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IC设计⾃学到底有多难?
我们⼀直在说数字IC⾏业的门槛⾼,那到底有多⾼?
⼏层楼那么⾼?
前⼏天我们课程顾问来问我:“⼀个学⽣,是哈⼯⼤硕⼠,物理专业,能不能报?”
我回答:“先问问有没有集成电路基础,有的话再看想选什么⽅向。”
没错,⼤概就是“哈⼯⼤也得问问清楚”这么⾼吧。
并不是说学历要卡的多⾼,本科即可,⽽是你必须对数字IC有⼀定概念,最好是相关专业,即便不相关你⾃⼰也需要知道Integrated Circuit Chip都包括哪些东西。
有些同学说,我就是想⾃学,考研我都能⾃⼰奋⽃,为什么⼊⾏IC不⾏。
先说结论:⾃学可以,但很难,⾮常难。
到底有多难呢?那就得⼀条条的讲了。
⼀、需要内在驱动
说是⾃觉也好,主观能动性也好,⼤多数⼈⾃学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法约束⾃⼰,不能有规律的学习,从⽽导致边学边忘,学着学着都忘了在学什么。
⾃学能⼒很⼤程度上是由⾃觉性决定的。
当然,对于下定决⼼的⼈来说,这个不是问题,对于可以慢慢改正的⼈来说,这个也只是⼩问题。
⼆、慢
不是学习进度上的慢,⽽是你需要接触你之前从未听过的软件和⼯具语⾔。
慢的本质是浪费时间。
什么VCS、xx Compiler、Milkyway、Redhawk,都得⾃⼰从头摸索。到头来,⾃⼰琢磨这些两星期,不如别⼈带你⼗分钟。
甚⾄你连必须要⽤到的EDA⼯具都不到。
三、不成体系
⾃学到⼀定程度就会遇到天花板。没有真正做⼀个实际的有深度的项⽬是很难学到⼀定⽔平的。
零基础自学什么好数字IC有标准的流程,算法,RTLcode, 综合,验证,后端,你从书本⾥只能窥其冰⼭⼀⾓。
最好办法当然是去参加到⼀个项⽬⾥⾯去,参加进⼀个项⽬的路径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实习、读研、参加培训班等等。
所有的内容都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闭门造车并不适⽤于⼊⾏IC。
四、更⾼的门槛
如果你觉得上述原因都过于主观,那我们就可以直接了当讨论客观所需技能了。
⽐如,想要成为⼀名合格的数字IC设计⼯程师,你必须要掌握这些技能。
1、数字集成电路基础
学习【数字集成电路基础】是IC设计的开始。
CMOS制造⼯艺则是我们了解芯⽚的第⼀节课。
2、设计基础
数字IC设计流程,让我们清楚在变为芯⽚的过程中,我们的⼯作主要处于流程中的哪个位置。
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是数字电路的两⼤类型,掌握基本的设计⽅法不可少。
功能仿真:通过功能仿真发现bug。
时序分析:评判由于电路的延时能否正常⼯作的重要⽅法
3、设计实例
基础
运算器、编码器、译码器、串并转换、序列检测。
进阶
CPU核设计(8086、ARM)
总线(Intel、AMBA)
外围功能IP(SPI、IIC)
存储器接⼝(ROM、RAM、FLASH)
通信、图像、视频等领域的功能模块设计
4、编程语⾔与EDA
设计常⽤的编程语⾔是Verilog和VHDL。
编程语⾔不等同于数字电路设计,编程语⾔仅仅是快捷设计的⼯具。学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不仅是学Verilog。
做数字设计的第⼀步是理解需求,写SPEC设计规范⽂档。
第⼆步是分解功能,画框图。
第三步是定义各模块的接⼝和交互⽅式。
第四步是定义模块内部的⼯作⽅式,状态机,时序图。
最后则是写代码。
Verilog编程语⾔包括了可综合部分和验证部分,EDA是⼯具,是辅助设计、提升效率的帮⼿,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具。
理想与现实
当你能够克服上述困难,学会所有技能后,打算去⾯试时,结果在最终⼈选1V1的时候,别⼈有项⽬经验,你没有,那你的⾃学和别⼈的培训项⽬相⽐,可能就是这样不堪⼀击。
当然,阐明IC⾃学难度并不是为了佐证IC培训的重要性。
⽬前IC⾏业的存在⼀个很奇怪的现象:数字IC岗位被“投爆”和数字IC岗缺⼈。
原因是综合性的,各地半导体产业的兴起和芯⽚公司的遍地开花造成了⼤批量的⼈才需求和岗位空缺,因此产⽣的⼤量培训机构,开始
了“零基础,包教包会”的宣传,离谱的甚⾄是三个⽉就“学有所成”,等到结课就业的时候,⼀⼤堆⼈都去投简历,但最终连技术⾯都过不了。
因为IC培训市场鱼龙混杂的缘故,同学们切记四个字:慎重选择。
如果哪家机构还要做着“零基础”,“哦,您⼤专学历,⽂史类专业可以报”这样的宣传,可得躲得远远的。
⼀家真正做IC⼈才培养的机构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起码得定期上课吧,在线授课实时沟通答疑,不能买个录播课⾃⼰琢磨吧;
起码上课⼈不要太多吧,⼀个班⼀百多⼈,是上课还是上操?谁顾得上你;
起码讲师得是科班出⾝,⾏业⼤⽜吧,不能毫⽆经验,照本宣科吧;
如果有流⽚项⽬就更好了,但流⽚经验所带来的价值和流⽚项⽬本⾝的花费是⼀样,并不是哪家机构都会提供这样的流⽚机会。
那么,哪⾥可以到这样的⼀家机构呢?
没错,正是在下。IC培训,选我没错。
(欢迎通过各种平台印证以上宣传,西安当地的同学欢迎上门参观。)
结语
在有⼀定觉悟的前提下,⾃学可以,但确实⾃学进⾏不下去,培训是最优选择也是唯⼀选择。(其实也可以选择考研,六个⽉跟三年的时间差距⽽已)
⾯对培训这个提升能⼒的途径,不需要讳疾忌医,客观看待⾏业发展和个⼈规划,有需要就有选择。
清华⼤学微电⼦所所长魏少军⾯对IC⼈才培养的现状,这样说道:“芯⽚⼈才培养的周期过分长,⼤学毕业⽣很难被企业⽤起来,得到硕⼠,这样的话需要六到七年的时间,如果从今天开始算起,得到 2025 年了”。
“各家通过挖⼈来解决⼈才紧缺的问题不可取,挖来挖去,⼯拉⾼了,但从业⼈员的整体素质并没有提⾼,长久看⽆法通过挖⼈和流动解决需求,所以根本上需要提⾼供给量。”
魏少军建议⾸先⿎励⼀批不是从事集成电路的⼈,转型到集成电路事业当中,并且加⼤企业的在职培训,通过提升在职⼈员的技术⽔平,能够使他们满⾜现在需求。
就像早期的IT⾏业⼀样,培训班出来的同学以后必然是IC⼈才供给的⼀⼤来源,⼤家都要适应这个过程,⽆论是招聘⽅,还是打算从事IC⾏业的同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