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
【篇一: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
学校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建设资源库的意义
1.收集、整理教师个人教学资源。
收集、整理教师自己开发、设计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试题、教学素材等教学资源
2.在学校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在本校内,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优势,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师生提供全面、系统、形式多样、高质量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
二、资源库的建设
资源是整个资源库建设的核心,资源设置要完全符合
“综合化”要求。科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
1.资源的获取途径:
(1)教师个人从网上收集、整理一部分优秀的资源。
(2)一线教师自己开发的资源。在学校资源建设过程中,各校要特别注重由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并将本校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及时通过学校网络进行共享,这样既能提高
教师应用计算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又能促使学校的教学资源贴近本校的教学实际。
2.资源库分类
(1)教学资源库:将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实录、试题等素材)以课为单元,按年级、科目、资源具体内容等分类。
(2)文本资料:是指个人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心得体会等。
三、资源库建设团队
1、成员组成:
组长:闫德玲
副组长:刘立江 马学芳
成员1(年级组组长):曹雪宁 殷惠玲 周英霞 沈红玉
任素丽 周亚莉
成员2:各科目教师
成员3:教研室人员
技术人员:康永喜 施磊
2、责任分工:
组长及副组长: 对资源库的建设进行宏观管理,全面
负责总体规划及建设方案的审定,制定政策形成的激励机制,进行工作指导和监督。
成员1:负责组织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对整个办公室教师资源收集进度的调控。
成员2:教师个人从网上收集、整理优秀资源,自主开发资源。
成员3:提出资源分类标准,收集各学科的教育资源。并按标准对收集到资源进行筛选、分类、整理。
技术人员:提供日常资源建设的技术指导和相关培训。并对系统运行平台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维护。
四、资源库建设流程
流程基本有以下几个步骤:
1.教师个人整理个人的教学资源。
2.整理后由年级组长收集初步筛选整理进行科目分类。
3、整理后的数据经过教研组从信息技术应用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详细审核。
3.由教研组提出资源分类标准,收集本学科的各种教育资源。并按标准对收集到资源进行分类、整理。
4.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对系统运行平台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维护。
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学
信息处
2014-06-15
【篇二:大营小学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1】
荒佃庄镇大营完全小学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
按照昌黎县教育局关于印发《昌黎县中小学校本资源库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即昌教[2010]64号文件要求,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我校的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我们严格按照《河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配备标准(试行)》和《昌黎县教育局关于推进实施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创新工程”的意见》(昌教[2010]40号)文件要求,规范我校校本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形成校本资源建设、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逐步建成独具特的校本资源库。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郭焕然 组员:吴平、王福海
2、工作小组
组长:吴平 副组长:郭伟 成员 :邵晓亮、刘天侠、张晓娟、孙艳琴、郭玉荣、史慧慧
三、校本资源库建设原则
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合作、全员参与、资源共享、建用结合的原则,以教学资源为主要内容,根据学校实际需求收集整理学生教育、师资培训、管理软件等类信息资源。要注意信息资源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及信息资源的模块化和结构化,要易于管理、方便查询,形成一套资源库的管理维护、更新、培训、使用、教研机制。
四、建设框架及管理
1、明确构建校本资源库的基本构架分两个层次,个人资源包和校本资源库。 个人资源包按照“个人姓名――课题名称(教材的章节标题、课文标题等)――教学设计、优秀课件、习题精选、教学反思、扩展资源(图片资源、文本资源、音视频资源)等层级关系设置各级别的文件夹目录。
校本资源库按照“校本资源库---年级---学科(注明教材版本)---学期(分上、下)----课题名称(教材的章节标题、课文标题等)---教学设计、优秀课件、习题精选、教学反思、扩展资
