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Web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内容摘要 《Web前端技术基础》是前端开发方向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开展思政教育,是引导学生建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Web前端专业人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目标,探讨在理论授课与课程实践过程有效融合思政教育的改革路径,对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端开发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课程思政;Web前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
2016年,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许多研究指出,在专业课程尤其是理工科的专业课中开展思政教育,是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系统工程中最关键、最核心、最难解决的问题。如何依托自己教授的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已成为当前“大思政”环境下每一位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规范的行为,彰显高尚的道德情操十分重要,为学生今后更好的步入社会岗位,实现自我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1  《Web前端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企业对前端开发岗位的需求在未来5年仍将保持旺盛,而《Web前端技术基础》是前端开发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和核心的课程,涉及HTML和CSS技术,主要培养学生网站设计和开发能力。
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时,基于专业课程体系的框架,将思政元素融于实践教学中。主要从总体和局部两个层面展开,先从课程全局出发进行整体设计,然后结合知识点进行局部设计。结合Web专业人才特点,总体思政目标可以围绕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和审美情趣培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方面展开设计。
2  《Web前端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
良好的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实施,教学意图及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在专业课程中恰到好处地融入课程思政,需要在教学设计层面提供方法论支持。要想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来反向设计教学内容。结合现实问题,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1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能够爱岗位、爱专业,专注投身于某个行业,直至成为该行业优秀卓越的工匠人才,从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Web专业人才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专业特点,总结出如下与《Web前端技术基础》课程相匹配的课程思政目标。
2.1.1  工匠精神培养
《Web前端技术基础》是一门网页设计和开发类的课程,而工匠精神放在程序开发上面来看,是对自己程序的精雕细琢。在编码过程中不断优化网站的观赏性和体验度、代码的规范性、运行效率、可读性等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大型 IT 公司的编码规范,对学生进行职业规范教育。既从软件开发者的角度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码风格,同时站在项目管理者的角度,讨论开发过程中遇到编码缺陷问题时该如何处理。通过多视角的教学讨论,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多元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采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问题。
2.1.2  自学能力培养
对于Web专业学生, IT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如果只是依靠教师传授知识,不会自我学习,无法在IT行业获得长足发展。在课堂思政教学中,从学生角度出发,让他们能意识到Web专业人才拥有较强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思想。在授课过程中,授之以渔,面对任务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2.1.3  创新思维培养
《Web前端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具有无限创新可能的课程。充分利用这门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多欣赏优秀作品和案例,接触各行各业新鲜的创意,提供学生灵感,
启发和培养学生从科学、人性的角度去突破传统。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为创新的过程提供源泉。
2.1.4  审美情趣培养
《Web前端技术基础》是一门网页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重视启迪学生学会感悟美、发现美、捕捉美、运用学会欣赏美,更加鼓励学生创造美。同时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审美素养培养,以艺术教育为主要途径及主要内容,通过大量网站欣赏,让学生从视听和感官上获得美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最重要的是运用,将接受到审美元素真正落实到网页设计和制作的每个环节中、每个网页元素中去,能够制作出具有一定美感和艺术价值的网站作品。
2.2  思政元素分析与设计
在《Web前端技术基础》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需要同时兼顾知识目标、职业技能和德育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基于原有的课程基础和以往授课经验,进一步设定德育课程发展目标,推进思政教育和《Web前端技术基础》课程知识能力体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全面梳理了《Web前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点、职业技能、思政元素。
2.2.1  挖掘思政元素
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学生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质为价值追求,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挖掘出来的德育元素是直接服务于学生德性行成长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德育元素挖掘工作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遵循学生内在成长发展规律。因此在挖掘德育元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成长之需、心理发展和思维特点,精心挖掘和提炼适合学生专业和课程特点的德育元素。
2.2.2  “教学任务—思政元素—职业技能”的课程思政教学模
在《Web前端技术基础》基础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以成果为导向”的理念进行课程改革,根据学
/陈莉莉
(下转第64页)
62
生学习的最终成果来反向设计教学内容,即以学生获得的最终能力为中心。以教学任务为起点,以课程思政为桥梁,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三者相辅相成,关联课程知识点和职业技能,有机地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情趣的Web 专业人才。教学设计模式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任务—思政元素—职业技能”一览表
