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中素材的选取原则素材资源网站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人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多媒体课件得到了广泛地开发与利用。软件的研制与开发需要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方面的指导下进行精心的设计,在实践中反复使用并不断修改完善,才能使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更加科学实用。很多多媒体课件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精心选取素材。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不论何时采用何种类型以及采用何种格式的素材都必须用素材中的信息呈现教学内容。以下谈谈恰当地选择素材所需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一、真实性与科学性原则
使用多媒体素材,要注意内容的真实性与科学性。素材的选取对真实性要求很高很严。科学本身就是求实、准确,反对弄虚作假,失去真实性就失去科学性。多媒体教学软件必须准确表达学科的知识,因此素材的选取必须严格把关,保证学科内容的正确性,不能违背科学原理,要
做到阐述准确,表达严谨,数据可靠,资料翔实,操作表演规范统一。素材选择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而且经得起实践检验,网上的“小道消息”式材料不可选入。
二、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是合理知识结构体系的主要特征。系统性原则要求选材有助于系统地、连续地、按一定逻辑顺序来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和知识的整体性上,而不是零碎的、残缺的知识。其次,系统性还体现在将教学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采用要素分析方法,将之分解为一个个要素,进一步将各要素分解为子要素,并加以有序地组合起来,使各知识点秩序井然,关系紧密。知识点是选编素材资料的基本依据,应按教材主要知识点的顺序系统地编排各类素材,这样才能做到具体教学内容不遗漏,保证素材资料的覆盖率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求。
三、教学性原则
素材选取要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这个根本目的服务,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还要看它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素材要求具备明确的
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主题鲜明,能突出学科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能取得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材料的选择、编写、编辑应紧紧围绕教材知识点。具有说服力、有实用价值的素材应首选。素材中语言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所选素材应起到呈现现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解释原理、探究发现的作用。同时还要注重素材的思想性和先进性,对陈旧的实例材料,应不予采用。
四、典型性原则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提高教学与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典型的素材,是实现最优化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选择素材要选择那些能普遍反映同类事物现象与本质属性的有代表性、规范性的素材,同时应尽量选取具有个性特征、新颖性和新奇性的素材。在同一组可以表达学内容的素材,应选择最典型的,通过对典型现象和过程的多媒体描述,能更深刻细腻地揭示、剖析、展示问题,对学生从感知、想象、推理到形成思想、观念和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形成知识、技能、技巧和形成某种个性特点方面,取得最大限度可能的结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五、少而精原则
为达到一定的结果,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花费的必要时间最少,投入的必要精力最小,是教育过程优化的准则之一。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时间都非常珍贵,所以素材必须少而精。素材要满足学生掌握知识点所需时间,信息块数量应保证产生长时记忆的时间,提供足以让学习者形成概念、产生概念结构的各类信息,突出概念结构中的属、种的特点并提供典型的实例,促进学习者有效完成学习。但也一定要注意素材的内容不要太长,在满足上述条件下尽量短,否则一来浪费学习者时间,降低了学习效率,二来容易分散学习者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果。
六、深度与广度的原则
为表现某一个或多个知识点的内容,为达到某一层次的教学目的,素材必须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广度是指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容过多、过广、过杂会使之繁琐,不利于突出重点,降低学习效率。反之,素材选取过窄,往往缺乏代表性与典型性,难以使学生真正掌握事物特征与客观规律。深度规定了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知识深浅程度和能力质量水平。深度超过大纲要求时,学生往往不易理解和接受,并使学生在智力上、体力上、精神上
负担过重,超负荷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过浅会涣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他们的兴趣,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素材的深度、广度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与个性差异,使所有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发展。素材要有适合的节奏。对于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有梯度,由浅入深,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七、启发性原则
教学是一个不断分解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素材呈现的内容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素材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按照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逻辑推理及思维过程,逐步展开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分析、想象、解决问题能力并领会概念、掌握原理,最终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例如,对于表现事物原理的动画,在不违反科学性的原则下,可采用适当的夸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认识事物的本质。练习的设计应对解答某一类问题或对解答其他问题有所启发,要多设计一些发展学生思维的“智慧题”,使学生通过学习,到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发现解题规律。
八、技术性原则
良好的技术质量是实现教育性、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保证。素材的清晰度,画面结构以及图片质量均要符合要求。对于视频素材必须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例如画面清晰,图像稳定,彩真实,能看清图像细节,声音清楚,语言简练,解说流畅,声画同步,编辑组接流畅,特技合理,音响效果逼真,图像信息的信噪比要求要大于45dB。另外要求层次分明,展开节奏合理,解说、效果声和背景音乐三者比例合理,主次分明,音量控制适当并保持一致。
九、艺术性原则
艺术美是自然美、社会美和科学美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是美的高级形态。教学媒体的设计也要符合美学原理,应以完美的艺术形式和手段去表现教学内容,使内容和形式富于美感,能引起学生美好的感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以此来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在保证科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一切方法,使教学内容的表现更具有艺术性。可通过巧妙的艺术处理,使画面简洁生动,构图均衡统一,文字优美醒目。也可恰当地运用特技手法组接画面,使教学内容富有表现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十、易实现原则
教育过程的最优化也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取得一定的结果,且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最少。因此,素材内容要易于实现,要考虑低成本与高效能。例如视频媒体首先要考虑使用现有的视频素材,因为此类素材只要稍微编辑处理就可应用于课件制作。还可以充分运用大量廉价的网络资源。对需要自制的素材就应考虑制作的难度及成本,尽量以小的代价取得最佳效果。在使用现有素材时要特别注意素材的科学性,对有些重要的史料要进行真实性考证。防止信息垃圾进入课堂,以免把学生引入歧途。
以上各个原则不是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多媒体软件开发需要大量的素材,因此,要建立课件开发的素材库,素材库应以服务于学校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总目标,平时应注重素材的积累,特别是互联网上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媒体素材资料的各个部分需要不断增添新内容,以提供更具时效性的教学信息资源,使内容具有开放性;同时,素材资料是以可独立使用的基元方式入库,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添加、删减和重组,使素材具有使用方式上的开放性。素材库中提供使用多种技术开发的教学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多媒体素材,为学校和教师提供系统、标准、
科学教学素材资源。教师可以直接调用素材库中的素材用于课堂演示,也可以在Word、PowerPoint、FrontPage等标准编辑器制作的电子教案中调用素材库中的素材在课堂中演示,还可以利用与素材库一起提供的配套备课工具,将素材库中的素材自由组合,生成适合自己的多媒体教案。素材库可以在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城域网、互联网等不同的计算机环境下使用。另外专业课教师应加强计算机能力的提高,教师在组织素材,选择素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除掌握一般能力以外,还要掌握一定媒体素材的基本处理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只注重形式,轻视实效现象,避免制作过程中拼、凑或者一味地追求课件的画面、音响、动态,忽视对教材内容的钻研,忽视教与学的体现,忽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