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综合管理平台方案
1.项目背景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综合管理平台将在梳理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历史建筑等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地理信息等技术,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库,建设基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高效综合管理平台。
该项目将推动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文化强国发挥重要价值。
2.系统建设内容
本期项目计划搭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综合管理平台,平台将实现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业务管理、数据资源管理、公众服务管理及基础支撑平台的建设,包括规划工程、修缮项目、安全巡查、激励管理、课题研究管理等业务管理;数据资源建库及其综合管理与利用数据资源管理;基础信息一张图展示、公众宣传展示等公众服务管理;三维及地理信息管理,后台管理等基础支撑服务。
在信息平台建设的过程中,为其他部门负责的历史文化资源预留系统对接数据接口,对非住建系统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基础数据报表录入等功能。
主要包含下子系统:
表服务内容一览表
3.技术要求
3.1总体架构要求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综合管理平台是数字化“十四五”规划中四大应用体系中“数字城乡”一体化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规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平台为了保持能够顺利与省级相关平台进行对接、保持未来可扩展性及一定时间的先进性,平台应采用分层的设计模式和微服务为核心的总体技术架构。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1)采用微服务技术
项目实施需采用微服务架构,平台可按照一定的规则拆分为多个可以独立运行、独立部署、独立运维的微服务或组件,从而满足业务快速变化的需要。
3.2非功能性要求
(1)界面简洁友好
平台要体现自身特,给人以大气、简洁、美观的视觉效果,支持地图、三维、全景、视频等表现形式。
(2)可用性
提供7*24小时正常访问和服务,并制定监控制度,进行定期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导致网站不可访问的各类事件。
(3)兼容性
兼容Windows、Linux、MAC等主流操作系统和IE、火狐、360等常用浏览器。
(4)扩展性
应基于可扩充的平台建设,选用与平台无关的应用组件,采用标准的服务接口规范。在设计中要有扩充余量,为日后的扩展和集成预留空间。
(5)安全性
应制定完善的安全解决方案,定期对网站进行测评、检查和改进,并做好安全记录。
(6)前瞻性
基于可扩充的平台建设,选用与平台无关的应用组件,采用标准的服务接口规范。设计思想、技术选型
、平台选用等方面均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充分考虑技术前瞻性的同时,尽量采用技术成熟、市场使用率高的产品。
(7)标准性
各项技术指标均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达标情况的检测结果作为网站评测结果的一部分。
(8)响应时间
在PC操作终端上用主流浏览器可运行系统,各种操作不出现让操作人员无法承受的等待现象(小于6秒);业务数据单条信息页面显示时间少于2秒,复杂检索结果的页面显示时间少于5秒。
3.3遵循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文件
3.3.1法律法规
《测绘法》;
微服务项目技术架构《测绘成果管理条例》
《文物保护法》;
《城乡规划法》;
3.3.2政策文件
《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工作的通知》;
《关于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切实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决制止破坏行为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通知》
《印发关于加强历史建筑保护意见的通知》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办法》;
《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3.3.3标准规范
《文物保护利用规范工业遗产》;
《古建筑测绘规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