源(图片资源、文本资源、音视频资源)等层级关系设置各级别的文件夹目录或网页栏目。
2、明确我校校本资源库的存放和共享方式
统一存放在计算机教室的服务器上或卫星接收计算机上,以ftp站点的方式管理或采用共享文件夹的方式,通过“网上邻居”在多媒体教室和卫星接收与播放室访问使用。为了确保各信息点访问方便快捷及信息资源的存储安全,采取“多台电脑同时存储”的双备份措施,即:在资源管理计算机上统一存储的同时,将各年级的资源分别存储在微机室的电脑上,该年级教师上课时,可直接从本机上调用教学资源。
3、明确资源入库流程及管理方法
校本资源库的资源按照“教师申报、提交入库资源----学校进行审核----网管员归类存放”的流程入库。资源管理计算机上的校本资源文件夹要采取加密保护和权限限制措施,有网管员专人维护、存放、整理,其它教师不得在校本资
源库内乱存乱放。
五、具体工作
1、宣传动员召开学校资源库建设专题会议,明确分工,发动全校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学校资源库建设。。
2、由工作小组组织骨干教师构建学校信息资源库基本框架。建立各子目录,分别创建和完善电子备课系统、教学资源下载等平台
3、加强对广大教师的培训,使他们初步掌握课件制作、资料下载、收集、上传等常用的基本方法,便于他们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
4、工作小组对学校已有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初步构建学校信息资源库,为后期的充实和完善做好铺垫。
5、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主要使教师掌握文件的上传、资源库信息资源的使用,特别是学科信息资源库的应用,从而提高资源库的效益。
6、教研组长作为子目录信息资源库建设的责任人,要挖掘组内教师的内在潜力,不断丰富充实信息资源库的内容,不断更新,同时加强管理。
7、全校教师对平时教育教学中的教案、课件、试题、教学素材等材料,应及时上传,便于分类汇总。
8、工作小组负责人对教师上传的资料进行分类、调整,并及时进入校信息资源库,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服务。
大营完全小学
2010、11
【篇三:学校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素材资源网站 为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特制订我校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发展创新的原则,以培养教师、学生的德格和才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努力加强学校网络资源库建设为依托,实现德育教育活动网络化,教育活动信息化,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为师生共同学习,开展各种活动奠定坚实基础,打造“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槐树关中学”。
二、资源库建设分类及要求:
1、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
⑴ 文本素材要求:由于汉字采用的是gb码统一编码和存储,存储格式一般为txt、word、wps等。书本文字的数字化,把教育教学中要用到的一些文字背景资料输入电脑,保存成html格式,方便在网上传输;
⑵ 图形、图像的要求:彩图像的颜数不少于256,扫描分辨率不低于72dpi。图片的数字化我们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将图片资料转换成计算机存储的图像文件,并转换成jpg或gif格式,使文件变小,易于存储和传送;
⑶ 音频素材的要求:数字化音频的采集频率不低于11khz,存储格式为wav、mp3、midi或流式音频格式,数字化音频以wav格式为主,用于欣赏的音乐为mp3,midi设备录制的音乐使用midi格式,语音采用标准的普通话配音;
⑷ 视频素材的要求:主要格式有avi格式、quicktime格式、mpeg格式。在网上实时传输供实时教学使用的视频类素材使用流式媒体格式(rm、wm、asf); ⑸ 动画素材的要求:存储格式一般为gif格式和flash格式、avi动画格式。
2、试题库。试题库要求试题库可以和远程教学管理系统通讯,可以在不同的远程教学管理系统中运行,应具备对试题的查询、单个录入、批量录入、删除、修改、组卷、统计分析、自动属性值校正等功能。
3、课件与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软件。可分为网络版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而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到本地计算机上来运行。课件、网络课件的要求:课件库中的课件可以和远程教学管理系统通讯,可以在不同的远程教学管理系统中运行。具备课件产生的评估数据机制,保证不同的工具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单机上运行的课
件,必须能够运行于win9x以上的版本。对于一些基于静态网页的课件,必须能够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访问,与浏览器运行的硬件平台无关。课件运行没有故障。
4、案例。案例统一制作成html网页。
5、文献资料,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应符合文本素材最低的技术要求
6、常见问题解答,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问题解答中的有关媒体素材,必须符合媒体素材库的要求。问题要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实际参考价值。应包括问题的正文、问题的解答、参考资料和关键词等内容。
7、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与网上的课程链接应正确,且能与网上的课程能进行同步的更新。
8、网络课程,通过网络表现的某些门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节。要求:与网上的课程链接应正确,且能与网上的课程能进行同步的更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