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
基本要求
1.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3.掌握基本排序和查算法。
4.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5.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6.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考试内容
一、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顺序查与二分法查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二、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3.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4.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考试方式
公共基础知识有10道选择题和5道填空题共三十分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06年考试必备)
第一套 模拟题
(1)栈和队列的共同特点是
A)都是先进先出
B)都是先进后出
C)只允许在端点处插入和删除元素
D)没有共同点
(2)已知二叉树后序遍历序列是dabec,中序遍历序列是debac,它的前序遍历序列是
A)acbed
B)decab
C)deabc
D)cedba
(3)链表不具有的特点是
A)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
B)可随机访问任一元素
C)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
D)所需空间与线性表长度成正比
(4)结构化程序设计的3种结构是
A)顺序结构、选择结构、转移结构
B)分支结构、等价结构
、循环结构
C)多分支结构、赋值结构、等价结构
D)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5)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应该
A)随机选取测试数据
B)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C)在完成编码以后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
D)集中对付那些错误集的程序
(6)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
A)执行算法程序所需要的时间
B)算法程序的长度
C)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
D)算法程序中的指令条数
(7)软件生命周期中所花费用最多的阶段是
A)详细设计
B)软件编码
C)软件测试
D)软件维护
(8)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用来定义模式、内模式和外模式的语言为
A)C
B)Basic
C)DDL
D)DML
(9)下列有关数据库的描述,正确的是
A)数据库是一个DBF文件
B)数据库是一个关系
C)数据库是一个结构化的数据集合
D)数据库是一组文件
(10)下列有关数据库的描述,正确的是
A)数据处理是将信息转化为数据的过程
B)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时,数据的存储结构不变
C)关系中的每一列称为元组,一个元组就是一个字段
D)如果一个关系中的属性或属性组并非该关系的关键字,但它是另一个关系的关键字,则称其为本关系的外关键字
(11)算法的基本特征是可行性、确定性、 【1】 和拥有足够的情报。
(12)在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中进行二分查。最坏的情况下,需要的比较次数为 【2】 。
(13)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类描述的是具有相似性质的一组 【3】 。
(14)通常,将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称为 【4】 。
(15)数据库管理系统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 【5】 3种。
试题解析
1、解析:栈和队列都是一种特殊的操作受限的线性表,只允许在端点处进行插入和删除。二者的区别是:栈只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是一种“后进先出”的线性表;而队列只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操作,在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是一种“先进先出”的线性表。2、解析: 依据后序遍历序列可确定根结点为c;再依据中序遍历序列可知其左子树由deba构成,右子树为空;又由左子树的后序遍历序列可知其根结点为e,由中序遍历序列可知其左子树为d,右子树由ba构成,如下图所示。求得该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为选项D)。
3、解析: 链表采用的是链式存储结构,它克服了顺序存储结构的缺点:它的结点空间可以动态申请和释放;它的数据元素的逻辑次序靠结点的指针来指示,不需要移动数据元素。但是链式存储结构也有
不足之处:① 每个结点中的指针域需额外占用存储空间;② 链式存储结构是一种非随机存储结构。
4、解析: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或重复结构)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的3种基本结构。
5、解析: 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软件中的错误。经验表明,程序中存在错误的概率与该程序中已发现的错误数成正比。这一现象说明,为了提高测试效率,测试人员应该集中对付那些错误集的程序。
6、解析: 算法的复杂度主要包括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所谓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一般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7、解析: 软件生命周期分为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及软件运行维护3个阶段。本题中,详细设计、软件编码和软件测试都属于软件开发阶段;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持续时间最长,花费代价最大的一个阶段,软件工程学的一个目的就是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降低维护的代价。
8、解析: 选项A)、B)显然不合题意。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简称DDL)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简称DML)负责数据的操纵,包括查询及增、删、改等操作。
9、解析: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数据的集合,它具有统一的结构形式并存放于统一的存储介质内,是多种应用数据的集成,并可被各个应用程序所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集成”、“共享”之特点。
10、解析: 数据处理是指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故选项A)叙述错误;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数据的物理结构的改变,不会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故选项B)叙述错误;关系中的行称为元组,对应存储文件中的记录,关系中的列称为属性,对应存储文件中的字段,故选项C)叙述错误。
11.解析: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它有4个基本特征,分别是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和拥有足够的情报。
12.解析: 对于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在最坏情况下,二分查只需要比较log2n次,而顺序查需要比较n次。
13.解析: 将属性、操作相似的对象归为类,也就是说,类是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
14.解析: 软件产品从考虑其概念开始,到该软件产品不能使用为止的整个时期都属于软件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可行性研究与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交付使用以及维护等活动。
15.解析: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系统管理软件,是一种系统软件,是用户与数据库之间的一个标
准接口。其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第二套 模拟题
(1)已知一棵二叉树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分别为ABDEGCFH和DBGEACHF,则该二叉树的后序遍历为
A)GEDHFBCA
B)DGEBHFCA
C)ABCDEFGH
D)ACBFEDHG
(2)树是结点的集合,它的根结点数目是
A)有且只有1
B)1或多于1
C)0或1
D)至少2
(3)如果进栈序列为e1,e2,e3,e4,则可能的出栈序列是
A)e3,e1,e4,e2
B)e2,e4,e3,e1
C)e3,e4,e1,e2
D)任意顺序
(4)在设计程序时,应采纳的原则之一是
A)不限制goto语句的使用
B)减少或取消注解行
C)程序越短越好
D)程序结构应有助于读者理解
(5)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是数据成分、运算成分、控制成分和
A)对象成分
B)变量成分
C)语句成分
D)传输成分
(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作用的是
A)便于用户、开发人员进行理解和交流
B)反映出用户问题的结构,可以作为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C)作为确认测试和验收的依据
D)便于开发人员进行需求分析
(7)下列不属于软件工程的3个要素的是
A)工具
B)过程
C)方法???
