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名词解释
“言传”和“身教”是指教育者通过口头语言和身体行动向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后者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这种影响力被称为“言传身教”。它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养成有着重大的作用。
1、特点:( 1)直接性;( 2)情感性;( 3)示范性;( 4)启发性。 2、原则:( 1)正面教育原则;( 2)疏导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3、方法:( 1)家长、教师要以身作则;( 2)家长、教师要做出表率;( 3)对不同类型的子女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4)充分利用和积极创造各种条件。 4、实例:老师如何言传身教,学生就会怎样行为?
2、表现:第一,学校教育活动中的“身教”。例如,为人师表,为人师范。当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仅注意到自己的外部行为举止、仪态神情等是否符合教育的规范,而且还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也会努力学习,遵守纪律,树立榜样。第二,日常生活中的“言传”。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言谈举止,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质。第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能够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从中获得正确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这也就是说,当一名教师所说的话正确,真实,
意思明白,学生听了之后,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它,并自觉地按照这些话去行动。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促进学生的思想转化,更有效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这里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时,应该讲究榜样的真实性、典型性、优秀性、模仿性和示范性。 3、影响:从主观来看,“身教”比“言传”具有更强的影响力。“身教”是教育者内在素质和外在行为的统一,是“言传”的外在表现。反过来,学生又是教育者教育的客体,教育者的一切思想、信念、知识、情感、意志、目标、态度、情绪等必然会在教育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认知情感体验,这就形成了一种“身教”。
可见,言传身教互相渗透、融合,缺一不可。教育者言传身教两手抓,言传身教齐头并进。教育者言传身教相辅相成,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4、原则:( 1)正面教育原则;( 2)疏导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