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API部分)研发流程
IND(API部分)研发流程
⼩试⼯艺研究
⼀.⼯艺路线的开发阶段
(⼀):⼯艺路线的选择
质量源于设计,不同的⼯艺路线导致API的杂质谱会有较⼤的区别。故在⼯艺路线开发阶段,需要对路线全⾯的⼯艺分析(反应条件是否苛刻,是否⽤到有毒物料)。对不同的⼯艺路线,分析每个反应步骤的反应机理,后处理⽅案等,对⼯艺路线的杂质谱有⼀个⼤致的判断。综合分析,确定拟开发的⼯艺路线。然后,根据注册申报指导原则要求,确定⼯艺路线的起始原料,并结合⽂献设计关键起始原料对API质量影响的控制策略。
(⼆):⼯艺路线摸索(打通⼯艺阶段)
1:反应设计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开始⼯艺摸索之前,我们要⽐较全⾯的了解原料,试剂,溶剂,催化剂及各中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化合物的溶解
度,为选择适宜的反应介提供了参考;根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结合反应的机
理,我们可以在理论上分析反应过程中的物料平衡,副反应。对副产物、副反
应产物--杂质,做到⼼中有数,为后处理设计提供思路和依据。
2:后处理设计
后处理的⽬的:⼀般原则就是尽可能的得到纯度较⾼的主产物。⼀个好的后处理⽅法,能使主产物和副产物、杂质有效的分离。后处理设计的关键是利⽤
主产物与副产物、杂质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分离纯化得到较⾼纯度的主
产物。中间体的纯度,直接影响API的质量(含量、有关物质、溶残、重⾦属以
及炽灼残渣等)。
3:在打通⼯艺阶段,我们还需要完成以下的研究⼯作。
(1)分析部门开发初步的分析⽅法。
(2)⼯艺杂质研究
除了中间体、降解杂质,⼯艺杂质往往是杂质研究中的重中之重。
合成部门在此阶段,通过实验,发现主要的⼯艺杂质。并结合⽂献,实
验数据,分析判断产⽣主要⼯艺杂质的关键⼯艺步骤和关键⼯艺参数。
判断关键的⼯艺杂质,经验告诉我们:关注HPLC上主峰之后的杂质。
HPLC上主峰之前的杂质,通过重结晶的⽅式,都⽐较容易的有效除去;
⽽主峰之后的⼀些杂质,很难通过重结晶的⽅式有效的除去。那些物理
化学性质与API相似相近的杂质,往往很难通过重结晶⽅式有效除去,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往前追溯其杂质,弄清楚该杂质的来源及衍化。
同时,对于关键⼯艺杂质,我们需要通过合成或者分离纯化⼿段(制备
HPLC),拿到样品,通过结构确证明确其结构,并推断其物理化学性质,
出与API之间的性质差异,为杂质控制提供思路和⽅案。
⼯艺杂质的来源及API质量风险评价
(3)打通⼯艺的样品与⼩试三批验证的样品相⽐:由于⼯艺路线⼀般不存在重⼤的改变,因此样品的杂质谱应该基本⼀致,唯⼀的差别在于杂质⽔
平的⾼低。故个⼈认为,打通⼯艺的样品还可⽤于以下的研究。
api设计[1]:盐型的研究
[2]:晶型的研究
对于me-too创新药来说,可根据阳的药理毒理⽂献资料,判断IND吸收过程的限速步骤。难溶物的溶出是吸收过程中的决速步骤,
因此API的晶型直接影响着药物的溶出和在⽣物体体内的吸收。⼀般来