D)环境
(8)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
A)外模式
B)概念模式
C)内模式
D)存储模式
(9)将E-R图转换到关系模式时,实体与联系都可以表示成
A)属性
B)关系
C)键
D)域
(10)SQL语言又称为
A)结构化定义语言
B)结构化控制语言
C)结构化查询语言
D)结构化操纵语言
(11)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线性链表属于 【1】 。
(12)在面向对象方法中,类之间共享属性和操作的机制称为 【2】 。
(13)耦合和内聚是评价模块独立性的两个主要标准,其中 【3】 反映了模块内各成分之间的联系。
(14)一个项目具有一个项目主管,一个项目主管可管理多个项目,则实体“项目主管”与实体“项目”的联系属于 【4】 的联系。
(15)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6个设计阶段:需求分析阶段、 【5】 、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实施阶段、运行和维护阶段。
试题解析
1.解析: 利用前序和中序遍历的方法可以确定二叉树的结构,具体步骤如下:① 前序遍历的第一个结点A为树的根结点;② 中序遍历中A的左边的结点为A的左子树,A右边的结点为A的右子树;③ 再分别对A的左右子树进行上述两步处理,直到每个结点都到正确的位置。
2.解析: 树是一个或多个结点组成的有限集合,其中一个特定的结点称为根,其余结点分为若干个不相交的集合。每个集合同时又是一棵树。树有且只有1个根结点
。
3.解析: 由栈"后进先出"的特点可知:A)中e1不可能比e2先出,C)中e3不可能比e4先出,且e1不可能比e2先出,D)中栈是先进后出的,所以不可能是任意顺序。B)中出栈过程如图所示:
4.解析: 滥用goto 语句将使程序流程无规律,可读性差,因此A)不选;注解行有利于对程序的理解,不应减少或取消,B)也不选;程序的长短要依照实际情况而论,而不是越短越好,C)也不选。
5.解析: 程序设计语言是用于书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其基本成分有以下4种,数据成分:用来描述程序中的数据。运算成分:描述程序中所需的运算。控制成分:用来构造程序的逻辑控制结构。传输成分:定义数据传输成分,如输入输出语言。
6.解析: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Software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最后成果,是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文档之一。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 便于用户、开发人员进行理解和交流;② 反映出用户问题的结构,可以作为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和依据;③ 作为确认测试和验收的依据。
7.解析: 软件工程包括3个要素,即方法、工具和过程。方法是完成软件工程项目的技术手段;工具支持软件的开发、管理、文档生成;过程支持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的控制、管理。
8.解析: 选项A)正确,外模式是用户的数据视图,也就是用户所见到的数据模式;选项B)不正确,全局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概念模式,即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选项C)不正确,物理存储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内模式,即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选项D)不正确,存储模式即为内模式。
9.解析: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将E-R图转换成指定RDBMS中的关系模式。首先,从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是比较直接的,实体与联系都可以表示成关系,E-R图中属性也可以转换成关系的属性。
实体集也可以转换成关系。
10.解析: 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简称SQL)是集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和数据控制功能于一体的数据库语言。
11.解析: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反映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数据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在数据的存储结构中,不仅要存放各数据元素的信息,还需要存放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的信息。
12.解析: 类是面向对象语言中必备的程序语言结构,用来实现抽象数据类型。类与类之间的继承关系实现了类之间的共享属性和操作,一个类可以在另一个已定义的类的基础上定义,这样使该类型继承了其超类的属性和方法,当然,也可以定义自己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