教学单元教学任务思政元素职业技能
单元一:基础篇任务1:HTML编写简
单的个人简介页面
任务2:美化个人简
介页面
任务3:图文混排的
个人简介页面
·
审美情趣培养
通过页面美化前后的对
比,直观感受到美的重
要性。
能编写和美化
简单的页面。
单元二:组件篇
任务1:列表组件
任务2:导航组件
任务3:表单组件
任务4:互动组件
任务5:多媒体组件
任务6:表格组件
·创新思维培养
·自学能力培养
讲解组件制作的关键要
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
学以致用、自主创新的
能力,在创新中自主学
习新的知识。
能熟练使用
HTML、CSS技
术编写网页中
的各类组件。
单元三:综合篇
任务1:整体布局
任务2:局部布局
任务3:英博特企业
前台网站制作
·工匠精神培养
·创新思维培养
通过布局,培养学生的
大局观、代码编写的规
范和严谨。通过完整的
企业项目,将工匠精神、
自学能力、创新思维、
审美情趣等课堂思政元
素融合
能跟随老师综
合运用所学知
识完成企业网
站的开发。
在一起培养。
单元四:
实战篇
完成自定主题
网站
范和严谨。通过完整的企业项
目,将工匠精神、自学能力、
创新思维、审美情趣等课堂思
政元素融合在一起培养。·综
合素养融合培养
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网站,
考查学生代码规范、审美情趣、
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综合素
养,进行课程思政效果评价。
能独立完成个
人网站的开发。
3  结语
采用“教学任务—思政元素—职业技能”的融合模式,在
教学内容中设置项目任务来表达思政内容,力争实现将价值塑
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实现思政教育在《Web
前端技术基础》课程讲授中恰到好处的引入,使学生在丰富专
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逐步成长为“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端开发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邵硕,苏宝莉.软件工程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J].福建电
web前端可以自学吗脑,2019,35(7):137-138.
[2] 丁智国.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J].计算机
教育,2020(5):82-85.
[3] 蓝思梅.网页制作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华章,2012(6).
[4] 林锋.网页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探索[J].课程整合,
2014.
[5] 邵堃,霍星,巩琳.软件需求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J]
.软件导刊,2020(12).
[6] 吴鸿韬,翟艳东,李智,张满囤.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思政教学
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1(1).
[作者简介:陈莉莉,讲师,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欣.应用型本科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文学教育
(下),2016(01):70-71.
[2] 涂加胜.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议[J]
.鸡西大学学报,2013,(005):22-23
[3] 李永芳.应用型本科“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长
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4(006):158-161
[4] 张德岁,朱妍.应用型本科院校古代汉语考试改革问题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023(001):102-105.
[作者简介:夏艾青(1970.12--),女,汉族,湖南新宁,硕士,
副教授,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汉语言方向:古代汉语,应用语言学,中国
传统文化。]
内容,和其进行有效融合,进一步提升课堂效果。近年来,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教育行业也出现了许多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手段。其中,优势较为明显、应用较为广泛的便是多媒体教学和微课教学。比如:在讲解到“文字”该方面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在课前寻一些关于古代汉字原型的照片和汉字发展变化的视频。让学生能够在图片浏览和视频观察中,深刻掌握汉字形体演变特点。在讲解到“文选”该部分内容时,可能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相对久远,很难在较短时间之内快速掌握。这时,教师便可以寻学生所熟知的内容作为课堂切入点,引领学生开展对相关内容学习,将一篇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历史故事前因后果为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在讲解到《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选时,可以很明显发现这是一篇关于权力争夺的故事,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行观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从其影响来看,这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拉近和文选之间的距离。
4  利用多种社会资源,提升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从历史发展特点来看,其具备较为明显的连续性。将该特点应用到语言文字学习过程中,也同样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在今后古代汉语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有效结合现有的社会资源。针对社会资源中的相关性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系统性认识。高校所在的城市中,都会具有一个
城市博物馆。其中,经常会摆放一些青铜器、书画、铭文等相关性内容。在部分博物馆中,还可能会定期举办展示会。为此,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共同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可能会有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讲解。教师便可以和其进行相互合作,双方进行知识相互补充,让学生形成更为全方位的知识。博物馆中如果出现青铜器之后,其上所存在的铭文对于学生“汉字形体演变”过程的学习是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帮助的。对于学生来讲,这便是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摆脱了传统书本所产生的束缚性作用。在浏览过程中,教师还可能根据展示的具体内容向学生提问。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于教师所提问的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如果是学生在课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在课下查相关资料,完成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和提升学生信息搜索和挖掘能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针对现阶段教学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调整。不断增强古代汉语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能够对该学科以及其专业知识形成一种教学系统性认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综合性能力。
(上接第62页)
6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