说,API晶型的溶解度顺序是:⽆定型>亚稳晶型>稳定晶型。
晶型研究的⼀般内容:晶型的摸索→→①晶体的熔点、溶解度、粒度等;②晶型的稳定性研究,影响因素条件下,考察晶型的稳定性;③
拟定晶型的转晶研究→→拟定动物试验、临床试验⽤或拟上市API晶型
→→拟定晶型的⼯艺研究:①搅拌⽅法,静置、搅拌②结晶⽅式(⾃然、
冷却、晶种)③⼲燥⼯艺(⽔份标准,结晶⽔的判断—TG、DSC、单晶
培养,⼲燥⽅式,⼲燥温度)④制剂⼯艺模拟(研磨、湿法制粒、压⽚
等)→→建⽴拟定晶型的质量标准(熔点、溶解性、粒度;IR、x-ray、
DSC、TG)。
[3]:影响因素预试验---降解杂质的研究
分析部门可⽤打通⼯艺的样品进⾏影响因素预试验。在预试验的基础上,进⼀步完善分析⽅法;合成部开始降解杂质研究(降解杂质的结
构确证、杂质标准品的制备)。
⼆.⼯艺路线的优化
⼯艺路线优化主要内容:摸索路线的最佳⼯艺条件,关键⼯艺参数,关键⼯艺步骤以及关键⼯艺参数和关键⼯艺步骤对API的质量风险评估。
这部分研究包括:
1.在不产⽣杂质的条件下尽量合并反应步骤。
2.在不影响收率和质量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溶媒和其他辅助原料。
3.尽量避免采⽤⽆⽔、⽆氧、易爆炸、易中毒⼯艺。
4.尽量避免采⽤价格昂贵的原辅料,避免⾼污染的⼯艺。
5.尽量对原辅料回收套⽤。
6.对温度,压⼒,反应介质及其他参数挑战性试验。
7.结晶⼯艺的优化。
在⼯艺优化阶段后期,确定各步反应的⼯艺步骤和⼯艺条件,并在确定的⼯艺步骤和⼯艺参数下,⼩试⽣产⼀批。分析部门可⽤改进后的分析⽅法对⼩试样品预全检;如有超标项⽬,分析原因,追溯⼯艺进⼀步优化,直到合格样品。合成部门⽤合格的样品制备精制对照品。另外还需完成中间体对照品(结构确证图谱),杂质标准品(⼯艺杂质、降解杂质)。合成部门将中间体对照品、杂质标准品、API 精制对照品提供给分析部门,然后分析部门开始准备API质量研究。
三.⼩试⼯艺验证
⼯艺优化完成之后,进⼊⼩试⼯艺验证阶段。分析部门对原辅料、中间体及中间体控制的分析⽅法进⾏初步验证,并起草中间体质量控制标准(试⾏);分析部门对API分析⽅法进⾏初步验证,并起草成品的质量标准(试⾏);分析部门对三批⼩试实施全检,并开具检验报告单。制剂部门,开始制剂⼯艺⼩试研究。
中试⼯艺研究
⼀.中试⼯艺研究
1.中试研究准备阶段
(1)合成部
起草,中试⽣产⼯艺规程(试⾏)、岗位操作规程(试⾏)、批⽣产记录(试⾏)和中试设备清洁⽅案(试⾏)。
(2)分析部
起草批检验记录(试⾏)。
2.中试研究实施阶段
中试车间连续⽣产1-3批次,分析部验证并修订原辅料、中间体及中间体控制的质量标准(试⾏);修订成品质量标准(试⾏);修订批检验记录;
初步进⾏稳定性研究,确定包装材料和包装规格。
⼆.中试⼯艺验证
1.中试验证准备阶段
(1)合成部
起草中试⼯艺验证⽅案,⼯艺规程,岗位操作SOP,岗位操作记录,批⽣产记录及批包装记录。
联合设备部起草洁净区的空⽓净化系统验证⽅案,⼯艺⽤⽔系统验证⽅案和⽣产设备验证⽅案。
中试车间实施⽣产设备清洁验证,制定⽣产设备清洁操作规程。
(2)分析部
分析部实施⽣产设备清洁检测⽅法学验证,起草正式稳定性试验
⽅案。
2.中试验证实施阶段
中试验证三批,分析部对成品全检,开始正式稳定性试验考察,制剂部门开始制剂中试研究⼯作。
IND(API部分)研发流程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