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资源库建设方案
本着“全面培养,打好基础,因材施教,发展特长”的办学理念和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发展,让每一位家长满意,让每一位教师成功”的办学目标,学校花巨资建成了校园网,连接的计算机已达200多台,除学生机房和阅览室机房外,每个年级组办公室至少配置一台连接到互联网的计算机供教师使用。学校建设校园网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优化教学管理模式服务,其核心是教学资源库的组建、应用和共享。现结合我校实际和教育科研工作建议的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定位与总体目标 早在校园网建设兴起之前,教育界专家就已经提出了资源库的概念。随着校园网建设的逐步升温,校园网应用中有“路”有“车”却无“货”的现象也日渐突现出来。学校领导提出了“建网、建库、建队伍”的口号,资源库建设由此被正式纳入议事日程。 到目前为止,国内资源库建设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代: 第一代资源库:以文件夹的形式管理素材,素材以成品课件、PPT、图片、视频资源为主,这一阶段资源库的应用为教师提供的主要服务相当于是将板书、挂图和记录片通过投影(或电视)播放出来。 第二代资源库:结构为“系统+课件”,学校通过购买成品资源库作为基础,更新完善主要通过零星开发和各处搜集进行。在应用方面,许多学校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为赛课和公开课准备,通常每堂赛课需多位教师辅助,从设计到PPT、动画制作到素材搜集。这一阶段的成品资源库没有统一标准,资源库中的素材无法共享,教师制作的课件因为不符合别人的教学思路,通常也无法提供给其他教师使用,这一阶段的资源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建库”的问题,但有待完善。 第三代资源库:正是目前大力倡导的新一代资源库,具有统一标准、体现课改思想、强调探究、注重交互性、全面整合现有资源、素材与管理系统分离、积件设计理念、紧密结合E-learning(网络化学习)等特点。教育部资源库建设标准的及时推出也为此次资源库建设推波助澜。管理资源的功能模块被独立出来,资源以纯“素材”的形式存在,将“素材”放到管理系统中才能方便快捷地使用,基于E-learning的网络课程开发和满足远程教育的需求成为第三代资源库建设的新目标。 在此背景下,我校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开放共享、动态更新、与课程改革同步并面向师生的综合性资源库,以适应校园网需求,实质解决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问题。学校决定先以主科科目作为构建资源库的学科分类基础,建设一个集中服务的网络资源数据库,提供重要教学网站的资源和免费教学资源的资源。 二、建设内容 1. 开发一个网络资源库系统平台,包含资源建设、用户服务及资源收集与整理等功能,以实现网络资源的规范搜集、分类、组织和调控程序化整理,并能对资源信息进行多途径内容揭示。 2. 形成相关标准与规范,包括资源选择标准、资源描述标准、资源类型标准、软件需求报告、项目管理细则。 素材资源网站3. 建立一个至少覆盖中高考科目的系统的、完整的学科资源数据库。每个学科的资源内容应包括支撑学科发展的必备内容和可选内容,其中必备内容为直接为教学服务的多媒体素材、试卷和课件等资源,可选内容为供学科发展的教学录像、教学心得、教育论文和研究性学习专题等辅助教学资源。 4. 建立一个支持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包括管理模式、项目运作模式以及系统运作模式。 5. 课程设置符合学校所开设科目的要求。分学科设置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品、科学、综合实践、书法、音乐、体育和美术等。 三、建设原则 1. 本项目实施遵循“统一平台、统一标准、合作建设、分头维护、集中服务、全面共享”的方针,贯彻“追求质量、强调应用、兼顾数量”的总原则。 2. 按照学校所开设的科目设置体系,分学科作为构建资源库学科体系的框架,可考虑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优先建设。 3. 资源库建设以信息质量为本,切实做到所提供的资源信息是可用的、有用的,使重点学科资源库能够真正地为广大教师使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4. 系统平台的开发兼顾先进性与实用性,并能支持项目可持续发展。 5. 不搞重复建设,原则上教研组负责本学科的承建工作。 6. 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成果须作定期交流,共享成果。 四、预期建设成果 1. 提供支撑资源库建设和发展的软件平台,包括数据维护、用户服务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 2. 建成至少覆盖主科科目的系统的、完整的网络资源学科资源数据库。 3. 形成与资源库建设相关的一套标准和规范,包括资源选择标准、资源描述标准、资源类型标准、软件需求说明、项目管理细则。 4. 支持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五、建库工作流程 参建资源库的各部门,工作流程基本有以下几个步骤: 1. 资源库建设的教师须结合所建学科,参照资源选择标准等,拟定本教研组所负责的学科的一些不同的搜索策略,如按关键词搜索等。 