然满不在乎地问:“你能不能把话说明白点儿?”
例1是隆巴德去岛上之前发生的一段对话节选。
隆巴德的问话,王丽丽、刘万勇版译文使用否定词“不
112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
能”的否定句式,紧跟原文节奏翻译,并将“information”译成情况,尽管说出了句子意思,但译文表达不够自然,翻译腔明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不地道,不正宗,因而读起来非常别扭。
而夏阳版则没有贴着原文字字译出,而是用更加汉语的表达方式翻译,表述自然晓畅,既能将原文信息传递,又能表现隆巴德略冲动的性格特点,让读者在脑海中慢慢树立起人物形象。
(2)
Mr. Isaac Morris had shaken his little bald head very positively.
“No, Captain Lombard, the matter rests there. It is understood by my client that your reputation is that of a good man in a tight place. I am empowered to hand you one hundred guineas in return for whi
ch you will travel to Sticklehaven,Devon. The nearest station is Oakbridge,you will be met there and motored to Sticklehaven where a motor launch will convey you to Indian Island. There you will hold yourself at the disposal of my client.”
王丽丽、刘万勇版:
艾萨克•莫里斯先生摇了摇微秃的脑袋。
“不能,隆巴德上尉。事情就这样。我的委托人听说你素以临危不惧而闻名。他委托我付给你一百几尼金币作为你到德文郡的斯蒂克黑文旅行的报酬。距那里最近的火车站是奥克布里奇。你会在那里遇到接你的人和开往斯蒂克黑文的汽车。到斯蒂克黑文后,有汽艇送你上黑人岛。然后,一切由我的当事人安排。”
夏阳版:
艾萨克•莫里斯先生斩钉截铁地摇了摇他的秃脑袋。
“不行,隆巴德上校,我只能告诉你这么多。我的客户说你是对付这种棘手事件的专家。我被授权交给你一百块金币,前提是你答应去德文郡的斯蒂克尔黑文跑一趟。离那儿最近的车站是橡树桥,到了车站,会有人接你,驾车送你去斯蒂克尔黑文,再用摩托艇把你送上士兵岛。到了士兵岛,你只要听我那位客
户的安排就可以了。”
本文对两个版本中称谓及地名的翻译暂不做研究。例2是针对例1隆巴德问话的回答。
王丽丽、刘万勇版的翻译随原文句型,翻译的句子多为长句,让人读起来有些吃力。而夏阳版则将句子梳顺,用小句拆分,翻译出来的汉语更加流畅。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与之相反,汉语由于是"人治"的语言,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此处夏阳版译文的处理更符合汉语读者的习惯。但在“I am empowered to hand you one hundred guineas in return for which you will travel to Sticklehaven, Devon.”这一句子中“I am empowered to hand you”的译文,却是王丽丽、刘万勇版的翻译更加贴切。他们将英文中的被动形式“被交付”改成主动态的“委托”,将句子主语转变成“委托人”。比起夏阳版直接翻译成被动句形式,主动式的表达更加符合读者阅读习惯。
(3)
General Macarthur said to him: “You've seen a bit of the world, I fancy?”
Lombard shrugged his shoulders disparagingly. “I've knocked about here and there, sir”
王丽丽、刘万勇版:
麦克阿瑟上将问隆巴德:“你一定出国游历过吧?”
隆巴德轻蔑地耸了耸肩膀:
“是的,我到处漫游,先生。”
夏阳版:
麦克阿瑟将军问他:“依我看,你去过不少地方吧?”
隆巴德肩膀一耸:“东奔西走地去过一些地方。你呢?”
例3这是隆巴德与麦克阿瑟初次见面,发生在坐车前往斯蒂克黑文前的对话。
王丽丽、刘万勇版的译文读起来是一种西化的汉语。确实意义表达完整,读者也能够理解对话的意思,但却让人觉得别扭,不太符合汉语阅读习惯。而夏阳版则将原文的信息整合,用更加口语化的汉语,使之读起来更加流畅。且在隆巴德的回答中,夏阳版使用了“东奔西走”来表达原文,这一汉语结构中特有的四字格结构,念起来顺口悦耳,含义深刻,还是一直以来中国人所喜爱的表达方式之一。相比之下,王丽丽、刘万勇版的“到处漫游”则逊不少。
四、结语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推理小说近年来在汉语读者中越来越受到欢迎,国内也传入的外文推理小说也日益增多。本文结合接受美学理论,发现《无人生还》两版汉译翻译中,相对而言,夏阳版翻译更能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但亦存在不足。该理论的“读者中心”概念表明,不能为读者所理解的翻译毫无意义,也不符合翻译活动的根本目的。对于外文推理小说的翻译有一定借鉴意义。因此,外文推理小说翻译尤其是对话翻译活动中,接受美学理论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尧斯•霍拉勃.走向接受美学[A]. 周宁等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C].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沃尔夫冈•伊瑟尔. 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M]. 金元浦,周宁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3]刘凤梅. 从接受美学视角论翻译[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 2005(2):23-25.
[4]宗福常. 这话中国人会怎么说——谈小说对话的翻译[J]. 常熟高专学报. 1999(1):97-102.
11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