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103个名词解释
1、咸鸭蛋理论
咸鸭蛋理论产生
台湾宏基电脑公司的老板施正荣,2004年退休以后,到全世界各地巡回演讲,讲他 的一个经营哲学,咸鸭蛋的经营哲学。他说小时候家里穷,妈妈借做生意,可以选择 做两种生意养活全家。第一种生意是卖咸鸭蛋,咸鸭蛋的零售价3块钱一斤,毛利率10%, 也就是说卖一斤咸鸭蛋挣多少钱,3毛钱,但是咸鸭蛋有个问题啊,容易破,容易烂,容易 坏,不容易运输,不容易贮存。
第二个生意,卖笔记本,笔记本好啊,不吃草不吃料还不坏,毛利率达到50%,所 以,如果仅仅看利润率的话,做什么生意?笔记本。
但是施正荣说,他妈妈依然选择了做咸鸭蛋,为什么?因为咸鸭蛋是现金生意,没有 什么比现金生意更好的了,第二个原因,周转快啊,他两天卖一次啊,笔记本倒是好,半年 卖一本利润率让贷款的利息给吃了个干干净净啊。
咸鸭蛋理论指出的是做实业,做投资的话,一定要记住这个资产收益率
2、 热炉法则
热炉法则(Hot Stove Rule)又称惩处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罪与罚能相符, 法与治可相期。
3、 洛克定律【提出者一一美国管理学家埃德温•洛克】
洛克定律是指:
当目标既是未来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时候,它便是最有效的。可以为自己制定 一个总的高目标,但一定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更重要的实施目标的步骤。千万别想着一步登天, 多为自己制定几个篮球架子,然后一个个地去克服和战胜它,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你已经 站在了成功之巅。
4、 阿伦森效应
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在 社会
心理学中被称之为“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也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 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 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 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5、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正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 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
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 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导出的 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 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 该处他的
提升商数(PQ)为零。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 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 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6、 贝尔效应【提出者一一美国布道家、学者贝尔。】
贝尔效应是指想着成功,成功的景象就会在内心形成。
7、 保龄球效应
行为科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保龄球效应”: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 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 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 7只。”他的队员 听了教练的赞扬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 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 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 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8、 比伦定律【提出者一一美国考皮尔公司前总裁F •比伦。】
失败也是一种机会。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过失败的记载,你就未曾勇于尝试各种应 该把握的机会。
9、 柏林定律【提出者一一法国行为科学家欧文•柏林。】
柏林定律是指成功的最大障碍莫过于取得不断的成功。在不断成功之后,人们往往会 认为自己已无所不能。即是说,对于下一步的成功来说,上一步成功往往表现为一种惯性陷 阱。
10、 彼得斯定律【提出者一一美国管理学家T.彼得斯】
彼得斯定律是指为产品最后1%的完满性所做的努力,可能导致市场的丧失。
精细勿拘细,求全莫贪全。当企业为产品百分百完美而努力的同时,其产品的市场已 经被其他商品所代替,产品销量将十分惨淡,而且可能导致成本都打了水漂。这就是彼得斯 定律所指的,也是彼得斯定律的精髓所在。
11、 白德巴定理
白德巴定理是指能管住自己的舌头是最好的美德,而善于约束自己嘴巴的人,会在行 动上得
到最大的自由。
企业更需要团队合作,那种以权力为中心、自上而下、等级森严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 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上、下级角正在发生彻底改变,级别关系越来越模糊。在团队中,并 不特别强调权力,而是强调以摩托罗拉式的“自我承诺”来实现共同目标。作为团队领导者, 管好自己的嘴和手,少插话,少插手,适时控制自己发表演说和多管“闲事”的欲望,让下 属有更多参与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
12、 布利丹效应(又称布利丹毛驴效应)
布利丹效应是从一个外国成语引申而来的,指代决策中犹豫不决、难作决定的现象。
14世纪,法国经院哲学家布利丹,在一次议论自由问题时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 头饥饿至极的毛驴站在两捆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间,可是它却始终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先吃 哪一捆才好,结果活活被饿死了。”由这个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布利丹驴”,被人们用来喻 指那些优柔寡断的人。后来,人们常把决策中犹豫不决、难作决定的现象称为“布利丹效应”。