2. 根据拟定的策略,应用程序开始建设这一学科的相关资料,并不断扩展到更多的资源。网络管理人员可调整搜索策略,尽可能使建设的资源是那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且适合作为该学科的资源内容。 3. 对程序搜索到的资源用数据编目工具进行人工编目,参照资源描述标准、资源类型控制等对资源进行数据整理。 4. 整理后的数据经过质量检查及质量控制的过程,存入相应的库中的中心服务器进行数据收集。 5. 中心服务器收集的数据进行集中发布,当有失效链接或链接变化的数据应定期返回给各数据的提供教研组,进行数据的修改和维护。 六、组织管理 1. 管理机构 在学校相关部门和教科室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各学科的项目组织管理组,负责系统研究分析、规范制定及建库的管理和协调等工作。项目管理组由学校教科室牵头,成员为各学科教研组信息管理员。项目管理组向学校教科室负责。 2. 项目实施管理 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在实施时将建设内容分为若干部分,并由项目管理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 数据质量控制组:主要负责对数据的教学性、标引的准确性、链接的有效性进行控制。 课题研究组:负责与本项目有关的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定。具体内容如下:资源选择标准,资源描述标准,资源类型控制和项目管理细则。 技术支持组:负责软件需求说明的制定,协助软件系统招标,配合软件平台开发,负责软件验收及硬件系统的正常运行。 资源建设协调组:负责资源建设参建申报的组织工作,组织和管理参建信息员的培训工作,协助软件开发商安装建库软件,负责解答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 学校的教科室为项目管理组组长,负责以上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 3. 学科建设模式 被建设学科分为两种:主科型和非主科型。 4. 参建教研组的选择 所有学校开设学科的教研组均可申请参加资源库项目建设。在选择参建教研组时,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1)申请建设学科是否为学校开设的学科;(2)该教研组是否具有认真负责的网络管理员;(3)是否有一支联合组成的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5. 参建教研组的培训 学校教科室根据上述标准选择参建教研组。获准参建的教研组可以获得项目管理组提供的2人次的免费建库培训。 6. 启动资源库建设 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必须参与资源库建设,当拟建学科和参建教研组确定后,资源库建设全面启动。参建教研组与项目管理组签订任务书。 7. 中期检查 接受学校教科室对项目建设进行的中期检查。项目管理组根据各学科完成的数据质量和数量情况,酌情确定各中高考型学科经费金额,并将达到要求的学科资源在校园网上发布。非中高考型学科如达到质量要求,也可于校园网上发布。 8. 项目预验收 项目管理组对本项目进行预验收,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功能及各学科资源建设。根据每个学科资源建设完成情况评奖,评奖时主要考察资源的教学性、资源的数量、资源描述质量、链接有效率。 9. 项目验收 学校教科室对项目进行总体验收。 七、实施进度 1. 2014.05—2014.07 项目调研,确定项目定位及建设目标,成立项目管理小组 2. 2014.08—2014.09 完成项目研究可行性报告 3. 2014.09—2014.12 规范及标准研究,完成项目相关标准 4. 2014.10—2014.12 软件系统招标,形成软件系统需求说明书 5. 2014.01—2014.02 召开资源库建设研讨会、确定参建教研组 6. 2014.12—2014.03 软件系统研发、调试及试运行 7. 2015.03 参建教研组信息员建库培训 8. 2015.04—2015.09 参建学科进行资源库资源建设 9. 2015.09—2015.10 中期检查 10. 2015.10—2016.03 资源库系统试运行 11. 2016.04 项目管理组对每个学科进行检查、验收 12. 2016.05 项目总体验收 八、成果运行管理及共享方式 1. 数据维护:每个学科的数据更新由本学科参建信息员负责。数据质量控制小组定期进行更新频率检查及数据质量抽查,以督促数据更新的实施,促进数据质量的提高。 2. 数据管理:数据集中存放于学校教科室,由教科室统一管理和发布。各学科参建教研组可根据本组实际情况(需求、存储等因素)确定是否对自己承建的学科信息在本地进行管理和发布。 3.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将视实际使用需求情况,确定是否增加镜像服务器。 4.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各参建教研组要始终遵循项目管理组制定的相关标准。 5. 在学校信息资源库建设期间,各参建教研组可根据参建学科的成品数据数量和质量获得由该项目提供的不等额经费。 6. 自2015年4月起,原则上各参建教研组自行解决各学科数据等问题。 7. 在学校信息资源库建设期间,参建教研组之间可共享本项目成果。 8. 在学校信息资源库建设期间,渐渐扩大信息库容量。 9. 在技术上和内容上增强视频功能,提供学校公开课等多种视频内容。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