13、 波特定律【提出者 英国行为学家莱曼•波特Lyman W. Porter]
波特定律: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 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
14、 布朗定律【提出者一一美国职业培训专家史蒂文•布朗】
布朗定律:到心锁就是沟通的良好开端,知道别人最在意什么,别人的意愿就会在 你的把握之中。
15、 布利斯定理
用较多的时间为一次工作事前计划,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
16、 冰淇淋哲学
冰淇淋哲学:卖冰淇淋必须从冬天开始,因为冬天顾客少,会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 服务。如果能在冬天的逆境中生存,就再也不会害怕夏天的竞争。
17、 比林定律【提出者一一美国幽默作家比林】
比林定律:一生中的麻烦有一半是由于太快说“是”,太慢说“不”造成的。
因此在发言的时候,要懂得发言的艺术,考虑问题不能急躁,也不能怠慢。这就要求 管理者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语言来回答问题或者答应以及拒绝要求。
18、邦尼人力定律
一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洞,六十个人一秒种却挖不了一个洞。这种团队协作中出现 内耗的现象被称为邦尼人力定律。
19、 天花板效应(又称玻璃天花板效应)
天花板效应是一种比喻,指的是设置一种无形的、人为的困难,以阻碍某些有资格的 人(特别是女性)在组织中上升到一定的职位。
20、 巴纳姆效应【提出者一一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
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 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21、 贝勃定律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 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时才会觉得有些重.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 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也就是说,原来的砝码越重,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 觉到差别.这种现象被称为:贝勃定律。
22、 标签效应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 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23、 杯子理论
杯子生产厂家很聪明,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各种不同不样的杯子,试验室在物品的用 量上很有讲究,厂家就生产出量杯方便试验员的应用;为了防止开水的烫手,厂家就生产出 带有手柄的水杯;冬天为了保持水温,厂家就生产出保温杯;酒桌上根据人们的每次饮酒量, 厂家就生产出一口一杯的酒杯;在酒吧里为了满足客户追求浪漫和艺术的渴望,厂家就生产 出艺
术造型的高杯酒杯。从而形成杯子理论。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科学的管理体系,而管理的关键是人才的管理。好的管理有 效的管理是科学的制度、完美的艺术、老板的魅力的结合体。就像一个很有卖点的杯子,不 但要有让人需求的使用功能、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造型,还要制造一些杯子本身独特文化, 只有这样的杯子不但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收藏价值
24、 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 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 的恰当合作关系。
25、 磁力法则【提出者一一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科特】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吸引什么样的人
无论手段多么巧妙,高压手段终会招致他人的抵制和报复。权威的基础是能力而不是 畏惧。
如果在你召见下属的时候,你看到对方抓耳挠腮,扭捏不安,就说明了你还有做得不 够的地方,你肯定还有什么没有替下属想到,要不就是你给他带来了压力。
当我听到有人说:“在我的这个生意里我想要这几种类型的人疽'我会笑一笑说:“这 不是由你选择的。”你不能选择哪一种类型,你不能得到你想要的人,你得到的是你这样的 人。什么样的人会制造出什么样的人,这也称为“吸引法则”。你可以因此而生,也可以因 此而死。
26、 蔡戈尼效应
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尽管全神贯注,一旦解开了就会松懈不再在意,因而很快忘记。 而对解不开或尚未解开的问题,则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开它,因而一起潜藏在大脑里。这种 解答未遂的问题,深刻地留存记忆中的心态叫蔡戈尼效应。
实例名词解释27、 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conformity),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体的影响(引导或施 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 也就是指:个体受到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 致。
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28、 权威效应
权威效应,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 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 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